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诗词世界》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6

《诗词世界》2016.11期卷首语

$
0
0

卷首语

 

■ 金志勇

 

  成就一首好的格律诗需要满足诸多条件,其中之一是在章法结构上遵循“起承转合”的规则。虽然这个要求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在创作的初级和提高阶段,把它当作基本功掌握好运用好还是至关重要的。前人有“起承转合天下事”的说法,实不为过。这里,我们不做理论上的阐释,只通过实例分析来增进大家对起承转合的理解和重视,从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作水平。

  我们来看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以问答起,写武侯祠的位置和环境;颔联承接首联描写进入祠内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情景;颈联转写诸葛亮一生的功业,扣题;尾联合,抒发对诸葛亮的惋惜哀悼和对天下英雄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此诗主题是咏怀人物,但起、承两联并未点题,而是以写景做铺垫,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寻”、“柏森森”、“自春色”、“空好音”都隐含了对人物的吟咏和情感,使转、合两联与起、承有了文字表达和诗意内涵的联系。再看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首联叙事,点题;颔联承接写湖景;颈联转写诗人颠沛流离的境况;尾联合,写国家动荡战乱、诗人凭轩挥泪,把个人的悲痛伤感融入忧国忧民的情怀之中。此诗首联点题,颔联承接,但实质还是为转、合做铺垫,即诗的真正意旨是由转、合两联表达的。诗人以久经漂泊后登楼所见广阔恢宏之景引出和反衬自己远离亲朋、老病孤舟的逼仄处境,进而用尾联的“戎马关山北”给出了全诗叙事和抒情的背景,提升了全诗的内涵和品味。仔细体会杜甫的这两首诗,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的结论:运用好起承转合的规则会让一首诗在章法结构以致内容上做到有序、顺畅、协调、照应、完整,还会有助于整首诗气脉的贯通。这个规则并不要求在起承转合的某个环节一定要写什么内容,而是要求发挥好这四个环节各自对章法结构的作用,更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起,要起得好,开篇即能吸人眼球,抓人注意力;承,要有进展和延伸,避免只是简单地重复;转,要与起和承有关联照应,不能“转丢了”,“跑题了”;合,要为全诗收尾,照应全篇,要提升全诗的意蕴和境界,争取做到言虽尽而意未止,引人深思,诱人联想。

  当代诗人的作品中不乏成功运用起承转合的好例子。我们来看古木先生的绝句《观吾家茶花偶得》:“嫣香叠瓣绽冬寒,簇簇雍容赛牡丹。若不心期识花者,飘红何必到春残。”首联点题,写冬季绽放的茶花;颔联借用牡丹的形象气质做进一步描写;颈联用拟人手法和假设语气发起议论;尾联以反问方式做结,表达了“茶花”对“赏识者”、“知音”的期待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境界。诗虽短,起承转合各见功效。我们再看一首不很理想的例子《羊年展望》:“金牛隐去又羊年,华夏山河倍觉妍。改革工程威力显,和谐社会后生贤。小康进展如人愿,大业成功待凯旋。黎庶同圆中国梦,邦兴民富在今天。”此诗给人的感觉是:首联起之后基本就只有承而没有转与合了。颔联和颈联并列了四种现象,读者看不出它们彼此有何联系,除了赞扬也很难从中感受到诗人独有的情感;尾联虽有总结之意,但与前两联的表达方法、内容和情感大同小异,而且诗题本是“展望”,结尾却收在“今天”了。在这样的作品中,我们基本看不到起承转合的存在,这大概也是作品不很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