诗艺漫谈
史文山
读诗小记二则
从一首小诗谈景理情的结合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有首很著名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看此诗的标题,就会以为这只是单纯描写一方池塘的景象。从诗中人们好像看到半亩方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天光云影全被它反映出来了。接着作者发问道:“要问这池塘里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回答道“这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不断为它送来活水。”如果仅仅是单纯描写方塘的诗,这诗的价值就很低了。但是这诗的标题是《观书有感》。哦,原来作者并不是单纯描写方塘景象,而是借用方塘景象来比喻读书的感受。前面两句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后面两句自问自答,得出了一个以景象折射出的一种哲理:读书和方塘一样,人需要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吸取新的知识,这样心智才能开豁,思维会更加敏锐。悟出读书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观书的愉悦心情。这就是把景、理和情三者十分巧妙地结合一起的典范。作者告诉人们读书的感受,并没有直白地说出来,而是借用形象生动的描写,通过用方塘活水的流动来比喻要经常学习,才能使知识源源不断的补充。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作诗要注重形象思维,巧用比喻借代象征等方法,才能使诗有可读性。
从两首诗谈诗歌的价值
唐代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小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很有名且广为流传。有人解释说,这首诗用浅显而生动的语言描写自然界的大好春光,从鸟鸣联想到落花,从落花联想到园中花草,诗人为浓郁春光所陶醉。可是我并不这样看,我认为这种诗属于闲适诗,反映出一个闲得无聊的地主生活中的失落感。既然是大好春光,不去描写美好的春色,盛开的鲜花,而是写风雨摧花落,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孟浩然从小居住山乡,青年时读书作诗,并漫游各地。四十岁时去京城长安考进士不中,失意而归仍然过着乡间生活。他终生未仕,没有俸禄,可是到处游山玩水。这需要住店吃饭,哪来的钱?我认为他是个广有田产的地主,靠田地的收入即农民交的租子然后卖粮食换钱来生活的。这样优裕的生活,自然少不了闲适作品。他也想当官,曾经拜托王维张九龄为他举荐,但是始终没有成功。这自然使他心理上受到挫伤,难免产生一种失落感。这个小诗很可能就是这种失落感的反映。所以,我认为这种诗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社会价值很小。
越南的老革命家胡志明1942年从越南到中国进行革命活动,被中国国民党扣押。在狱中及解押途中,先后写了133首汉文诗,汇集于著名的《狱中日记》中,其中有一首小诗《看千家诗有感》:“古诗偏爱天然美,山水烟花雪月风。现代诗中应有铁,诗家也要会冲锋。”他认为古代的诗人把诗歌作为一种消遣的文字游戏,无非是山水烟花雪月风。他认为这些诗缺乏一种刚劲,未能给人以鼓舞的力量,社会价值不大。他指出当代的诗歌中应该有“铁”,这里的“铁”,大概就是那种刚劲有力能鼓舞人冲锋奋斗的气魄。读这首诗感到精神很振奋。这就是诗歌应该具有时代意义,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当然,并不是说诗人不能描写山水烟花雪月风,也不是必须每首都要刚强有力,而是从总体上说,少作休闲诗,多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这就要求作诗的朋友多接触社会生活,多接触人民,从中体现诗歌的社会价值。
卢景沛
如何写作旅游诗
旅游诗要避免写成旅游日志,写成景点说明书,或是浅层描景,语言单薄,缺少特色和创意。写好景是创作旅游诗的基本功。此外,在写法上还要善于联想,扩展思路,开拓新意。也就是说,要把写景、抒情、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景物、情愫、观感融为一体。下面提供一些写作思路供参考:
一、抓住特点,精炼语言。
写景要抓住特点,注意创新,在语言描写上要反复琢磨,多下功夫,增强美感和情趣。古人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语言描写非常精到新颖。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大胆夸张的手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景色。“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极度夸张瀑布奔泻而下的声势,又用“银河落九天”这个新奇的比拟,突出了庐山瀑布的奇伟壮丽,描绘得十分壮观。又如苏轼描写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抓住西湖晴雨观景俱佳的特点来写,不同一般。末两句把宜晴宜雨的西湖景色比作装饰可浓可淡的西施,更是点睛之笔,不但前后衔接浑然天成,而且比喻本身新颖奇妙。
二、触景生情,抒发胸意。
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眼界开阔了许多,情从中发,感随景涌,这是正好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胸臆。古人此类作品很多:例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因屡次进谏未被采纳而很不得意,登幽州台触景生情,热泪飞洒,以无穷无尽的时空为背景,写下了这首慷慨悲凉的绝唱。又如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不愿卷入当时的党争,一生困顿失意。他写傍晚登乐游原的所见所感,就是抒发时光不再、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情怀。后两句平易浅近,形象鲜明,又寓意深邃,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古人触景生情之作,大都抒发宦途失意、离愁别恨之类,这是他们客观环境所决定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虽然也有悲苦失意之时,但主流应该是乐观舒畅、积极向上的。我在看到黄河奔流的壮观景象之后,写了一首《念奴娇·黄河遐想曲——观黄河之思》:“奔腾澎湃,望黄河万里,横穿尧域。破嶂贯云流不绝,育我中华生息。烽火狼烟,金戈铁骑,多少兴衰迭。沧桑阅尽,母河犹自呜咽。 屈辱焉可闲看,惊涛狂啸,怒击横岩裂。奋力同心兴故土,万众战歌声激。导水移山,改天换地,海晏河清澈。尚期新纪,更观华夏巍立。”从黄河奔流想到炎黄子孙的生生不息,从遭受屈辱写到民族振兴,并展望中华民族今后的巍然屹立。
三、描写变迁,感慨系之。
许多景点经历了不同的时代,经历了不同的遭遇,负载着许多斑斑遗迹。这在旅游中常使人发生感慨。例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原是豪门贵族聚居之处,如今已变成平常百姓之家。寥寥数语写尽了人世沧桑的巨大变化。虽然没有发一声感叹,但慷慨之情尽在其中。又如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赤壁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后人到此,常有诗作发怀古之情。苏轼这首就是最具名声的。苏轼在谪居黄州游赤壁时所写的这首怀古名篇,不仅是感叹世事变迁,而且以自己待罪之身与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喟。江山壮丽,英雄风流,激起苏轼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内心的苦闷与矛盾。
2003年我于大年初一游了雷峰塔。雷峰塔始建于宋代,后因倭寇入侵遭焚,并最后倒塌。历代王朝均无力重建。解放后。1999年杭州市政府决定重建,至2002年10月全部建成。我在《元日游雷峰塔》的诗中写道“寒冬殆尽望春风,游罢雷峰探史踪。倭寇逞凶焚古塔,王朝乏力整新容。残垣冷影承孤月,断壁凄清仰碧空。盛世重修添靓色,塔光满映夕阳红。”
四、以景联史,评事评人。
每个景点就是一个历史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一幕幕生动的历史活剧在此展演,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件。旅游诗也可以从这方面来拓展题材。例如李清照《乌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此首诗题为乌江,但没有怎么写乌江,而是以乌江联系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不肯乘船渡过乌江,最终自刎而死,赞扬项羽的英雄气概。其潜在的意思是讽刺宋高宗不肯抵抗,偏安江南。又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首诗写的是王昭君。王昭君作为一位绝代佳人,却不为君王所识,以致被作为和亲工具,远嫁异域,抱恨终身。而杜甫身怀高才,立志报国,却一声沉沦,漂泊依人。杜甫这首诗评点昭君的不幸,实则上也是叹息自己怀才不遇。
甲午海战是我国的一段悲壮历史,许多爱国将士为抵御外侮而献出生命。我在登刘公岛参观后,为此写了一首古风《登刘公岛悼甲午海战阵亡将士》:“巍巍峻峰翠,滔滔碧浪高。硝烟弥漫处,壮士战倭妖。报国何惜死,伟迹青史标。宏志昭日月,浩气贯云霄。兵败常有憾,国耻怎可抛!积弱频受侮,图强须砺刀。长城永固日,酹酒慰英豪。”我去西施故里诸暨旅游,除游览风光外,了解了不少关于西施的传说,对西施在吴王兵败后的最后归宿有种种说法:一说随范蠡远走:一说西施葬身江中。我觉得西施是个有爱国心的女性,其命运是值得同情的。于是我写了一首《一剪梅·西施故里怀古》:“故里苧萝江水长,有女许身,为复家邦。馆娃宫内侍吴王(馆娃宫为吴王夫差得西施后所建藏娇宫殿)。假媚佯欢,心黯神伤。 谋就功成霸主忘,鸟尽弓藏,文种诛丧。范蠡远虑走他乡。佳丽堪怜,魂落何方?”
五、由景联想,感悟哲理。
景点有许多新鲜事物;游览这些景点,会有一些新的感受,从这些感受中,还可以提炼出某些哲理。例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诗名篇。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提炼出启迪思想的哲理。它可以说明:“事物是多样化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观感。”“身在其中,不作全面观察分析,未必能够认识事物的全貌和本质。”等等。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处太湖源头。和原来想象的完全不同,这个源头不过是一个方圆数里的深潭,和浩瀚的太湖几乎联系不上。后来仔细一想,也正因为有众多涓涓细流的汇聚,才成就了太湖的博大浩瀚。于是写了一首《太湖探源有悟》:“山间蜿蜒道,曲径可通幽。茂竹青翠翠,林鸟鸣啾啾。溪水汇流处,深潭眼前收。方圆有数里,太湖一源头。太湖何浩瀚,此潭怎与俦。定坐品山茗,心静思悠悠:泰山不拒土,东海不攘湫。故能聚其大,故能成巨流。跬步积千里,寸砖垒高楼。为学与处事,亦应循此由。”
六、观景论意,联系现实。
许多景点是忠臣良将活动的场所,或者是为纪念他们而设置的。他们的事迹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鼓舞斗志的动力。参观景点,既是游览,也是学习。在参观溪口张学良幽禁地时,我感佩张学良将军的抗日爱国精神,并为他遭受冤屈而愤慨,于是写了一首七绝:“昏昏囚地恨绵长,抗日何由遭罪殃。斗室难羁千里志,功臣千古美名扬(该处有周总理所题‘千古功臣’石刻)。”合肥市东清风阁,是1999年为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而建。我游览后写了《登清风阁二首》:“(一)缅怀包相建巍楼,公正廉明千古留。登顶凭栏望四野,清风可否遍神州。(二)无私铁面斩皇亲,嫉恶如仇万世钦。今日重呼包拯现,只缘腐败扰黎民。”赞扬包拯的公正廉明,并呼唤今日加强反腐倡廉。我参观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其它景色后,写了《登庐山二首》:“(一)庐山风云:匡庐叠嶂郁葱葱,突变风云漫谷峰。心系黎民万言愤,忠诚尽付激流中。(二)看险峰:过罢天桥看险峰,劲松挺立映晴空。云烟散尽风波定,锦绣谷间花更红。”赞扬彭德怀同志为民请命、忠贞耿直的精神,并赞颂当今社会和谐安定,景秀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