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诗词世界》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6

《诗词世界》2017.11期 诗词鉴赏

$
0
0

诗词鉴赏

 

吴华山

 

读杨万里《插秧歌》试谈田园诗的思想性艺术性

 

·杨万里《插秧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杨万里与陆游、范成大等以其大量的创作,构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第三座高峰。而他的“诚斋体”“活法”,更显独特。所谓“诚斋体”“活法”,说到底,就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在这首诗中表现得很明显。这首诗的思想性很强,艺术性很高,对当今田园诗创作争创高峰,很有启示作用。很强、很高,何以见得?如何做到?

有论家说,作诗之道,字必求切,句必求工。这首诗开首两句,即明象见人:“田夫”“田妇”,“小儿”“大儿”。本当插秧大忙,有许多繁忙农事,却一字不提,这便是“切”。同时,“抛秧”“接”,“拔秧”“插”,完全是真实的劳动生活场景,却不另加一词一字,尤显时不我待,这便是“工”。我们常说情真意切,这两句表现得淋漓尽致。插秧关系到收成好坏,万不能失时之意,都在象外,可见“切”是意切。这里虽没有一字言情,而作者热爱农民之情,农民热爱田园之情,尽在象中,可见“工”是情工、象工。意是思想,情是情感,象是形象,用形象来表现思想感情,这便是思想性、艺术性。三、四句写雨中插秧的思想感情,尤为工、切。“笠”是斗笠,“兜鍪”是古代士兵的头盔,“蓑”是蓑衣,“甲”是古代士兵的铁衣。妙在就近取譬,不假外求。农家儿女如同全副武装的战士与天奋斗,与地拼搏。“雨从头上湿到胛”,不仅是写雨中插秧劳动的艰苦,主要是写如何对待这种艰苦劳动,如同战士一样战斗的思想感情,“切”而“工”。充分表现出思想性很强,艺术性很高。

后四句突出心灵,写心理活动。却能把看不见的心,变成看得见的形。“唤渠朝餐歇半霎”,写田妇招呼田夫小憩片刻,且去用餐。起早出工,朝餐未进,“低头折腰只不答”,连答话的工夫都没有,足见插秧抢时,思想紧张到了何等程度。这样由心入形,由形出神的艺术手法是很高明的。而且,接着放在心里作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你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鹅儿与雏鸭,提防它们来田里残踏了秧苗。这是田夫的心,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心。对作品来说,这便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可见思想性越强,艺术性越高。为了看得更明白些,在这里不妨来读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关键是中间两联。如果只看到颔联“独留青冢向黄昏”,似觉很平常。但接着读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即是说,尽管汉元帝对昭君没有恩情,可是,昭君始终不忘故国,月夜归魂。读到这里,“环佩空归”形象所寓的思想力量,读者不能不为之动容。方弘静《千一录》卷十二中说:“‘独留青冢向黄昏’,未觉工,至五六句大工,而前句亦工矣。”分明看出思想性与艺术性分割不开,思想性愈强,艺术性愈高。

习近平同志教导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道德经》“以百姓心为心”的话。诗是写心灵的。田园诗同样写心灵。当今田园诗,都在努力争创高峰,不能不看到前人,具体来说,看到这首《插秧歌》,如何以百姓心为心,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表现出强烈而高远的思想性、艺术性。我读后深受感动,联系自己为农和身边所见所感的人事,写下了多首直接写农民之心的诗。如《打工心语》(载《中华诗词》2017.3.30页):“不舍家乡山四围,双双燕子认春归。进城始爱乡泥土,到老喜穿娘补衣。忠厚传家遵祖训,诗书继世守村规。互邀林鸟回头望,衔把乡愁同起飞。”我清醒看到自己,我乃初学,田园诗还未入门,但我出身农民,如同插秧,即使“雨从头上湿到胛”,得要不忘初心,以百姓心为心。为农民写,写农民,以心写新。

 

胡兴武   

 

李晓艳诗词艺术赏析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怀。意指诗词是心灵的窗口,是信念的支柱,是禅意的挥洒,是智慧的钥匙。

武汉市《未名诗社》社长、《心潮诗社》副社长、《东湖诗社》副主编李晓艳女士在诗坛耕耘长达十数年之久,写出了近千首精美的诗词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不忍释卷。 

李晓艳诗词涉足的领域很广,有绝句、律诗、词、曲和新诗,信手拈来,无不熠熠闪光!绝句堪绝,律诗堪美,词曲堪精,新诗堪神......不仅如此,其诗词涉足的主题也非常地宽泛,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作,有诗坛词友的步韵唱和之作,有歌颂人间大爱的温馨之作,有弘扬正气的主旋律之作......著名词人半山(张德顺)先生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说李晓艳的诗词是“令人一击三叹,美哉!” 绝句堪绝,是李晓艳诗词的一大特色,如她写的《步玉包拯<</span>拒寿礼>五首》 ,就让人荡气回肠:

学做青莲秉性忠, 长居泥淖不夸功。

芳香莲子为民献, 两袖当盈正气风。

 

永做寒梅傲且忠, 花儿斗雪不叨功。

明妍树树芳菲献, 百艳春天逝蝶风。

 

甘做霜花气韵忠, 盈盈绽岭少夸功。

冬寒不惧浓秋景, 清雅妆尘拒腐风。

 

当做云松岭上忠, 迎霜斗雪永贞功。

巍然石壁身坚挺, 笑拒东西送礼风。

 

盼做高高竹节忠, 空灵挺拔入云功。

清廉品格人人赞, 墨客长吟正逸风。  

这组绝句,共五首,我们从每首绝句的起句中,领悟到诗人的肝胆侠义和疾恶如仇的正能量。诗人分别列举了自然景物和植物——青莲、寒梅、霜花、云松、竹节等具象,用青莲的“秉性忠”、“寒梅的”傲且忠”、霜花的“气韵忠”、云松的“岭上忠”、高高的“竹节忠”,来弘扬令人敬畏的“正气风”、“拒腐风”、“正逸风”等正能量风气,读后令人感到信心倍增、荡气回肠!

包拯的《拒寿礼》,缘自他的六十大寿。

宋仁宗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成为一种善于待人交友、德高望重的标志。包拯对这股送礼之风是持反对意见的,认为它会助长恶习。包拯几次上书皇帝,请求颁诏禁止,以开廉洁之风。

包拯六十岁生日时,他叮嘱儿子把关,一概拒收礼物,不想皇上派来六官司太监送来礼物,那太监在红纸上写道:“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是魏徵,今朝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包拯不好正面拂礼,只好在红纸上回写一首七绝:“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忌念叨功,操劳本是份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一时传为佳话。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很难切合原韵的,而李晓艳的《步玉包拯<</span>拒寿礼>五首》,,就步的非常准、非常美、非常绝、非常妙,无论是在谋篇布局上,还是在格式意境上,都应对神似,让人拍手称道。李晓艳的绝句,被半山(张德顺)词人称之为“草木有性,虫鸟有情,山水寄意,余音无穷”。

李晓艳不仅写绝句,而且律诗写的也很美。且看她写的《咏玉》诗:

玉埋沙石撑, 更是少声名。

冰雪由鞭打,  红尘任蹂惊。

春风一日现,  细雨几番情。

本是琨瑶物,  当还本性晶。

这首五律,是写玉的。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在传世之作《锦瑟》中,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之联,此联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李商隐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而李晓艳对美玉的领悟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她写的美玉深藏不露、默默无闻、忍辱负重——甘愿红尘蹂侮、冰雪鞭打,其本性不变,初心不改,成为人间的琨瑶之物。诗人起句,用一个“埋”字和一个“撑”字,道出了美玉恶劣的生成环境,次句紧承上句,写出美玉默默无闻的高贵品质,“少声名”三字,更是让美玉的品质得到高度的升华;颔联和颈链对仗工整,承接有力、流转自然,诗人的笔触由冬至春,由自然景物到人间红尘,从侧面烘托出美玉的高洁;尾联点题:“本是琨瑶物,当还本性晶。”琨、瑶,均为美玉。诗人用“本是”一词起领,显得贴切、自然,又用“当还”一词求证,道出了美玉的本性,一个“晶”字浓缩了太多的含义,曲尽其妙,喻指它是珍贵的成果。 

李晓艳的五律写的好,七律写的更美:

青荷出水不含污,阔叶杆杆劲雨呼。

无怨生生莲籽献,安清世世雾霾驱。

扎根泥土凭涛起,顶翠妖风任韵姝。

雅士庶民齐赞咏,芙蓉国里展鸿图。

这首七律《青莲赞》,道出了青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贵品质,曲折委婉、优美动人。诗人起联出句,用“不含污”三字,让青莲的品质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次句紧承上句,用“阔叶”作衬,用“劲雨呼”三字,凸显清荷不畏风雨的秉性,从侧面烘托出青莲不畏强暴的精神。颔联和颈链,在承、转上天衣无缝,无论在词义、词性上,还是在意境、平仄上都应对神似,承接有力,流转自然,突出了青莲的奉献精神、无畏勇气和凛然正气!尾联起兴:“雅士庶民齐赞咏,芙蓉国里展鸿图。”,让全诗达到高潮,美丽、纯洁的青莲,成为人们赞颂、祝福的对象。

律诗写的好不好,关键看颔联和颈链是否对仗工整,否则就不能成其为律诗。毛泽东主席在给陈毅元帅的一封信中,就谈到了律诗难写的问题:“陈毅同志,你叫我改诗,我不能改,因我对五言律 ,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我偶尔写过几首七言律,没有一首是我满意的。”毛泽东诗词写得非常完美,但他老人家却感到了律诗难写。的确,要写好律诗,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行的。李晓艳用她扎实的功底,将律诗写的非常之美,她的五言律、七言律,无论是平仄关系,还是意境取舍、词性对仗上,都做的很好,这与她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态度是分不开的,她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值得诗词界朋友们的赞赏。

在李晓艳的诗词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词作品,写的也很美!如她的《虞美人·题雪萍先生<</span>雨巷图> 》,就写的很好:

风亲弱柳丝丝雨,古巷幽幽聚。青砖灰瓦数人家,石板青青檐角刻雕花。  旗袍靓女腰如柳,摇步轻盈走。伞红衫绿带香浓,醉了雨花醉了两松翁。

这首词是李晓艳为曾雪萍先生的画作《雨巷》题写的词作。《雨巷》是戴望舒先生的成名作,那狭窄阴沉的雨巷,那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戴望舒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雨巷》一诗,流传甚广,堪称传世之作。曾雪萍先生用他的画笔再现了《雨巷》的意境,实在是难能可贵,而李晓艳的题诗更是让这副画作增色不少。我们从李晓艳的诗句中,捕捉到曾雪萍先生画作《雨巷》中的意境和具象——风亲弱柳丝丝雨,古巷幽幽聚,青砖灰瓦数人家;捕捉到窄窄的雨巷飞起的檐角以及檐角上雕刻的花儿;捕捉到那个像丁香一样、穿着绿色旗袍打着红伞的女子带来的风景;看到青石板上溅起的雨花和“两松翁”淡淡的面容.......李晓艳用她生花的妙笔,让画生意,让画生情,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李晓艳之前出版过一本《李晓艳诗词选集》,得到诗词界朋友的广为赞颂,这次又将新作汇编成册,想必会引起又一次震动,因为李晓艳的诗词较之前的作品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我们热忱地期待着、盼望着……

李晓艳是一个全能型的写手,她不仅写绝句、律诗、词、曲,而且写古风和新诗,词风细腻委婉、意境幽深、立意鲜明、主题突出,其文学的审美内涵非常突出,用笔着色令人称道,成为武汉诗词界点赞最多的女诗人之一。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