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苑逸闻
郭澹波
郭沫若向弘一法师求字
弘一法师出家后,一心修道。绘画、戏剧基本不再涉猎;音乐、诗词、篆刻等仅偶一为之,近于“诸艺俱废”;唯有书法艺术不但没有荒废,反而随着法师的出家而获得超脱升华,并日臻完美,成为法师出家后在艺术领域所达到的最高成就。1942年(民国31年)春,郭沫若托人向法师求字,法师遂书寒山寺:
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书件末尾署“沫若居士澄览”。托弟子李芳远寄赠郭沫若。
弘一法师出家心坚如铁
李叔同(1880-1942),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赴日留学,创春柳剧社,入同盟会,后加入南社。曾执教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位集诗歌、美术、音乐、书法、篆刻等创作成就于一身、被称为是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全才的高级知识分子,1918年39岁时在杭州虎跑净慈寺披剃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以潜修南山律学为己任。其发妻俞氏,听到丈夫遁入空门,忧心如焚,携子李准、李端从天津赶到杭州,哀求一见,法师与寺住持曰:“出家人如何可延接妻子!幸为我传语,譬如已患虎列拉死耳。”俞氏无可奈何,大哭而去;三年多后的1922年1月30日忧郁去世。他的日籍妻子,也携子从上海到杭州,经李的老友杨白民安排,会见了丈夫,李反复强调:“你有技术,回到日本也不会失业。”会面之后,李即乘船而去,在船上连头也没再回过。日籍妻子见事已如此,只好携儿回上海,后在丰子恺资助下回日本。李叔同出家心坚如铁,读他1905年6月填的《金缕曲·东渡留别祖国》: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叹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总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这是他皈依佛门前十三年写的。当年那悲怀壮烈的思想抱负已付之流水。虽然披剃后仍提倡“念佛不忘救国”,但终究是消极的。
张珍怀的《鹧鸪天》
张珍怀(1917-),号飞霞山民,浙江永嘉人。无锡国专肄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42年与其表兄北京政法大学毕业的孙师觉结婚。生女孙芸。时抗战方殷,其夫体弱多病,难求枝栖。1946年秋借口外出觅职,从此消息杳然,至今不知死于何处。是年冬,珍怀
填《鹧鸪天》六阕:
遍野迷阳却曲行,身存长是负深情。超神独翥重霄上,薄祜难胜一羽轻。 三月暮,好春倾。如潮鹃语不堪听。清愁才逐飞花去,又著繁阴翳翳生。
檐角残晖敛夕阴,长悲人境夜沉沉。因寻好梦常偎枕,为惜余芬不浣衾。 相聚短,负恩深。优昙身世卷葹心。纵横烛泪怜孤影,凄切茶笙伴悄吟。
不奈繁灯绚夜帱,伤高偏是住危楼。深参静定方生悦,已分伶俜何必愁。 欢已尽,梦全休。匆匆聚散比浮沤。芳醪化泪难成醉,鸾镜飞霜怯敛眸。
栩栩清宵蝶梦圆,梦回月堕锦衾寒。欢倾酽茗依稀见,泪涴残篇展转看。 鹃泣血,柳飞绵。湘江哀怨迸朱弦。飙风划地惊春去,幽恨如馨欲语难。
顾影回灯费泪珠,聪明终古不如愚。遁尘未肯抛吟卷,损福多因好读书。 人静后,酒醒初。华年依约梦模糊。浮生窥隙千欢逝,孤抱阑宵万感殊。
一吷风吹万古尘,花开顷刻抵千金。稽天巨浸滔滔世,斫地哀歌滟滟樽。 愁缱绻,忆纷纭。芳华有翼梦无痕。心光依旧明如电,客意于今冷似云。
是时,其夫曾留遗书言绝望自尽,但死未见尸,尚属生死不明,故未标题目,实悼亡之作也。此六阕词,哀感悱恻,感人至深。才女多薄命,珍怀,当代易安也。
张珍怀于1992年去美国,在路易安纳医学院任研究工作的女儿处小住。后因白内障眼疾回国治疗、并拟去故乡安度晚年,但旧居为对邻新建商业大厦施工中震坏房屋结构,呼吁当局,竟无从解决。无奈,只得再度赴美依靠女婿女儿为生。一代词家,远托异国,能不浩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