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诗词世界》的博客
Viewing all 32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诗词世界》2018.12期吟苑逸闻

$
0
0

吟苑逸闻

 

 

郭澹波

 

郭沫若向弘一法师求字

 

弘一法师出家后,一心修道。绘画、戏剧基本不再涉猎;音乐、诗词、篆刻等仅偶一为之,近于“诸艺俱废”;唯有书法艺术不但没有荒废,反而随着法师的出家而获得超脱升华,并日臻完美,成为法师出家后在艺术领域所达到的最高成就。1942年(民国31年)春,郭沫若托人向法师求字,法师遂书寒山寺:

我心似明月,碧潭澄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书件末尾署“沫若居士澄览”。托弟子李芳远寄赠郭沫若。

 

弘一法师出家心坚如铁

 

李叔同(1880-1942),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光绪三十一年(1905)六月赴日留学,创春柳剧社,入同盟会,后加入南社。曾执教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位集诗歌、美术、音乐、书法、篆刻等创作成就于一身、被称为是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全才的高级知识分子,1918年39岁时在杭州虎跑净慈寺披剃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以潜修南山律学为己任。其发妻俞氏,听到丈夫遁入空门,忧心如焚,携子李准、李端从天津赶到杭州,哀求一见,法师与寺住持曰:“出家人如何可延接妻子!幸为我传语,譬如已患虎列拉死耳。”俞氏无可奈何,大哭而去;三年多后的1922年1月30日忧郁去世。他的日籍妻子,也携子从上海到杭州,经李的老友杨白民安排,会见了丈夫,李反复强调:“你有技术,回到日本也不会失业。”会面之后,李即乘船而去,在船上连头也没再回过。日籍妻子见事已如此,只好携儿回上海,后在丰子恺资助下回日本。李叔同出家心坚如铁,读他1905年6月填的《金缕曲·东渡留别祖国》: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叹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总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这是他皈依佛门前十三年写的。当年那悲怀壮烈的思想抱负已付之流水。虽然披剃后仍提倡“念佛不忘救国”,但终究是消极的。

 

张珍怀的《鹧鸪天》

 

张珍怀(1917-),号飞霞山民,浙江永嘉人。无锡国专肄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42年与其表兄北京政法大学毕业的孙师觉结婚。生女孙芸。时抗战方殷,其夫体弱多病,难求枝栖。1946年秋借口外出觅职,从此消息杳然,至今不知死于何处。是年冬,珍怀

填《鹧鸪天》六阕:

遍野迷阳却曲行,身存长是负深情。超神独翥重霄上,薄祜难胜一羽轻。  三月暮,好春倾。如潮鹃语不堪听。清愁才逐飞花去,又著繁阴翳翳生。

檐角残晖敛夕阴,长悲人境夜沉沉。因寻好梦常偎枕,为惜余芬不浣衾。  相聚短,负恩深。优昙身世卷葹心。纵横烛泪怜孤影,凄切茶笙伴悄吟。

不奈繁灯绚夜帱,伤高偏是住危楼。深参静定方生悦,已分伶俜何必愁。  欢已尽,梦全休。匆匆聚散比浮沤。芳醪化泪难成醉,鸾镜飞霜怯敛眸。

栩栩清宵蝶梦圆,梦回月堕锦衾寒。欢倾酽茗依稀见,泪涴残篇展转看。  鹃泣血,柳飞绵。湘江哀怨迸朱弦。飙风划地惊春去,幽恨如馨欲语难。

顾影回灯费泪珠,聪明终古不如愚。遁尘未肯抛吟卷,损福多因好读书。  人静后,酒醒初。华年依约梦模糊。浮生窥隙千欢逝,孤抱阑宵万感殊。

一吷风吹万古尘,花开顷刻抵千金。稽天巨浸滔滔世,斫地哀歌滟滟樽。  愁缱绻,忆纷纭。芳华有翼梦无痕。心光依旧明如电,客意于今冷似云。

是时,其夫曾留遗书言绝望自尽,但死未见尸,尚属生死不明,故未标题目,实悼亡之作也。此六阕词,哀感悱恻,感人至深。才女多薄命,珍怀,当代易安也。

张珍怀于1992年去美国,在路易安纳医学院任研究工作的女儿处小住。后因白内障眼疾回国治疗、并拟去故乡安度晚年,但旧居为对邻新建商业大厦施工中震坏房屋结构,呼吁当局,竟无从解决。无奈,只得再度赴美依靠女婿女儿为生。一代词家,远托异国,能不浩叹!


 

《诗词世界》2018.12期新派诗歌

$
0
0

新派诗歌

 

 

杨 藻

 

屈子魂

 

灵魂的相遇也许是世上最美的相遇,

心灵的撞击才可称人间最奢侈的沟通。

灵均,悄吟,

跨越千年的吟哦,

却终在端午被我们深深地忆起!

 

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时代,

忠良被弃,谄媚当道。

颜色憔悴的你行吟于泽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有人劝你:

“圣人不凝滞于物,要与世推移”

你凛然回答: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有人还劝你: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你决然答道: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这是怎样的决绝啊!

 

也曾忆

丹阳树下,勤奋立志,壮心雄雄;

不曾忘

怀王深信,章明法度,举贤任能。

 

美政在胸,却遭疏离,

耿直之心,倍受摧蹂!

没有眼泪,没有畏惧,只有一颗——

不甘的心,和一颗——

不屈的灵魂!

 

《离骚》里

你“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为后人潇洒开路;

你“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为文人低调示范;

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为百姓痛心吟哦。

 

《九歌》里

你悼颂为楚国战死的将士,

描画神灵间不朽的眷恋,

“怀忧若苦,愁思沸郁”。

天神、地神、人鬼因你而生动!

你时时不忘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

时时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入诗,

神话、传说在你笔下肆意流淌……

还有比这更忠君爱国的吗?

还有比这更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吗?

“寓情草木,托意男女”,

“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你的心旨,我们领会!

 

《九章》里

你“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任性孤独,无人陪伴;

但你

“定心广志,何所畏惧兮? ”

你明白“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

高洁的你

“驾青虬兮骖白螭,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灵魂在你那里与日月齐辉!

 

《天问》里

你追问不休,

问天问地问日月,

问山问水问灵异,

用一颗执著探索的心

铸就千古奇文!

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的天啊,就是你不变的追求!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这是真正的文人,

这是真正的诗人,

这是真正的风骚!

 

屈子的人生悲剧永不落幕,

我们攫取的是其不竭的财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子魂,

不灭的灵魂,不朽的诗!

 

赋诗以祭——

五月端阳酒两壶,浅饮雄黄,痛饮菖蒲。

同来飞桨竞龙舟,郊祀松江,千载如初。

传唱离骚楚大夫,未尽丹心,却已殊途。

浑身正气荡人寰,休是无情,恨是无辜。

 

萧红魄

 

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1911。

那是一个明媚的端午,

在一个叫呼兰的小村落,

诞生了一个叫荣华的女孩儿。

 

舍弃了荣华,

不弃的是梦想。

像娜拉一样出走,

却没有像娜拉一样曾为玩偶;

像子君一样抗争,

却没有向子君一样落寞回归。

 

慈霭的祖父给她美丽的童年,

呼兰河水予她一生的喂哺。

她的足迹由北向南,

她的文字不离左右!

追随先生,增益才能;

萧郎相伴,才华横现;

情路多舛,笔耕不辍;

命运弄人,香消玉殒。

悲苦的人生没有让你低首,

凄风冷雨造就了一个东北女子的传奇。

 

《生死场》里尽现黑土地上人们的生死存亡,

《呼兰河传》凸显情感与精神的慰藉与希冀。

“细致的观察,

越轨的笔致下,

是明丽与新鲜。”

凄美的文字,

细腻的描摹中,

呈个性与自我。

 

你不是淑女,

却比淑女更端庄;

你不是好母亲,

却比慈母饱尝沧桑;

你亦不是个好妻子,

端木缄语、宾基无言,

萧郎到最后也一语三叹!

但,你却是一个永留青史的好作家!

31岁的人生书写,

没有耗尽你的笔,

却耗尽了你的肺;

而立之年的韶华人生,

还没有尽情绽放,

却悄然以寂寞收场。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这是你最后的嘱托;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

……身先死,不甘,不甘。”

——这是你临别的赠言。

 

也许命运让你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悄吟”,

而今世,我们却总在端午时节为你追思。

萧红魄,不死的亡灵,不尽的歌!

 

谢春书

 

初 冬

 

几声远去的雁鸣

惊掉了片片失魂的落叶

秋,抖动着穿过山野

从收获的尾部

慢慢甩出几度严霜

大地哆嗦着

绷起的面眉

挂上数道严肃的愁皱

瞬间

那难以克制的情绪

便徐徐地绽开一簇簇洁白的花朵

邱馨菊

 

为爱梦想

 

我好想给我的梦想插上翅膀

让它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我好想给我的梦想插上翅膀

像那只暴风雨中的海燕

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上荡漾

我好想给我的梦想插上翅膀

丛林深处直奔小溪上空的那道霞光

我好想好想

俯视熙来攘往的人群

掠过鳞次栉比的楼房

天籁之声呼唤着我

我追逐着梦想

于是

我的思路凝练成一句句诗行

你可知道

每首诗句都蕴含着对爱的向往

爱是母亲对儿子的叮咛

爱是夫妻之间的相视一笑

爱是志愿者对灾区人民

无言的表白

爱是革命烈士血染的风采

我多么希望

让全世界都充滿了爱

来吧朋友

为了爱的延续

为了子孙的繁衍

让我们伸出双臂

 

共同托起明天的大阳


 

《诗词世界》2018.12期砥砺萤窗

$
0
0

砥砺萤窗

 

 

  点评导师:康丕耀

 

1960年11月19日,堕地于塞上包头。字遁光。笔名一羽。自号北山子; 年逾不惑,复号问童山人。其祖藉山西保德。自幼学诗,亦喜书画及古典音乐。 “高楼独上写清歌”(《一剪梅·与父谈诗》),“仗剑天涯赋北征”(《残秋望月》),乃耀青春梦想。垂髫始,父每为其读诗。束发前后,令其自学《报仁安书》等几十篇古文。再长,或因天性忧郁,爱上长短句,尤喜婉约词。作品散见《光明日报》《<中华诗词>二十年选萃》等几十种报刊选集,有诗词歌赋,被传抄勒石烧瓷织绣,进入几校《经典诵读教材》……十五首诗词并一篇诗论,被2018年2月号《诗刊》聚焦;  9月,《包头赋》被收入《当代辞赋名家作品精选集》。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导师、内蒙古诗词学会顾问等。

闻老母患病返乡

 

何 鹤

星光明暗几重深,路载轻寒未可禁。

冷冷一弯边塞月,茫茫千里故乡心。

飞鸿影淡形难辨,老树枝斜霜欲侵。

山也萧疏云也瘦,村头归步正沉沉。

【点评】

此作写诗人知母患病回家路上的忐忑心情。首联,“星光”,点返乡时间,为夜晚;“明暗”,既写星象,又喻此时忽上忽下之不安情愫,见诗笔之细腻深婉。“几重深”,可谓言约而蕴丰,既为缘前设问,又状心绪之繁复纷纭,且可引领“下文”,其用多也。“轻寒”,点时令,说明是初秋。颔联,无疑是本作之“诗眼”,不仅对仗工稳,且情深意切,空茫而厚重,佳句者也。颈联是情感的意象深化,看似景语,实则情语。“老树”,似喻老母;“霜欲侵”,似言病魔来袭。尾联首句,颇得唐人句法,其自然天成,有若行云流水,可谓“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且景寓之情,情融于景,让你分不出,亦辨不清何者为情,何者为景。末句“村头归步正沉沉”,其婉曲深致,正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相类耳。


南乡子·兴县怀故

 

王友众

梦里几回归,再访山城忆旧时。走尽街头难辨认,迟疑。小院无存可问谁?  秦晋创根基,此处当年战火飞。凝望蔡家崖畔路,沉思。匡国元戎千古悲。

【点评】

先梦,再访,后忆,可谓时空交错,百感苍茫。最可称道处,是上下阕中的两个短句,一“迟疑”,一“沉思”。不仅使整首词富有了灵动感,而且频添了音乐美,仿佛两颗珍珠被串在了情感的主线上,让作品有了缤纷之色彩,其审美能力,可谓高哉。

 

黄梅五祖寺

 

龚德谦

名刹依岩耸碧霄,隐闻钟磬盖松涛。

白湖腾浪朝霞灿,绿水环田玉带飘。

流响声幽泉韵远,莲峰云淡楚天遥。

悟空色相忘人我,醉赏山川挥紫毫。

【点评】

田园山水诗,是我国几千年诗歌史上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重要部分。我们经常背诵、品味,以至家喻户晓的古代诗歌中,约有半数以上为此类作品。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是三个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的人物。他们的诗作达到了自然与心灵的水乳交融,实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综观龚老此作,兼有听觉、视觉与感觉,钟声与树色相融,白湖和绿水遥映,意境何其开阔。幽泉流响,楚天云淡,上下远近,水光山色,此非“诗中有画”,复为何乎?

 

明湖园四时·夏韵

 

郭 平

三面临湖细柳垂,新荷出水暖风微。

叶舒叶卷蜻蜓立,花孕花开燕子飞。

几缕馨香拂双鬓,一身清气透重衣。

云低日暗天将雨,小女声声唤我归。

【点评】

 读了这首诗,我们不能不为诗人细腻而清新的描写所折服。美,是诗歌的特性和本质。一首诗的成功,首先是其审美意识(或言美学思想)的成功。“细柳垂”,“暖风微”,“蜻蜓立”,“燕子飞”,这是语言的节奏,更是情感与诗美的节奏。物我交融,超然自得。这是一首从心底流淌出的天籁之歌,所以它美,所以它动人。写诗,并非玄弄技巧,亦非卖弄学问,而是诗人的灵魂与自然的和谐拥抱。

五当召传说

 

丁世孝

大鹏衔帽引僧来,丹凤额头建圣台。

经诵千人山荡响,松生两翼绿徘徊。

【点评】

 起句灵远,承句清亮,转句宏回,结句深美。味语言之流动,叹音律之回环,二十几字,便将传说与实景融为一体,且妙造自然,回味不尽。通览全诗,似“有我”,又似“无我”,无疑达到了物我无间,心物交融的艺术境界。人们常在星空下仰望和遥想唐宋的辉煌,殊不知今人的不少作品已臻于可流传之水平。不要动辄轻言今人不如古人,我们应该像杜子美那样“不薄今人爱古人”。“松生两翼绿徘徊”句,何等灵逸而隽永,即使同史上山水名句相比,亦不逊色。

 

圆明园吊古

 

骆 军

凄凉御苑乱蒿荒,似对游人诉旧伤。

血迹斑斑铭断础,刀痕累累嵌残墙。

明园有恨书难尽,帝国无能祸未央。

劫火余灰温尚在,西洋略罢继东洋。

【点评】

 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一八六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在大肆劫掠之后,焚毁了集中在北京西郊的清代皇家园林,使闻名世界的园林杰作圆明园成了一片砾土。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史上的千古遗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乱蒿”、“血迹”、“刀痕”、“断础”、“残墙”,此诗中之意象,带有浓重之悲剧色彩,可谓百感生而浩歌发。古人云“立象以尽意”,“尽意莫若象”,中国古典诗词中之艺术思维,实际上就是意象思维。读此一律,我们还可感知诗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审美意识及诗美理想。

 

东河风光

 

郭 颖

杨柳长堤到处花,参差百幢傍河家。

远山耸翠藏孤寺,近水流银漾浅沙。

春尽风疏吹绿岸,秋深雨骤涨红崖。

迟留更爱龙泉晚,独倚溪桥落日霞。

【点评】

 诗人对故园之山水胜迹多有吟咏,而此作足以当其首篇。语言优美,声律谐婉,感情饱满,佳句迭出。王世贞说:“七言律,不难于中二联,难于发端及结句耳。”观此一律,首联入题精当,引人入胜,尾联以景结情,韵味深长。篇法有放有敛,句法有呼有应,字法有沉有响。其审美意识与艺术匠心已臻苏轼“辞达”之境界。

 

一剪梅·女工二题

 

老 山

 

女搅拌工

八尺机台舞步灵,足也轻盈,身也娉婷。频弹键钮作合声,机响隆隆,水响淙淙。  谁谓砂灰掩靓容?心似莲清,面似芙红。江南塞北印芳踪,楼亦成功,人亦留名。

 

女电工

护带横围杨柳腰,腰上螺刀,肩上工包。攀杆架线比男胞,风任飙飙,雪任飘飘。  火树银花映九霄,情溢心潮,笑溢眉梢。劳模金榜女儿娇,人也妖娆,名也英豪。

【点评】

 《女工二题》是一曲当代女工的优美赞歌。读来清新自然,美不胜收,语浅情深,神余言外。它的独到之处至少有以下几点:其一是选题。放眼当代诗界,吟咏此类题材的词作确属少见,是对诗词内容的一次很好拓展;其二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非“一剪梅”词调,或许很难达到这样的美的效果,当然,这是诗人创作经验丰富积累的结果;其三,也是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美妙的音乐感。诗词曲是音乐文学,词尤其是这样。词的声韵格律的本质就是音乐感。我以为《女工二题》是“因声求气”的成功范例。

 

天 鹅

 

王文君

生在湖滨长在蒿,羽毛已满待出巢。

明朝真有长风到,飞上九霄不算高。

【点评】

 王文君是一位才华卓著的青年诗人。他的作品每每显现出一种纵横飞腾之大气象。而在这种磅礴的气韵蒸腾的力量中,又往往蕴涵着一种深沉的茫远的带有些许冷峻的(或言悲壮的)思绪。朱夏说:“且古之为文,非有心于文也。若风之于水,适相遭而文生也。故鼓之而为涛,含之而为绮,蹙之而为觳,澄之而为练,激之而为珠玑。”文如此,诗亦如此。读文君此绝,有若信手拈来,又似脱口而出,但气韵却真真不凡,让人想起“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的古语。品读此绝,已达到“但见性情,不睹文字”之艺术境界。

 

花甲感怀

 

王建平

年来常忆旧山村,岂奈秋凉老病身。

陋室凡花唯独赏,拙诗半卷自闲吟。

芜园荒垄少荫树,故宅空檐只旧邻。

髫友相逢同一醉,天涯浊酒解忧颦。

【点评】

 咀嚼全诗,自然简淡,毫无雕镂之感,读来俨然脱口而出,一片天然之美。思念、感怀故土,是中华诗词的传统题材。作者的故里为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这是一个干旱少雨的山区。民谚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诗人先后在此生活、学习、工作长达二十年之久,故乡是他永远梦绕魂牵的地方。该作立意高,感情真,尤其难得的是涌流奔突于字里行间的那种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一个诗人的眼睛越是向下看,他的思想境界就会越高。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词然,诗又何尝不然。纵观建平诗兄的《花甲感怀》,抒之以真情,发之以真意,襟怀澄淡,风格清丽,旷达中透着沉郁,洒脱中带着凝重,是一组可圈可点的难得的好诗。

 

无 题

 

赵洪印

夜色空濛出小楼,一桩心事柳梢头。

相思不学今宵月,转到天涯才半钩。

【点评】

月光如水的一个夜晚,诗人于小楼外徘徊,把“一桩心事”系于“柳梢头”。此情此景,让人想起欧阳修的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可谓异曲而同工。绝句的优劣常取决于转句。此句转好,既可承上,复可启下,且能开出新境。诗人深谙此道,一句“相思不学今宵月”,其转自然,若行云,似流水,一派天籁气象。尾句“转到天涯才半钩”,有味,耐品,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临江仙·夜梦

 

暗香如沁

借得梅儿清气,推开昨日柴门。幽香一缕漫黄昏。芳菲无限好,心上不留尘。  渐渐空空色色,如如幻幻真真。风风雨雨俱无痕。元知离别久,本是谪仙人。

【点评】

暗香如沁是一位写词高手,她的创作量巨而质高,虽缘悭一面,但感佩已久。读该词真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其清逸灵秀的词句,总让我想起“仙风道骨”这个词。题命夜梦,思任去来,偶入柴扉,梅香沁怀。本词除禅意弥漫,洒脱旷达外,最大之特色,是妙用叠字而全无凿痕,如月过竹海,泉唱山谷,清新而自然,舒朗而明快,似不逊于易安叠字之本色。

 

黑河暮眺

 

马营寨

独对秋河酒未消, 流霞恍惚欲燃烧。

一行大雁藏云岭?几点残花过石桥。

我喜长川波滚滚, 谁悲古木叶萧萧?

从来造化由天地, 何必沾巾叹寂寥。

【点评】

独对黑河,酒未全消,微醉中观景,所以雁若藏岭,花似过桥。这一“藏”一“过”,一隐一显,用字何其精妙而传神,可谓“佳趣”与“韵味”俱足。“我喜长川”,见胸襟浩阔,“谁悲古木”,显古意苍远。“波滚滚”对“叶萧萧”,精工,沉郁,流转而不失大气。古往今来,文人最易悲秋,而诗人于尾联却一反常调,翻出新格,让人精神一振,境界陡然升华。从这首七律,可约略管窥出诗人的不俗才思、悲悯性情与沉雄气象。


 

《诗词世界》2019.12期韵海琼林

$
0
0

韵海琼林

 

 

缪 钺

 

《迦陵诗词稿》序

 

加拿大籍华裔学者叶嘉莹教授自1982年始,每岁夏间来成都,与余共同研究评论唐五代两宋词,竭四年之力,至1986年,共撰《灵溪词说》四十二篇,自创体例,发抒所得,既已刊行问世矣。叶君尝出示其旧作诗词,而每有新作,亦必就余商榷利病。数年前,其女弟子某君辑录叶君旧作刊于台湾,曰《迦陵诗词稿》(附有散曲),去取未尽当也。近拟增补重刊,乞序于余。余不敢苟且下笔,故迟迟未有以应命。1988年夏,叶君应聘来四川大学。与余合作指导博士研究生。讲课之暇,深论诗词,余拟就所知所感者为君稿撰序以应夙约,乃琐事丛脞,属稿甫半。1989年,叶君本拟重来成都,然风云变幻,所愿未遂,信乎人生聚合之难期也。余重读君之所作,弥增怀远之思,遂赓续前稿,撰成此篇焉。

吾国诗教.源远流长。女子能诗者,代不乏人。然古代女子,毕生周旋于家庭之内、亲故之间,鲜能出而涉世,更不能预闻国政,自非极少数超群绝伦者之外,所作大抵柔婉有余而恢宏不足。譬如花树之植于庭园。饰为盆景,虽亦鲜妍可赏,然较诸生于深山大泽,更历风霜者,其气象之大小迥不侔矣。此固时代局限之所构成,不能苛求于前人也。至于兼能深研文史,发为著述,立足于学术之林者。在古代女诗人中尤少概见。叶君少长京华,离居台峤,遭罹家难,生计艰辛,而以坚韧不拔之操,人十己百之力,撰文讲学,才识日显。故于五十年代中期即为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六十年代中期,应聘至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为客座教授.后遂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终身教授,至今二十年矣。其间曾讲学日本,游历西欧,奇书秘籍,恣其研读,鸿生硕彦,相与切磋。祖国拨乱反正之后,叶君每岁归来。讲学著书,怀京华北斗之心,尽书生报国之力。专著已刊行者十三种,其余论文不计焉。其中论析陶渊明、杜甫、李商隐诸家诗,唐五代两宋名家词.下逮王国维之文论、创作及其为人,均能考订精审,阐发深微,且采用西方现象学、诠释学、符号学等文学新理论,进行反思与观照,遂能度越前修.独创新解。纵观叶君涉世之深,学养之富,出其余绪以为诗词,宜其所作实大声宏,厚积薄发,迥异于前代诸女诗人者矣。

叶君论诗词,极重感发兴起之功。夫感发兴起之功,由于作品中之真情实感。叶君具有真挚之情思与敏锐之观察力,透视世变,深省人生,感物造端,抒怀寄慨,寓理想之追求,标高寒之远境,称心而言,不假雕饰,自与流俗之作异趣。叶君少承家学,又于辅仁大学受业于顾羡季先生隋,蒙其知赏,独得真传。君兼工诗词,而词尤胜,盖要眇宜修之体,幽微绵邈之思。固其才性之所近也。叶君少时为诗,清逸似韩致尧,其后更历世变,内涵既丰,境界开拓,所作大抵英发疏宕,卓然有以自异。至于填词,则商榷前藻,含英咀华,各取其所长以为己用。而因时序之迁移,内涵之歧异,又常有所更新。1988年,君尝谓余曰:“吾生平作词,风格三变。最初学唐五代宋初小令.以后伤时感事之作又尝受苏、辛影响;近数年中,研读清真、白石、梦窗、碧山诸家词,深有体会,于是所作亦趋于沉郁幽隐,似有近于南宋者矣。”昔周介存选录宋四家词,主张学词者应由南返北。“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远清真之浑化。”今叶君作词之经历则是由北趋南,从冯、李、欧、秦、苏、辛诸人影响下脱化而出以归于周、姜、吴、王,取径不同,而其深造自得则一也。今选录叶君于不同年代所作词三首。庶可以见其意境风格三次嬗变之迹焉。

蝶恋花(一九五二年春在台南作)

倚竹谁怜衫袖薄。斗草寻春,芳事都闲却。莫问新来哀与乐。眼前何事容斟酌。雨重风多花易落。有限年华,无据年时约。待屏相思归少作。背人刬地思量着。

水龙吟·秋日感怀

(一九七八年在温哥华作)

满林霜叶红时,殊乡又值秋光晚。征鸿过尽,暮烟沉处,凭高怀远。半世天涯,死生离别,蓬飘梗断。念燕都台峤,悲欢旧梦,韶华逝,如驰电。

一水盈盈清浅。向人间、做成银汉。阋墙兄弟,难缝尺布,古今同叹。血裔千年,亲朋两地,忍教分散。待恩仇泯没,同心共举,把长桥建。

瑶华(一九八八年在北京作)

戊辰荷月初吉,赵朴初先生于广济寺以素斋折简相邀,此地适为四十余年前嘉莹听讲《妙法莲华经》之地,而此日又适值贱辰初度之日。以兹巧合,枨触前尘,因赋此阕。

当年此刹,妙法初聆,有梦尘仍记。风铃微动,细听取、花落菩提真谛。相招一简,唤辽鹤、归来前地。回首处红衣凋尽,点检青房余几。  因思叶叶生时,有多少田田,绰约临水。犹存翠盖,剩贮得、月夜一盘清泪。西风几度。已换了、微尘人世。忽闻道九品莲开,顿觉痴魂惊起。

注:是日座中有一杨姓青年,极具善根,临别为我诵其所作五律一首,有“待到功成日,花开九品莲”之句,故末语及之。

《蝶恋花》词婉约幽秀,承《花间》、南唐、欧、晏遗风;《水龙吟》词,感慨时难,渴望祖国统一,豪宕激越。笔力遒健,颇受苏、辛之沾溉:至于《瑶华》词,则抚今思昔,感念人生,融合佛家哲理,取境幽美,用笔宕折,层层脱换,潜气内转,而卒归于浑化,则深有得于周、姜、吴、王之妙者。读者寻此嬗变之迹以求之.可见叶君数十年中填词之用力精勤,日进不已也。

叶君尝与余纵论词史,谓千年之中,大变有四:“唐五代词人所作多为应歌之小令,北宋初欧、宴诸公犹承其余风,虽酝藉幽美,而内涵未丰;柳耆卿流连坊曲,采掇新声,大作慢词,开展铺叙之法,使繁复之景物情事能容纳于词中,此一变也。苏东坡具超卓之才华,旷逸之襟抱,以诗法入词,扩展内涵,更新境界,此二变也。周清真才情富艳,精通单律,以辞赋之法作词,安排钩勒,叙写情事,密丽精工,此三变也。王静安读康德、叔本华之书,融会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于词中,以小喻大,思致深邃,开古人未有之境.此四变也。”

叶君虽生长中华,而足迹涉及北美、西欧、日本,历览各国政俗文化,既精熟于故土之典籍,又寝馈于西方之著作,取精用宏,庶几能继王静安之后,于词体更开新境乎?此则余所馨香祝祷者矣。

 

高志坚

 

诗歌创作的深入浅出

 

对于诗歌的深与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不同的理解,对读者来说,并无关紧要,深也好,浅也好,喜欢就品味一番,不喜欢就抛到一边;但对于作者,却至关重要,因为那将直接影响他的创作,决定他会写出什么样的诗歌。而每一个写诗的人,我想他都希望创作出能赢得众多读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作品,但问题是,如果对诗歌的认识、理解存在偏差或者根本就是错误的,那能写出好诗来吗?所以有必要对诗歌的深浅进行分析,以明辨是非……。

乍听到这深与浅,我想大多数人会认为深比浅好。深嘛,当然是深刻、深沉、深度、高深等,有了这些,作品自然就有内涵,有思想、份量,那还能不好?至于浅,则无疑是肤浅、浅薄之类,这诗要浅了,哪还好得了?然而,这种看法是不是片面,或者说对不对呢?

在下结论前,我想还是先弄明白这诗歌的深与浅,究竟该怎么理解,何为深?何为浅?这“深”,是指情感的深挚、道理的深刻,还是表达的深奥、艰深呢?而这“浅”,又是指内涵的浅薄、认知的肤浅,还是指表达的浅显、语言的通俗易懂?在此我以两首诗为例。

这两首诗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一首是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首是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两首诗深吗?呵,实在太浅了,抒发表达的情感思想一览无余,别说成年人,就连小学生都能随口背出,并且也基本能明白其中的意思。然而它们真的浅吗?我想一点都不浅,而是很深很深。前者是情感深挚,后者是道理深刻。而这,就是在于理解。

是的,如李白的《静夜思》,一个身在家乡的人和一个身在异乡的人,在同样的月光下,他们的理解就不会一样,一般来说,后者的理解会比前者深。而同在异乡,一个春风得意的人与一个失意潦倒的人,理解又不一样,望着那明月光,前者吟一下,也许只是勾起一些乡情乡思,而后者吟起这几句诗,则会感伤,会惆怅,无限思量,甚而潸然泪下……而这首诗若让一个身在异乡或者更遥远的异国的老人念及,那会怎样,我想都不用说了……李绅的《悯农》同样如此。一个没有务过农的人与一个地道的农民对这首诗的理解显然有深浅之别。而诗作所写的虽然是农民农事,但外延广阔,可以延伸到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追寻奋斗……因此,各人的理解也就不一,简要说,一个经历了坎坷挫折,千辛万苦,而终于取得成功成就的人,他对这首诗的理解肯定要比一般人深刻,更明白收获的来之不易,更懂得珍惜……。

这就是不同的人,对同样诗歌的不同理解。不同的理解与各人的身世有关,经历、感悟的平常与不平常,决定了理解的深浅,也决定了诗的深浅。而这两首诗之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就在于它们既可以从浅的角度去理解,又可以从深的角度去理解……换句话说,它们是说浅不浅,说深不深,是亦浅亦深,至浅至深,这样读者自然也就广泛,绵延不绝……。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分析,我想有关诗歌深与浅的问题就很清楚了,也就是,诗歌的深,应当是情感的深挚,道理的深刻;而浅,则是指表达的浅显,文字的浅近。当然,或许有人要问,凭这两首诗就能确定么?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歌,名篇佳作亦不计其数。那么我的回答是,类似这两首诗的例子,举不胜举,随手就能拿来,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示儿》……等等,都是极为浅显,一读就懂,却又让人回味无穷的。再如历史上两个著名的词人,一个是李煜,对其作品的普遍评价就是语浅情深,不假雕饰,纯用白描;另一个是李清照,前人评论是“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我想读过她的作品的人都会有同感。所有这一些,都说明了诗歌的深,究竟指的是什么,浅又是指什么。

而既然明白了诗歌的深与浅,也就可以下结论了,也就是,简单地认为深比浅好,是片面偏颇,也是草率的。至于那种把通俗易懂的看作不好,把难懂或者看不懂的当作好,就更是无知了!有道是——话须通俗方传远。一首广为流传的诗作,一般都是将情感思想,构建在通俗易懂的文字基础之上。什么叫流传?流传也就是当时就有乃至多少年后还有大量的读者。怎样才能有大量的读者?一首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又没有语言的韵味和美感的作品会有多少读者,又如何能流传?这是可想而知的。

那么,在说了这么多,明辨了诗歌的深浅之后,我们要确立什么样的创作观念呢?简要说,就是四个字——深入浅出!具体点说,就是真情实感,真知灼见,要用浅显明白的文字表达表现出来。

深入浅出,实际就是一个锤炼提纯,洗尽铅华,精益求精的过程,其中包含的是深刻的感悟,高度的技巧,需要的是耐心细心,是忍耐枯燥寂寞,投入时间精力去学去练,不懈推敲钻研……所以要想掌握、做到,绝非易事。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现实中很多诗作者写诗追求深,追求深本身并没有错,但把这“深”理解为表达的高深莫测、晦涩难懂,那还能有好?那样会写出什么样的诗,显而易见。当然,事实上我们常常看到的那些难懂甚至看不懂的诗,并不是真的深,而是作者既没有生活的体验积累,又缺乏悟性才气;既下不了苦功,更耐不住寂寞……而根基不扎实,底气不充足,又怎么去构建出色的上层?技艺若不佳,又岂能自如地表达?所以只能云里雾里,故弄玄虚,以外表的“深”,掩饰内在的“浅”……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写出那样的诗,结果只会是读者的远离……。

是的,读者的眼睛雪亮,尽能分辨优劣好坏。诗歌的主要功能呢,就是抒发感情,表达思想,一首作品,要想被读者欣赏,使读者产生共鸣,得到启迪感悟和美的享受,首先就是要让读者明白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表达的是什么思想……若达不成这个基本的,那赢得读者之类,就不要想、别做梦了。

所以说,深入浅出,对于诗歌创作至关重要。一个诗作者,若能真正理解、领悟,切实践行,那么,他的诗作也就不愁没有读者,没有生命力了。


 

《诗词世界》2019.12期目录

$
0
0

卷首鸿裁/1

肖文苑

 

即事箴言/6

邓 辉 晨 崧 陈田贵 大风起 黄启峰 秋 收 布 衣 王志平 田幸云 陈华峰

金志勇 文配山 张希昆 胡传宏 李必胜 乔素莲 叶科泰 申季龙 麦朝晖 田美明

彭向东 刘 镭 李德启 朱田新 于洪宾 张明生 张德法 仇国安 杨熙皋 辛布尔

耿俊义 赵 愚 龙文贵 杨汉林 朱万采 袁伯宽 韩春田 卫金报 梁敏松 蔡国芳

程秀荣 蒲 俊

 

舜日尧封/14

古 木 无 为 姚秉德 康 福 易 兵 白凌云 王全民 侯李平 马祥泰 马一平

廖志东 阎玉彩 李秀臣 袁长立 张俊卿 刘荣干 罗顺华 杨学军 沈传和 崔国安

张祥志 王远奎 王明灯 谷元朋 郑文胜 郜明超 郭学生 刘雅萍 苏 云 王启平

胡立军 马焱明 陈勇宏 吴 卫 张守元 何教生 艾 华 戴照文 张安珍 谢润根

彭世兴 王绵礼 许 景 雷发扬 苗德生 赵习奎 卢 忱 龙德慧 关 英 江 晟

王魁陵 唐松青 朱文清 肖理中

 

梓匠轮舆/26

邓 辉 黄思素 郑扬波 罗 干 张智深 涂运桥 罗利生 陈瑞林 李红彬 江启堂

陈兰君 顾林泉 傅义华 刘仁松 庄来喜 周长庆 杨国珍 田云川 唐昭仁 周学应

薛同山 余国华 柏金福 袁 飞 李岱宸 陈明林 文光焰 隆光诚 董 峰 佘汉武

朱和光

 

紫陌红尘/32

范峻海 王家麟 陈新民 袁汝勇 吴华山 曾少棠 李治善 崔国安 熊树忾 蔡章武

秦大戈 陈亚鸿 韩国文 朱和光 张国安 许永青 刘建华 彭 华 严 瑾 郁忠尧

张洪艳 王树亮 贾 毅 史美政 吴恩法 张乐增 赵 斌

 

雨到荷喧/38

胡迎建 冯敏刚 阮 峻 徐海发 柏扶疏 程 林 揭建华 黎秀清 黄志平 辛布尔

李晓艳 于洪宾 李乐观 张 琰 王振纲 朱汉伟 万明庚 徐登峰 井赞芬 高理红

张绍花 陈中建 韩守江 余永华 王修凤 赵日新 周益海 乔英钧 汪喜亮 郭理坝

马世忠 潘春葆 李述善 曹小萍 刘清沧

 

试笔东堂/45

杨发秀 黎玲凤 何正华 陈奕帆 郭 海 韩世雄 张 力 王孝发 张树仁 徐正志

龚碧芳 刘泽高 况伦兰 周朝诚 钟隆文 张智力 金家富 谭学才 庞贵学 倪怀本

戴家琮 郭占奇 刘德胜 冉红梅 王世君 何为政 郑仕民 孟齐书 李建威 任昌福

刘关弟 何国武 何应仿 李俯光 伦炳宣 白凤岭 张学白 李思敏 汤林尧 毋启新

赵苑舒 韩鸿山 乔素莲 张铁宝 张希昆 吴海晶 白保建 宋玉成 崔国安 成玉香 

王沁芬 孙香林 杨国武 杨文先 李国锦 郑淑华 吴同枫 王彩霞 郑慎刚 郑绪伶

陈丽娟

 

砥砺萤窗/53

毕彩云

 

锦瑟鸾笙/58

宁广华 野 石

 

辞赋春秋/64

赵智新 于海洲

 

新派诗歌/66

秦 苏 朱先贵 宏 宇 韩文莲

 

诗法津梁/68

刘友竹

 

韵海琼林/76

缪 钺 高志坚

 

信息诗坛/80

盖玉女


 

《诗词世界》2018.12期新派诗歌

$
0
0

新派诗歌

 

 

杨 藻

 

屈子魂

 

灵魂的相遇也许是世上最美的相遇,

心灵的撞击才可称人间最奢侈的沟通。

灵均,悄吟,

跨越千年的吟哦,

却终在端午被我们深深地忆起!

 

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时代,

忠良被弃,谄媚当道。

颜色憔悴的你行吟于泽畔,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有人劝你:

“圣人不凝滞于物,要与世推移”

你凛然回答: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有人还劝你: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

你决然答道: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这是怎样的决绝啊!

 

也曾忆

丹阳树下,勤奋立志,壮心雄雄;

不曾忘

怀王深信,章明法度,举贤任能。

 

美政在胸,却遭疏离,

耿直之心,倍受摧蹂!

没有眼泪,没有畏惧,只有一颗——

不甘的心,和一颗——

不屈的灵魂!

 

《离骚》里

你“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为后人潇洒开路;

你“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为文人低调示范;

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为百姓痛心吟哦。

 

《九歌》里

你悼颂为楚国战死的将士,

描画神灵间不朽的眷恋,

“怀忧若苦,愁思沸郁”。

天神、地神、人鬼因你而生动!

你时时不忘楚国宗祖的功德和英雄业绩,

时时以山川神祇和自然风物入诗,

神话、传说在你笔下肆意流淌……

还有比这更忠君爱国的吗?

还有比这更忧世伤时的愁苦心情吗?

“寓情草木,托意男女”,

“吟咏情性,以风其上”,

你的心旨,我们领会!

 

《九章》里

你“怀质抱情,独无匹兮”

任性孤独,无人陪伴;

但你

“定心广志,何所畏惧兮? ”

你明白“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

高洁的你

“驾青虬兮骖白螭,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灵魂在你那里与日月齐辉!

 

《天问》里

你追问不休,

问天问地问日月,

问山问水问灵异,

用一颗执著探索的心

铸就千古奇文!

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的天啊,就是你不变的追求!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这是真正的文人,

这是真正的诗人,

这是真正的风骚!

 

屈子的人生悲剧永不落幕,

我们攫取的是其不竭的财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子魂,

不灭的灵魂,不朽的诗!

 

赋诗以祭——

五月端阳酒两壶,浅饮雄黄,痛饮菖蒲。

同来飞桨竞龙舟,郊祀松江,千载如初。

传唱离骚楚大夫,未尽丹心,却已殊途。

浑身正气荡人寰,休是无情,恨是无辜。

 

萧红魄

 

穿越时光的隧道来到1911。

那是一个明媚的端午,

在一个叫呼兰的小村落,

诞生了一个叫荣华的女孩儿。

 

舍弃了荣华,

不弃的是梦想。

像娜拉一样出走,

却没有像娜拉一样曾为玩偶;

像子君一样抗争,

却没有向子君一样落寞回归。

 

慈霭的祖父给她美丽的童年,

呼兰河水予她一生的喂哺。

她的足迹由北向南,

她的文字不离左右!

追随先生,增益才能;

萧郎相伴,才华横现;

情路多舛,笔耕不辍;

命运弄人,香消玉殒。

悲苦的人生没有让你低首,

凄风冷雨造就了一个东北女子的传奇。

 

《生死场》里尽现黑土地上人们的生死存亡,

《呼兰河传》凸显情感与精神的慰藉与希冀。

“细致的观察,

越轨的笔致下,

是明丽与新鲜。”

凄美的文字,

细腻的描摹中,

呈个性与自我。

 

你不是淑女,

却比淑女更端庄;

你不是好母亲,

却比慈母饱尝沧桑;

你亦不是个好妻子,

端木缄语、宾基无言,

萧郎到最后也一语三叹!

但,你却是一个永留青史的好作家!

31岁的人生书写,

没有耗尽你的笔,

却耗尽了你的肺;

而立之年的韶华人生,

还没有尽情绽放,

却悄然以寂寞收场。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

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这是你最后的嘱托;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

……身先死,不甘,不甘。”

——这是你临别的赠言。

 

也许命运让你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悄吟”,

而今世,我们却总在端午时节为你追思。

萧红魄,不死的亡灵,不尽的歌!

 

谢春书

 

初 冬

 

几声远去的雁鸣

惊掉了片片失魂的落叶

秋,抖动着穿过山野

从收获的尾部

慢慢甩出几度严霜

大地哆嗦着

绷起的面眉

挂上数道严肃的愁皱

瞬间

那难以克制的情绪

便徐徐地绽开一簇簇洁白的花朵

邱馨菊

 

为爱梦想

 

我好想给我的梦想插上翅膀

让它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我好想给我的梦想插上翅膀

像那只暴风雨中的海燕

在汹涌澎湃的波涛上荡漾

我好想给我的梦想插上翅膀

丛林深处直奔小溪上空的那道霞光

我好想好想

俯视熙来攘往的人群

掠过鳞次栉比的楼房

天籁之声呼唤着我

我追逐着梦想

于是

我的思路凝练成一句句诗行

你可知道

每首诗句都蕴含着对爱的向往

爱是母亲对儿子的叮咛

爱是夫妻之间的相视一笑

爱是志愿者对灾区人民

无言的表白

爱是革命烈士血染的风采

我多么希望

让全世界都充滿了爱

来吧朋友

为了爱的延续

为了子孙的繁衍

让我们伸出双臂

 

共同托起明天的大阳


 
Viewing all 32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