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诗词世界》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6

《诗词世界》2016.06期目录与作品(下)

$
0
0

社团撷英

 

·武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未名诗社组稿·

 

王明松

 

浣溪沙·纪念慈父诞辰一百周年

 

    时若书香飘故乡,缅怀先父话沧桑,深恩厚德耀云章。  名冠树翁声翥远,心怀家国韵流长。家风祖训总传扬! 

 

浣溪沙·学友桃山村聚会

 

    翠柳莺鸣曙色新,东湖波碧望无垠,桃山聚友笑声频。  六四树轮情谊重,八零年纪德能纯。夕阳珍爱乐长春。

     

陈冠英

 

玉楼春·新农村叠韵                        

 

    弯弯曲曲嶙峋路,溅溅涓涓滋润露。幽幽缕缕袅炊烟,垄垄畦畦田亩务。  花花草草商标注,簇簇丛丛科技度。村村户户玉楼春,燕燕莺莺鸾凤翥。

 

詹固熙

 

清明祭扫二首

 

清明时节雨倾盆,忠孝儿孙去上坟。

老伴归天逾十载,垂垂杨柳泪沾巾。

 

时令来临桃李淳,踏青访友道稀珍。

健康快乐才多福,万寿诗书曙色新。

 

龚 瑞

 

致敬抗战老兵                                

 

砍倭御寇少年兵,转瞬之间耄耋龄。

直面人生无惧死,奋身杀敌不偷生。

英雄壮举千秋颂,烈士遗风万代承。

忆及当年迎胜利,今人犹听警钟鸣。

 

贾玉龙

 

杜甫草堂悼诗圣

 

锦官城外草堂前,翁媪相随谒圣贤。

曲水曲肠哀动怨,秋风秋雨忍熬煎。

流离颠沛一生苦,辗转纷争万事难。

庐破冻僵终不悔,唯求寒士有房间。

 

邹良俊

 

九寨沟游

 

徒步漫游海子沟,珍珠一串闪蓝眸。

白链飞瀑花迷眼,苍翠劲松枝碰头。

万里晴空山气爽,半湖倒影岫云流。

岷峰儿女祖耕地,仙境人间何处求。

 

郑先明

 

读《长江救援志愿队》报告有感    

 

平凡坚守默无闻,事迹惊人感众心。

落水沉江是常事,救人忘己震江城。

一群壮士勇为者,十里长河守护神。

滚滚波涛东逝去,献身境界要传承。

 

吴世干

 

病中吟二首

 

松松垮垮破车老,冒着黑烟爬陡坡。

不是输油油堵管,便因漏水水开锅。

 

小修次次燃眉急,大整回回拽鼻拖。

只要清晨能发动,轰鸣又唱一天歌。

 

李晓艳

 

西江月·游厦门日光岩二首

 

    远赏云飘松碧,近看鹊唱花鲜。曙光初照上东轩,妆毕兴登景殿。  拾步台阶回绕,欣攀松石云巅。庙前燃烛默掏钱,祈语心诚意念。

 

    藤绕廊回故事,岩冲浪鼓传奇。远山起伏鹭江栖,琴漫殷居行礼。  前望海蓝壮阔,后看楼彩沉迷。襟连台海共相携,何日不分此彼?

 

刘季和

 

游黄山

 

登顶侧身穿石径,翻山徒步脚生风。

天都目睹迷云海,绝壁空悬逗客松。

怪石峥嵘猴子秀,温泉攸久暖流钟。

朝霞有意藏峰外,夕照无心出岫红。

 

陈闻儒

 

两会感赋

 

春风浩荡满江湖,壮丽征程共一呼。

东土千钧降惡虎,北京两会画兰图。

强军南海挥长剑,圆梦中华跃鲤鱼。

民主民生顺民意,青云极目众心舒。

    

【越调·桃红】两会春潮 

 

    黄钟大吕地天鸣,瘴雾排空净。民意民心响如磬。亢龙腾,关河百二凝情重。春潮泛洪,壮心萦梦,万众向咸京。

 

丁翠华             

 

湖畔信步

 

空濛山色亦无奇,却引黄鹂鸣碧枝。

微雨笼纱如抹画,清风拂柳似吟诗。

湖亭品茗游船候,苇畔观凫飞水痴。

欲把乡情酬远客,春光遥寄意嫌迟。

 

叶玉莲

 

芦 苇

 

摇曳多姿态,情痴云水中。

比邻邀野鹭,横笛戏村童。

叶吐江湖气,心吞天地风。

时来翻雪絮,高洁隐幽丛。

 

浪淘沙·蜗 

 

    屋大恰装床,怕挤儿郎,暗楼巧搭做童房。喜泣洋房惊是梦?倍感心凉!  客到笑沾墙,偏爱当庄,虾肥鱼嫩藕丸香。酒尽夜阑人不散,够显荒唐。

 

王适刚

 

西江月·自题科罗拉多大峡谷照      

 

    深谷人间劈险,游人眼底流光。老夫也发少年狂,抢坐悬崖边上。  摄取雄奇景象,陶成旷淡情商。更吆老伴拍三张,好去共经风浪。      

 

调笑令·观圣地亚哥军港

"胜利之吻”雕像有感    

 

    军港,军港,屹立永恒雕像。航母泊拢绿茵,少女大兵吻深。深吻,深吻,莫让战争靠近。

 

李亚非

 

采桑子·咏夏两首

 

    江南春尽芙蓉俏,野鸭双双。舟动波光,绿裤红衫娇女郎。  湖中锦鲤轻轻语,不试梅妆。清丽非常,西下斜阳照媚娘。

 

    清波菡萏蜻蜓立,鱼戏湖中,隔岸榴红,垂柳丝丝绿荫浓。  兰舟划棹歌喉放,万里晴空,习习微风,携手夫君花影丛。

 

肖汉斌

 

秋 醉

 

村北有槽坊,馋人四季香。

纯粮头子酒,敦厚种田郎。

一日三餐乐,半壶千古汤。

今为秋意醉,无意拜侯王。

 

鹧鸪天·雪

 

    九域彤云扑面来,浩茫心事任铺排。潜光呈瑞酬民愿,骋巧含英靖宿霾。  银世界,玉楼台。气埋山色鸟徘徊。谢家柳絮天涯处,庾岭梅花一夜开。

 

辞赋天地

 

李季能

 

永田露赋

 

    阳春三月,岁在丙申。四方雾靄,形若烟尘。身临触感,微寒气温。久慕锌硒之沃土,欲品名茶而销魂。东有龙井,乃世人所公认;西有凤冈,实此际之新闻。品牌如此,心存疑问,虚实状况,务必躬亲。遂走访茶园于田坝;亦传播国学至乡邻。此地环境清幽,葱郁雅致,山明水秀,空气清新,观茶厂之设置,星罗棋布,叹旅游之景点,锦绣纷呈。驻足仙人岭下,寻访产业能人。“永田露”之字号,亦公司之名称。主人待客,谦恭礼让,乍观形体,竟属后昆。“其鹏”乃号,姓字曰“陈”。见其厂房规模,恢弘气势,便知创业好手,博大胸襟。员工举止,和谐气氛,目标奋斗,致富脱贫。问创业之沧桑,倾谈畅意,待宾客以诚挚,诉其本根。当改革之勇将,存四化之公心。为桑梓之变化,具忘我之精神。树追求之理念兮,空囊起步,始兴家于白手兮,务实求真。创业维艰兮,无分昼夜,辛勤运作兮,不论昏晨。园中布置,确保生态,有机利用,尤重早春。工艺之要求,管理强化,产品之制作,力求精纯。明前翠芽,品之令人神清而气爽,雨后毛峰,得而视为饮料之宝珍。获利丰盈,头脑保持冷静,但逢障碍,意志从未消沉。待顾客为上帝,视信誉若黄金,气候既成,再接再厉,终致形象,卓尔不群。意识超前,心头常记,小康路上,举步飞奔。

    嗟乎!无数先烈,雪百年之耻辱,几多英豪,致中华以强盛。饮水思源,各尽所能,感开放之英明,报祖国之深恩。万千群体,新中国之典范。一方旗帜,“永田露”之赤心。冀我中华儿女,激发振奋,将相无种,岂尽豪门?英雄创业,不问出身。有感于斯,寄之以文。

当此之余,心潮未竭,偶发四韵,以抒情怀。 

大田缺水变荒丘,下种三年两未收。

政策出台方起步,锌硒露土便抬头。

拓开事业留千古,赢得声名响九州。

更赞茶鄕儿女志,心朝大海任奔流。

 

郝 峻

 

安乡赋 

 

    丙申春,揽胜而探幽,怡情以徜徉。予观竹排之版图,南稍矮,北偏亢。演绎洞庭首端,铅华长江身旁。头顶华容荆境,脚踏冲天湖浪,左目平,右岭岗。夫境内,桃花艳,会子亲,打鼓台笑,响水弯唱,白马蹄嘚嘚,书院声朗朗,(六者均为地名)子龙庵,树系缰

    更那堪,黄山头秀,青油灯亮。其景点,似彩凤坐鞍,如犀牛望江。历代骚人,存墨留芳。至若傍石龟者,天光一色,碧波恬荡。传沉三百户悲戚戚,称呼珊珀湖响当当。且物产丰富,又品质精良。藕尤绝,味极爽。菱角芡实菡萏艳,草鳙鳊刁鳜鱼壮。沙鸥戏,笋根长。洞庭明珠,还看安乡。

    斯地,又名潺陵,史称作唐。居者,人来湘赣几处,话说西南两腔。谓之民俗,一渔鼓,竹马儿,三鼓棒。舞龙划舟吃粽,耍狮竖杆上梁。七千流岁年,“三岗”存瓦墙。惊乎雪瓷彩陶,尤叹稻炭斑黄。况更有,于斯盛矣,尤其闪亮。何哉?太守车浚,语惊人,词腾章“囊萤夜读”,堪称榜样。阴铿五律举高灯,弘古三诗入全唐;少年朱悦,“划粥割齑”,《岳阳楼记》,精采浏亮;潘相廉洁,乾隆重望。呜呼,堤垸文化,主智生强。昌颐梦伟,垂史显扬。

    俱往矣,最休忘,百年魔鬼,万般凄惶。响春雷,见太阳。盼安/乡乡冠安名。祈福/家家剪福窗。又逢改革,蒸蒸日上。路路通千村,桥桥接八方。国贸厦,日近云低,业兴旺,扛鼎穹苍。硬化入农家,茅盖变楼房。欢鹊喳喳,喜气洋洋。

    然则睹目今而追往昔,小虫无奈,盆垸难防。卖儿女抓兵丁,哭天悲地怅。噫,赞东风,纠法盲。想先烈,堤溃蚁钻穴,为众想。国腐蛇吞象。其必曰:宁无响誉,不可以无方向;宁无权势,不可以无信仰。宁无钱财,不可无心香。嗟夫,勿忘“北有”评点,坚持先进文化,笃信旋律能量。今所赋之,予笔拙未尽详,愿将见闻聊以抒胸臆云尔:

金黄灿灿溢流光,相映两园工贸商。

蛙闹池塘鱼戏水,犁翻田垄燕泥房。

广场小巷手牵舞,长笛短箫歌引吭。

一路聚焦惊望眼,莫非入梦走仙庄?

 

注: 

①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

②即目平湖。

③即太阳山。

④老人说前些年高台上尚有一树,即赵子龙曾系过马。

⑤即佛教寺庙。

⑥珊珀湖前名山背湖,即石龟山后背,故傍石龟。

⑦即爬杆上高处摘礼品。

⑧汤家岗、划城岗、庹家岗。

⑨白瓷彩陶,震惊中外。

⑩谈家港发现七千年前炭化的黑稻。

⑪三国时作唐县人,与大都督言:“蜥蜴不能假重任以升举,燕雀不能从激风以飞扬。”在坐无不惊讶,“想不到武陵蛮夷之邦,竟有如此礼貌之士。”

⑫即《奉陪吕使君楼上夜看花》,《秋江》,《孤竹》。

⑬相传亲来槐树村探望。

⑭ 即血吸虫。

⑮即县委提出。

⑯园,县城和大鲸港两个工业园。

 

刘锦忠 

 

祭母文

 

    慈母仙逝,一腔悲情。伏棺嚎呼,欲唤母醒。跪拜叩首,泪湿衣襟。烧纸敬香,祭奠母亲。守灵三日,为母送行。

    呜呼哀悼,以成祭文∶母亲潘氏,讳名祥珍。丁卯春日,神农同生。享年七七,辞世于病。初小文化,断字识文。十八始嫁,刘家成亲。四男三女,生我七命。含辛茹苦,育之成人。

母爱如雨,滋润童心:抱吾入怀,连连亲吻,给吾喂饭,母食菜根。添吾新衣,母衣补钉。伴吾入眠,灯下飞针。为吾做鞋,手巧心灵。带吾洗衣,棒锤破冰。背吾看戏,渐悟人生。送吾上学,书包母拧。教吾作业,松茬为灯。母爱如风,吹开学门:初中出村,高中出镇。自修大专,涵授大本。母盼周末,村头相迎。洗澡更衣,美肴几顿。腌菜咸菜,备好几瓶。问寒问暖,反复叮咛。母爱如光,照亮人生:结婚生子,立业从政。孩儿进城,职务迁升。慈母教诲,警钟长鸣。回家看看,莫忘乡亲。不做贪官,一心为民。

    母亲勤劳,辛苦一生:吾满三岁,祖母断魂。繁重家务,于母一身。集体劳动,母出全勤。选种晒种,春耕备耕。采蒿扯稗,放牛担粪。挑水抗旱,披蓑防汛。兴修水利,三代同程。母扶祖母,父挑儿行。唐王水库,棚度冬春。多挣工分,欠款少增。母亲善良,真诚一生:祖辈农民,家住山村。砍柴挖药,山外百姓。来到家里,招待热情。乞丐上门,献上爱心。左邻毛家,孩多致贫。旧衣旧被,母亲相赠。右舍大爷,常年有病。缺食少药,母尽孝心。真诚行善,美誉乡邻。爱心遍撒,不染一尘。母亲朴实,节俭一生:淳朴诚实,以诚待人。质朴笃实,以信做人。从不奢侈,严以自身。反对华丽,节俭为本。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人生信条,与世无争。

呜呼吾母,别死离生。哀哉吾母,肝肠裂寸。三年乳汁,舔犊情深。五十八年,养育之恩。恩比天高,爱如海深。孩儿不孝,愧对母亲。千般悔恨,顿化泪人。万般内疚,倾吐儿声:若有来世,再敬孝心。天堂之路,母亲慢行。天国福地,愿母安灵。儿孙重们,永享福荫。

    天上人间,儿盼清明。纸钱高香,奉呈娘亲。 

 

新诗之页

 

张 琰

 

北方的雨

 

唯有借助着一场风

才能带来你羞涩的身影  

悦天地之心

浇万物之涸

不是因为落日的美好

而是所有时光的静寞

才使你芳心驿动

沿着恒久的轨迹

扑面而来

 

清爽的雨丝

将混浊的季节绝尘而去

骨节上的花蕾

在空空落落的枝头

被你的痴情拾起

此时,我们不再言语

不再感叹风沙途径我的忧伤

拨亮心灯

与天空一起裸露出肌肤

在下一个时段里

开始另一种妖娆

 

李肖华

 

诗友会

 

把唐风宋月的幽芳

融进一杯清澈的茗茶

灵巧的诗思便在这里

轻轻流淌

啜一口沁人的清香

吟几句动人的妙韵

那阳光般的心情

便化作万缕彩色的霞光

绚丽绽放

 

杨 越

 

诗意的灵魂入住春天

 

桃花开了的时候

喜欢以怀旧的思路来体味

按着回归自然的流线

静静的坐在

去年与枫树对望的广场里

但那是秋天

枫红的时节

缓台有三层踏步

步步都是拾起往昔

左手粉色桃花正艳

右手白色桃花妖娆

与太阳衔接出一把红伞悄然起舞

眩晕了多情的镜头

走近枫树

看到他已经发了嫩绿的新芽

似风中眼角的一滴泪

虚幻而又入髓刻骨的真实

如我的灵魂已经入住春天

 

唐江波

 

唐诗情韵

 

我是一只来自大唐的黄鹂      

飞翔在二十四桥明月夜

渔火点燃了夜半钟声      

白云悠悠      

芳草萋萋

映照着浩浩烟波

我眼前

那些被时空过滤的诗句

被风融化      

化为巴山夜雨

鸿雁几时到

淡淡的乡愁        

缓缓飘落

写满诗句的思念      

落入我怀       

李白举起酒壶

邀我同饮 

杜甫迎接我

把蓬门打开

一千二百年的相思

散不尽浪漫诗情与酒香

理不尽三千丈的幽怨和叹息

往事付瑶琴

只有在梦里

我追寻着你

那千年大唐的足迹

 

李晨欣

 

嵩 栢

 

没人知道

何时在此屹立

遥望着无尽的远方

是在为谁等待?

 

等过了多少晚风暮色

看过了多少月落星稀

是你

苍老了时光

还是

时光苍老了你?

 

春风夏雨

是不是你心中的忧愁?

秋霜冬雪

是不是你心中的欢喜!

听了多久的晨钟暮鼓

你还要站过多少岁月?

 

蒋惠云

 

可否给我这样一个世界

 

长角的天牛也会说话

爸爸要用它的身体泡酒啦

我偷偷把它放到原先那株绿树桠

大自然定会满心欢喜地接纳它

 

我想爬上路边的李子树

摘下酸楚的滋味儿细细品尝

哦!妈妈,请别阻止我

我,有我的主张

 

老师,别怪我做得不够好

我已经把爱因斯坦

最笨重的那条小板凳儿

模仿了一遍,又一遍

 

舞台上,有一群美丽的小天鹅

还有我这只笨拙的丑小鸭

请给一点掌声和鲜花

我勇敢地走上台多不容易啊

 

谁说太阳旁边就不能画荷花

瞧,那是它在的湖里的倒影呀

呵!请原谅我嘲笑您没文化

那么,

就别再随意把我的想象力抹杀

 

爸爸,妈妈,亲爱的老师

我的未来,不要任意地规划

我不要刻板的模子,

不要复制和印刷

不要刻意让我模仿您心中的那个他

 

我想活在孩子的世界里

天真,善良,自由地玩耍

奔跑,驰骋,什么都不怕

别着急!

我需要靠自己慢慢地长大……

 

诗词鉴赏

 

郑 瑛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约640-684后),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曾做长安县主簿,入朝为侍御史,因上书指陈时政,触怒武后,被贬临海丞。后随徐敬业扬州发兵反武则天,写下了有名的讨武氏檄文。兵败后下落不明。与王勃等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悲愤之词。有《骆宾王文集》。

   【鉴赏】这是一首借送别友人而抒发己情的五言绝句。

作者骆宾王具有浓厚李唐王朝正统思想而又一生坎坷。他“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对自己的际遇,他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称帝,他极为不满;等待时机匡复李唐王朝,是他矢志不渝的心愿。本诗明白地表达了他摆脱压抑、干出一番事业的这种心境和愿望。

    上联写昔日荆轲在易水边与燕太子丹告别时,一曲悲歌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怒发冲冠。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替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迫燕割让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皆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荆轲踏节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激越,“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荆轲的深深崇敬。如今作者在易水边送别友人,很自然地想起了荆轲的故事。本联在写作技巧上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友谊深长、别情依依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内容,大量芟夷枝蔓,直接纳入史实。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作者心中蕴藏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的易水送客融为一体,从而为下联的抒怀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怀古以慨今的气氛。

    下联用对仗的句式抒怀。前一句很自然地引出后一句,“今日水犹寒”是全诗的重心所在。写法上既寓情于景,又景中带比。说荆轲虽然死了,但他代表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却千载犹存。“人已没,水犹寒”,隐含了作者对当今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已”、“犹”两个虚词的运用和“昔时”与“今日”的对比,既使句子变得自然流畅,又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作者那种抑郁难申的悲痛。

全诗题为“送人”,但却无一句是叙自己送别友人的情景,也未告知我们送别的是何许人。然而我们却由它的内容自然地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自然地想见那所送之人,一定是作者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惟有如此,诗人才愿意、也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

    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此诗开了此风气之先。

 

鲁 拉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政治上力主改革,直言敢谏,是庆历新政的倡导者。他颇具文才,工于诗文,其词刚健清新,气势挥洒,为苏辛之先导。词仅存5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鉴赏】宋仁宗康定、庆历年间,范仲淹节镇西北边塞。据说他守边时特作了《渔家傲》词数首,述边镇劳苦,现只存此一首。

    上阕侧重写景,既富有边塞独特的风光色彩,又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起句以“塞下”点明区域,以“秋来”点明季节,以“风景异”概括地写出边疆秋季和内地大相径庭的风光,尤一个“异”字,道出作者这位苏州人对西北边塞季节变换的敏感及惊异。次句写所在地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急飞,毫无留恋之意。“无留意”三字以遒劲的笔力透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的荒凉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续写边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带有边地特色的一切声响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怆氛围,为下阕的抒情蓄势。接下来以“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些所见与前面所闻的“边声”、“号角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而“孤城闭”又依稀透露出宋朝守军的力量薄弱,因而不得不一到傍晚就关闭城门的严峻形势。这就为下阕的抒情埋下伏笔。

    下阕侧重抒情,抒写了抵御外患、建功立业的决心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起句以“一杯”与“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诉尽了杯酒难销的浓重乡愁。次句化用典故,表明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可是要取得胜利,以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谈何容易。“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阕写夜景。深夜里传来悲凉抑扬的羌笛声,大地铺满冷霜。如此凄清寒夜,满腔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的词人思潮翻滚,怎堪入眠,自然引出“人不寐”。结句由己及人,总收全词,道出了将军与征人共同的情愁: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却因战局长期无进展,又难免有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复杂而矛盾的情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这首词通过作者亲身经历,摹边塞风光,抒爱国情思,首开边塞词之作。全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先声。

 

诗词解读

 

赵京战

 

细参妙谛  动人心弦

 

—— 读刘征新作《定风波》

 

    每读刘征老的诗,都能读到一种对心路的参悟。这种参悟,即得妙谛,却无止境;层层深入,如探骊宫。每一首诗,都是一个新的层面,一个新的境界。近读新作《定风波· 玉龙山望云》,这种感触更加深刻。词的全文如下:

定风波·玉龙雪山望云

    乍雨还晴煞费猜,玉龙一半着云埋。也解云流无定住,飘去,却疑山动欲飞来。  雨散天青山自碧,满地,金黄靛紫野花开。自笑捕诗如捕蝶,奇绝,不知是叟是童孩。

    这是一首写玉龙雪山的词。玉龙雪山在云南丽江,是全国著名旅游胜地,游客多矣。写玉龙雪山的诗,汗牛充栋。写山,写雪,状其高峻,赞其雄伟,赏其冰清玉洁,仰其孤标傲世,可谓“前人之述备矣”。诗人却效范文公“然则”之笔,另辟蹊径,别开洞天,只写它的云,只写它云遮云开的霎那间。于是乎云雨、云遮、云移、云散,天青、山碧、野花、彩蝶,次第登场,真可谓移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这云,是玉龙雪山特有的云。只有玉龙雪山的云,才具有这种云雨捉摸不定、阴晴瞬间变幻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捕捉住了这种特有的景象,是因为诗人对人生的细致入微的参悟和体验。两种体验互相渗透,互为表里,随着“移句换景”同时展开,如影随形,同步并行。

   “乍雨还晴煞费猜”,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千古名句。人生的“气候”,不更是“乍雨还晴煞费猜”么?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体验,不知不觉中一语道出,浑若无心,实为与眼前之景结合得太巧妙之故。

   “玉龙一半着云埋”,山被云埋,人呢?人生的苦难、挫折、失败,不都是埋山的云么?更何况经历过“反右派”、“文化大革命”等等,那就更会被“埋”得结结实实了。

   “也解云流无定住,飘去,却疑山动欲飞来”,使人想起敦煌曲子词《浣溪沙》:“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云迅速移开,山迅速显露出来,越来越清除,露出的部分越来越多,一刹那,云散无踪,擎天雪山矗立在眼前。这个过程如果缓慢发生,人们对云与山的关系还不致产生错觉。如果发生在扭头转瞬之间,那感觉真的就像雪山突破云封雾罩,径直飞到了人的面前,令人突然仰视这擎天巨峰而瞠目结舌。细思量,这不止是写山,这分明是在写人,是在写久经狂风骤雨、历尽尘世沧桑的人生!

   “雨散天青山自碧,满地,金黄靛紫野花开”。上面写雨散云开的过程,下面便是写雨散云开后的景象。这正是人生经历过风雨洗礼后,所参悟到的新境界,一片春光明媚、山花烂漫的新天地。

   “自笑捕诗如捕蝶”,参悟并无止境,境界还要继续升华。“捕诗”是怎么样“如捕蝶”的呢?如其自在悠闲?如其快乐有趣?如其放浪形骸?如其象小猫捕蝶一样“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还是兼而有之?噢,对了,应该是童心,是纯真的童心!老子说,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这大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吧?

“奇绝,不知是叟是童孩”。是蝴蝶化作了庄周,还是庄周化作了蝴蝶?是捕诗的老叟,还是捕蝶的孩童?天人合一,物我合一,这才是人生最后的归宿、真正的妙谛。我们终于见到了这只“其翼如垂天之云”的大蝴蝶——诗的灵魂,也即是诗人选择“云”这个物象的真正的动机。前面说的“两个体验”,双行双止,水乳交融,“一双两好缠绵久,百转千回缱绻多”(聂绀驽),融合胶结得是如此之巧妙,如此之浑然天成,宛如羚羊挂角,飞鸿踏雪。诗人的参悟,已臻化境。

    读诗至此才恍然大悟,词牌名《定风波》,人生的风波,尘世的风波,因“老叟捕诗,孩童捕蝶”而尘埃落定。充满心境的,是“云雨、云遮、云移、云散,天青、山碧、野花、彩蝶”的心灵的大千世界。得睹“大蝴蝶”的风采,便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跟着诗人“捕蝶”去了。

    至此,另一位哲人不邀而至闯入我的思路,那就是苏轼苏东坡。他向我们展示他的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高韵既出,谁人续其弦响?岳飞做得了英雄,做不得哲人。他是弄潮儿,喜欢《满江红》,不会去写《定风波》,最后收留他的,便是“风波”之亭。检点词坛,能与苏东坡这首《定风波》“华山论剑”的,当首推刘老这首《定风波》了。比较这两首词可以看出,二老的词,如双峰相耸峙,如双璧相辉映,此唱彼和,互相烛照。论其诗艺,伯仲之间;论其境界,苏词流露出消极被动,刘词体现出积极主动(试比较“一蓑烟雨任平生”与“却疑山动欲飞来”);苏词重在豁达放浪,旨入于庄,刘词重在参悟升华,旨更近老(试比较“回首向来潇洒处”与“自笑捕诗如捕蝶”)。观其结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与“不知是叟是童孩”可以看出,二老还是殊途同归的。二老心有灵犀,用《定风波》推杯换盏,谈诗论道。我作为旁听者,只顾欣赏云锦天章,浑不知斧柯已烂。

    刘老诗成,即书条幅赠我。我既先睹为快,又诗墨兼得,幸何如哉!刘老的诗,无绮词,无壮语,素面如月,娓娓道来。但每读一遍,总觉得心神为之震荡。读得遍数多了,慢慢悟到了其中些许,那便是诗人把自己对人生的细致入微的参悟和体验,融于自己对自然景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之中。这两种体验一融合,便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诗境。这既是诗力,又是学力,又是诗人独到的人格修为。它于潜移默化之中,不动声色地使人受到感染。每与刘老晤谈,如坐春风,如沐霁月。斯人也,乃有斯诗也。

为了不放过这个向刘老学习的大好机会,笔者不揣浅陋,步韵和诗一首,请刘老指正。如下:

定风波·步韵刘征老《玉龙雪山望云》

    白雪蒙头作发猜,盈盈眉眼发中埋。谁拂云裳飘又住?挥去。素裙拖地任风来。  欲写丹青调紫碧,凭地,亲掀纱帐锦帷开。骇散绕肩群玉蝶,惊绝,瑶池月下一童孩。

 

袁善腊 

 

夏明江的美丽《乡愁》

 

    收到夏明江《乡愁》新诗集,有一种冲动,希望写一篇读后感。但我不懂律诗,老老实实到《东湖诗社》去讨教。

   《东湖诗社》创办一年,在市老年大学后湖校区5楼的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陋室办公,主编、编审、发行都是张德顺一人兼任。

    5月19日上午在《东湖诗社》落座,向张德顺请教了一个问题:“明江的律诗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可和唐诗PK,但为什么明江的名气没有李白响亮?”

   “明江诗词风格和李白不一样,”德顺批评我参照系搞错了。“李白的诗大气潇洒,明江的诗秀丽严谨,准确说,明江诗的风格和王维相近,都是注重精雕细刻。”

    我回家认真比较了三位诗人的风格,同是表达自甘恬淡、与世无争的心境,李白是“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川”,确是放荡不羁的气势;王维的笔下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给人修炼到极致的感觉;明江在《冬日茶山远眺》的描述则是“归田求片土,夙愿一茶农”,遣词造句精炼之极。还真被德顺言中。

且不谈风格,明江诗词产量高则是不争的事实。《乡愁》是继《乡恋》后明江写故乡、故土的第二部诗集,按明江介绍,第三部《乡湖》即将面试,前后5年的时间即将完成明江完整的故乡三部曲。而仅仅《乡愁》一部就收集了明江2015—2016年不到两年时间的516首作品,几乎是一天一首,而且是风雨无阻,不论是都市田野,都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这既和明江扎实的文学功底分不开,也和明江对故乡眷念之情密切相关。可谓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且是思如潮涌,一发不可收拾。

    读明江的诗是一种享受。明江的诗写景、景美,写情、情深,写境、境高。“水唱长江赋,云萦千古楼”。“江花无盖酒,醉后起心澜”。“重上层楼觅旧踪,飘潇白发栉寒风”。“门无车马闲心静,案有诗书笑眼欢”。都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景交融的上乘佳句。我特别欣赏明江和武汉市委研究室一批老友唱和的小诗,感情真挚,经典雅致。如《恭贺张德顺先生(半山诗选)付梓》的“一卷清词怀往事,半壶老酒醉平生”。《再读石大鸿先生散文集(涟漪)感怀》的“千池涟漪千池汗,万里行程万里情”。《读陈复荣(从沈家楼走来)感怀》的“宅院幽深藏远梦,河流碧澈洗征裳”。《秋游曾雪萍先生老家庄园》的“人生苦旅故园恋,一片丹心染赤林”。深情厚谊,溢于言表,让大家勾起很多如烟往事。

    从《乡恋》到《乡愁》体现了一位游子对家乡故土的梦牵魂绕。明江的《乡愁》后记的标题就是“故乡是我一生的牵挂”。正如明江所言“故乡的山与岗,河与湖早已融进我的血液”,“一湖风景阑珊夜”,“一声断雁叫江天”都是发自内心对家乡的赞美。明江写《乡恋》是“梦翥柴门燕,魂牵故水船”;写《乡愁》是“久在江城念故乡,归来雁带满头霜”;写《童年》是“拾穗炎天泥煮趾,牧牛雨夜水流蓑”;写《夏至思乡》是“难耐明朝归路远,轻车沐月赶朝阳”;写《重回汤云湖》是“回到汤湖身觉轻,闲云野鹤淡浮名”。字里行间记录的是一位寒门弟子艰辛难忘岁月,流淌的是对故乡故土的无限思念。

    明江的《乡愁》并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情感流露,而是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新问题的忧虑。如《乡愁》中的“催耕布谷久难闻,满月荒芜野草芬”,《回乡》中的“儿孙入市忙残月,老友空巢牧夕阳”;《观老家渠道遗址感怀》中的“当年碧浪润春浓,今剩残垣草一丛”等等都客观反映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过程中,部分乡村出现的“空壳村”,大量农田荒芜的窘况。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关心,在明江诗中表现得尤为焦虑,如《武湖农民工》中“浪击萍根总系家,乡愁带雾湿天涯”;《观农民工工棚随感》中“浮萍雨打任漂流,岸泊江湖一叶舟”;《乡村老人》中“岁末村头长伫望,讨薪晚辈在天涯”。其情之深,其意之切,相信所有读者都会为之心动,这也反映了明江作为一位农民儿子的质朴、率真,更体现了作为一位诗人的历史担当。

    当然,在明江诗中更多表达的是对家乡进步的喜悦,更多流露出对家乡的美好憧憬。如《乡梓赋》的“越过秋山人未老,心中总有故园春”;《今日故园》的“漂流岁月似织梭,重归故土惠风和”;《安仁湖春晓》的“浅滩柳笛吹晨雾,远水云帆挂晓晖”。在明江笔下,即便是地处大别山的贫瘠山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老区秋景》的“夕照牛羊丘饱卧,西霞尽染笛声悠”。《秋游凤凰山老区》的“踏秋寻梦步微凉,菊灿茶青肺腑香”。“血注汗浇荒土热,锤镰落处秀山乡”。明江出生在新洲涨渡湖边的一个小渔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涨渡湖,明江更是倾注了他的一片衷情,这种情感在《夏游涨渡湖》中表现得尤为典型“霓霞鹤鹭东飞去,舸载渔歌正远航”。应该说,明江的《乡愁》,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对故乡的回望和致敬”,更重要的是在歌唱他那“古韵悠扬、新风浩荡”的美丽家乡。

 

刘南陔

 

一线串珠 熠熠生辉

 

——谈谈陈彬《抱玉集》的构思与布局

  

    在距离笔者居住城市不远的湖北省南漳县有座古迹曰“抱璞岩”,相传是卞和献宝处。和氏璧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卞氏执着坚守、忠贞不渝、刚正不阿的伟大人格历来为民众所景仰。在近三千年之后,从三千里之外的辽宁沈阳电传过来一沓书稿《抱玉集》,作者是一名七〇后。瞬时,时空、思维在这里交集,激情在笔者、作者心中涌荡,命我不得不提起笔来写下这篇文字。

    诗集共六篇,除第一篇贺诗及点评、第六篇现代诗汇存外,第二至五篇都是诗词作品。

首先看第二篇“高山流水和知音”。作者在2003年4月12日有一首现代诗《相思始终有你陪伴 》(见第六篇),前两节是这样的:“天边有朵彩云未散/就象我心爱姑娘含羞的笑脸/它伴着我回到家园/我知道远方有你在翘首期盼//而今你我相见/总要远隔万水千山/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永生相恋/ 这是一份难以割舍的一世情缘”。从诗句中我们似乎听到了诗人对知音的呼唤,对友谊的追求。

   《南歌子·京城雅聚》一阕是畅叙诗友聚会的短令:“意动金秋影,情殷淡玉壶。诚邀益友共围炉,欲将身行唐宋那时途。//李杜诗中韵,苏黄墨底图。等闲枰上作功夫,却道棋文诗趣正堪书。”词人相聚,围炉执觞,畅谈诗词,情投意合。此番景象,回忆起来确实意动金秋,情淡玉壶,令人难以忘怀。还有《鹧鸪天·诗酒棋聚兼贺海云天诗选付梓 》一阕:“驿路乘风夜入京,麒麟阁里醉邀迎。酒香更引诗香溢,茶道犹闻雅道鸣。//寻妙苑,展楸枰,个中佳趣共君听。闲敲玉子消棋瘾,酣战归来月正明。”为赴《海云天诗选》付梓之宴,作者千里迢迢从沈阳赶到北京,与诗友们饮酒品茶谈道,分享快乐趣闻,可见他对这份情谊的重视与珍惜。收录进第二篇的诗词作品共  205篇,皆是唱和之作。唐王昌龄有句云:“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知音的纯洁,友谊的敦厚,其所抱玉者之一乎?

    第三篇“尘海飞沙纸上寻”,收集诗篇内容较为庞杂,有行乐的(《酒之韵》《煮雪》),有咏物的(《咏雪》《咏梅》),有怀古的(《永陵怀古》《辛亥革命百年纪》),有感怀的(《登丹东凤凰山感怀》《行香子·香山咏怀兼贺盟社成立》),有记游的(《登厦门日光岩》《登临九宫山》),共145篇作品。“尘海”何谓?人生耶?世道耶?似乎都不确切。

遥闻幽处起樵歌,越上葱茏景致多。

欲入洞天寻胜地,犹从草畔觅清波。

风拂玉树芬芳溢,雨润晴峰翠绿驮。

山水行前神已醉,仙人未遇又如何?

《寻隐者之境》

    在读完这首七律之后,笔者才豁然开朗:“沙海”其实只是诗人营造的一种理想境界,是对故土、尘世的眷念,笔者姑且称之为“眷情”。“正是因为有了分离/我们才这样渴望相聚/正是因为有了眷恋/我们才这样渴望相期”。第六篇《心之物语》中的句子说的更为直接明白。纯朴的乡情的,深沉的眷念,其所抱玉者之二乎?   

    第四篇“冷暖忧悲随笔触”,收录诗词作品27篇,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古风《不平歌 》。《不平歌》前有一小序:“闻十九年前清华铊中毒案至今悬而未决,凶手逍遥法外,受害者朱令九死一生,中毒后遗症惨不忍睹。闻者莫不义愤填膺,语多不平。今依其冤事,诗以记之。尝以关注之心,行呐喊之实,是为序。”《不平歌》是一首长达54句的嵌头诗,各句首字连缀起来又是一首13句的四言诗:“华春感愤:风华正茂,才誉校园。宵小嫉妒,暗下毒盐。网寻义诊,死生往还。余年惨状,千古奇冤。沉冤得雪,法治青天。祈福朱令,同抗强权。”结尾两句为“怒铲不平事,写罢泪滔滔”,语言掷地有声,情感无法抑制,作者悯人悲天、惩恶扬善的情怀可见一斑。关注朱令遭遇的诗作还有七绝《朱令生日有寄》、现代诗《致朱令·路见不平者的呐喊》等。诗人应该是时代的代言人。唯如此,世间才有公道;唯如此,吟咏才有力度。责任的坚守,仗义的执着,其所抱玉者之三乎?    

    最后,来看第五篇“拈来诗韵作清吟”。   

    我们还是从第六篇的现代诗入手。“是谁牵动了平平仄仄的脉搏/问世间有探寻如我/你在桃花影下静沐春风/便留下了传颂千载的爱情传说//是谁饰演了真善美的使者/问世间有见疑如我/你在岭梅丛中相伴如水容颜/便升华了‘此心安处’的清苦生活”。这是《微笑》中的句子,意在向世人倾诉:文学情趣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命,戛玉铿金已与自己不弃不离。第五篇中的60首作品,也大都如此。

玉柳新飞俏羽莺,寻芳路上试音鸣。

生来我自行天下,唱与山河处处听。

《春音》

    作者把吟咏之事作为与生俱来的使命与责任,为此上下求索,不辞奔波,这是否有点卞贞士的味道?在笔者看来,对吟坛的热爱与忠贞,应该是本书作者紧抱的第四块宝玉。

   “高山流水和知音,尘海飞沙纸上寻。冷暖忧悲随笔触,拈来诗韵作清吟。”第二至五篇的篇目连缀起来其实就是一首七绝,并以其一线串珠。而第二至五篇各篇所咏主题皆取象于玉的象征意义,或纯洁高尚,或坚贞执着,或怀仁行义,或才华出众。作者运筹帷幄,惨淡经营,使得满卷熠熠生辉。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为这位接踵古贤、英姿勃发的七〇后点赞。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之龙的传统诗词定会在新的纪元腾飞!

 

诗艺漫谈

 

胡迎建

 

观诗如观人

 

    作为读者,希望读到好诗;作为编辑,希望选到好诗。

    观诗如观人,观诗可分二步,第一步,观字词、声韵、章法布局,亦如观人之肌理肤色、面目体格如何。继由形到神,观其神韵气骨,内涵如何,譬如观人之神情精神如何。或外表华丽而其实胸无点墨。或面目姣好而无气色,恹恹病态则大煞风景。或病句或错韵、欠对,则如人之有残疾。

    诗有体格,不可不求佼壮劲健;诗有体段,不可不求完体相称,和谐变化。诗有魂魄,在揣知其境遇,以我之心求无象于渺冥之间。有诗胆,不可不养气驭胆也;有诗肠,不可不求其意之婉转曲折也。诗有肌肤,不可不明粗细;诗有面目,不可不辨其风貌。有诗眼,不可不知其所在与其奇警也。诗有姿态,不可不知其动人之所在也;诗有肥瘦,不可不知过肥过瘦之病也;诗有八相,清奇古怪,威厚伟秀,在其有神则贵也。诗之骨神,在观其体格声调,骨植则诗之神气声色自能至也。故骨之轻重不可不知,其高者苍劲峻峭,能于排偶中见,于虚字中见,于苍茫中见。

    是以人之性情品德、神韵气骨、肌肉声色以譬诗。由此亦可明作诗之道在立意定格,依法成形。骨肉在求停匀,神骨在求清秀,筋骨在求果敢与含忍,骨病之态色以及骨伤之由。神之内外盈亏,运行之有形神、神气、神韵,辨腠理之微,抉玄秘之妙。气之有清浊、阴阳、刚柔与气势气运。又观诗之脉络,以寻绎其义。以章法切脉为要领,其中转接断续,挑出一一清彻,其病得其把脉切诊,裨知有所进与有所避也。须审声之响哑、洪细、清浊、雌雄,以声观诗之情气色。辨色之有古色、淡色、本色,以色有富丽秀滞诸相也。察言之,有心态语、性情语、赏语、语品、作家语。

    诗要力足气充,贵健忌弱,以健为美。以雄浑为最上品。以诗之刚笔见魄力,柔笔见神韵。然过柔则纤秾,过刚则生硬。故能知章法句法用韵与健弱之关系。观诗之病,因有意病、理病、情病。诊体格、声韵、章句之病,力求摒除俗韵、俗句、俗意乃至一切俗腐也。而针砭之法在得疗诗用药之方。养炼之法在养气、炼气。养心在养情性意识。除浮暴之气,得恬静之性。集义炼气,得运神行气之妙。

 

康丕耀

 

婉约派白描作品浅探

 

    婉约派是一个形成于晚唐五代,繁盛于两宋的词学流派;但这一提法却首出明代。所谓婉约,是相对于豪放而言的。明人徐师在其《文体辨》中曾言:“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当然,这是就其作品的主流风格与一般倾向所讲的;因为婉约派词人也有“横绝六合”的豪放作品(如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而豪放派词人亦有“秾纤绵密”的婉约作品(如辛弃疾的《念奴娇·野棠花落》)。此例甚多。而北宋的贺铸更是一人兼有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的词人。

    早在一千余年前,婉约派就登上了词坛,并以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词派”开其先河。此后,相继而起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有:唐、五代间的韦庄、李珣、李璟、李煜、冯延巳;北宋的柳永、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秦观、周邦彦;两宋间的李清照;南宋的姜夔、吴文英;清初的纳兰性德等。千百年来,婉约派诸大师,或写儿女之情,人间聚散;或抒亡国之痛,故园之思;或叹身世沉浮,羁旅行役;或感人生苦短,伤春悲秋……总是把心底的纯真与向往,迷茫与苦痛,歌唱得那般凄美而和雅,深婉而清新,以至感动当时,流传后世,成为民族乃至人类文化史上穿越时空的不朽篇章。

    下面仅就自己粗浅的学词体会,对婉约派白描作品谈点认识,诚请各位专家、老师及诗友赐教。

一、婉约派白描作品的基本特征

    白描,本为中国画技法之一。指不加色彩,纯用线条勾勒的一种画法。也泛指文学语言简练单纯,不事渲染烘托的一种艺术手法。

    综观婉约派之作品,其中不少篇章洗尽铅华,纯用白描。像温庭筠这样的“香艳”词家,也写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望江南》)的白描佳作。韦庄、李煜、柳永、李清照等更是深谙于此,匠心独运,把白描艺术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婉约白描经典,真犹春风桃李,百媚千娇。以下三阙无论语言之明白晓畅,词情之凄美蕴藉,音律之谐和流转,还是意境之深婉感伤,神韵之空灵幽远,谋篇之独到高妙,在气象万千的白描词坛上,应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据此,让我们来品读和探讨一下婉约派白描词作的基本特征。

例一: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李煜:《捣练子令》)

例二: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例三: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李煜的《捣练子令》是一首本义词;写一个“夜长人不寐”者,秋夜闻砧的孤寂之感。感之于何?思乡耶?怀人耶?词中未云。在词人的精心“设计”下,小令画面,顺着“不寐”者的听觉(深院静)、视觉(小庭空)而展开;于是,我们的心之“丝”、情之“缕”,也被作者“牵引”得时近时远,时起时伏,微茫而惆怅;不禁在我们的眼前和心底,同时幻化出一幅“秋夜听砧图”:秋院深闭,凉月如水,寒砧断续,愁人不寐。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李重光(李煜,字重光)之词,神秀也。”又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读上词而感王国维斯言,更觉信哉。该词虽为小令,读来却音律谐适,韵味悠长;通篇白描,却语淡意浓,蕴藉深婉;构思精妙,却无雕琢之痕;以眼前之景,平常之语,却道尽了深长的愁怨与难排的孤独。非后主而不能也。

    如果说李后主的《捣练子令》,是闻砧悲秋的话,那么,柳屯田的《凤栖梧》,则是望远伤春了。凭“危楼”而有怨,临“细风”以无言。对烟光以念远,酒而无味,见草色而怀人,歌也生愁。斜阳渐远,相思正浓。“多情自古伤离别……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念伊人之不可见,化至爱而成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句平中见奇的警策心语,让天下多少有情人热泪长涌。

    柳词感情纯真、用语大胆、情景交融、声律谐婉,并以长于白描和善于铺叙而闻名;他的这些特点,在本词中均得到出色体现。王国维对《凤栖梧》的结穴句推崇有加,他说:“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并将其列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之三种境界之第二境;意谓锲而不舍,苦苦追求之精神。

李煜的《捣练子令》、柳永的《凤栖梧》,以笔调清新,纯任性灵而独步天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却以词情闲婉,韵味深致而妙绝古今。

    对眼前亭台,忆往日情景。“一曲新词酒一杯”——良辰永驻心间,欢愉恍若梦中。西下的落日;也只有你懂得去年的今日——你还能让那一刻回来么?夕阳沉默不语。哦,好像是去年的那只燕子从远方归来了;可它依然是“青鸟不传云外信”(《李璟·摊破浣溪沙》)。斜阳下,落英缤纷的小路边,我们的词人正步覆沉缓的徘徊着,徘徊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作品在“余音袅袅”中收束全篇;但我们却情不自禁地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小园香径独徘徊”的词人,他究竟在感叹什么?在追寻什么?

    晏词,向以富情韵,工造语,清丽闲婉,理致深蕴而闻名;本词尤其如此。读来音律谐转,韵味悠长,意境深美,给人以多层次的艺术美感,堪称白描典范。有关这首词的“真义”,历来理解不一。持伤春惜时者,有之;持游园感旧者,有之;持人生苦短者,有之;持怀想佳人者,亦有之。品读全词,细嚼余味,我以为诸者兼有,而又偏于末者。晏词之美,美在自然,美在朦胧,美在情韵,美在余味。综观全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烟水迷离,如梦似幻,让你辨不明,也说不清何者为景中之情,何者为情中之景。换头两句,更是巧借眼前景,妙抒心底情,绝唱千古,流传天下,深得明代文学家杨慎之盛赞,被誉为“天然奇偶”。

通过对以上名作的品读,我们不难发现,婉约派白描作品起码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

一、以真为魂。

    真实是一切文艺作品的灵魂,白描诗词亦然。因而,只有写最真之意,抒最真之情,不掩饰,不造作,不虚伪,把最真实、最真纯的情感寄托、倾注、融化在作品里,才能感动人心,才能引起共鸣,才能获得永恒的艺术生命力。此亦即白香山所言:“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婉约派白描作品,除却情真意真之外,他的语言不烘托、不渲染、不形容、不夸张,宛若行云流水,自然律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真实”在婉约派白描作品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又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正因如此,千百年来,婉约派的白描作品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喜爱。

二、崇尚自然。

    这是老庄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在文学批评领域,同处南朝齐梁时代的钟嵘与刘勰就曾倡导过自然的风格,但他们的着眼点在于纠正当时只重形式的不良文风;而晚唐的司空图则把崇尚自然上升到了美学思想的高度,并贯穿于他的二十四诗品之中,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他对 “自然”作如是诠释:“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

    以我粗浅的学词体会和理解,“自然”是一个蕴涵极为丰富的美学规律。一首佳作,她应该是诗境的自然遇合;抒情的自然流露;神韵的自然空灵;音律的自然流转;语言的自然清新等等。无论“自然”表现在哪个方面,均应像李白所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描词正是这样的作品。

读了晏殊的《浣溪沙》,可知“自然” 这个诗美理想,在婉约派白描作品中多有体现——“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晏殊:《浣溪沙》

三、意蕴深婉。

    婉约派白描作品的语言是清新而冲淡的,而其作品传达给读者的意蕴却往往是含蓄而深婉的;尽管各个词人所体现出的程度、感觉与风格不同。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这里所言之“隐”,指的正是这种含蓄而深婉的艺术风格。司空图对此作如是表达:“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而大文豪苏轼讲得似乎更为透彻与详尽,“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此等极具见地之论述,都在讲诗词之美贵在含蓄与深婉。而婉约派的白描作品,正是最能体现这种诗美理想、诗美极致与审美超诣的。“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又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

    读婉约派的白描作品,我们经常会有如斯感觉,即欲露还藏、欲说还休、情余景外、意余言外的韵外之致。

四、音律流转。

    读婉约派白描作品,确是一种美的享受:纯情美、意境美、语言美、音律美,而且,常常是诸美交融。在我理解,一首佳作,应当是诸美皆备,情韵俱佳。否则,即使其它几方面都很到位,而音律美欠缺的话,作品的质量(包括神韵、格调、语感、韵味等)总要打些折扣。当然,语言美是音律美的基础,而音律美则是语言美的更高要求。

    让我们品读两首婉约派白描作品,体会一下她的音律美。其一,“燎沉香,消溽暑。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其二,“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萤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吴文英:《望江南》)。读罢,我们不禁要为祖国语言的传神而拍案叫绝;原来,方块汉字是可以这样组合的,能让字音的抑扬顿挫与词人心情的跌宕起伏相一致;音律流转的韵味和节奏,可以神奇而高妙地传达出词人心情的节奏。此等经典,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千古传诵,其语言之灵动流转(即音乐美),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音律流转之与诗词,就如同明媚月色之与春江。本文所言之音律,绝非诗词中之格律。她是指汉字巧妙组合之后,凭借汉字特有的美妙声感,与作品的意境、格调交融后,传达出的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声韵美、情韵美、音乐美以及流动与回环的一种和谐美、晓畅美。

五、语言冲淡。

    冲淡,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第二品,指淡远平和的艺术风格。我把它用在这里,主要是指语言的空灵平和与清新淡雅。婉约派作品的白描语言特点,尽管因各个词人不同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各臻其妙,然语言冲淡,无疑是他们的共有特征。

    语言冲淡,绝非浅露乏味,而恰恰是语言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妙造自然”的平和与淡泊。试看上举名篇,既不用典,也不尚辞,纯任性灵,洗尽铅华,真犹水流花开,一片天籁,出神而入化。

二、婉约派白描作品对我们的启示

    千百年过去了,而婉约派白描词人给我们留下的不计其数的名篇与名句,依然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不朽的艺术穿透力,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那么,她对我们今天的诗词创作,究竟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启示一:题材无大小

    综观婉约派白描作品(甚至扩而大之到整个婉约派作品),其题材、主题,若与以辛弃疾、陆放翁、苏东坡为代表的“拨动铜琵琶,叩响铁绰板”,慷慨悲歌,虎啸龙吟的豪放派相比,其之歌唱,确实显得绵柔而纤细;但是,婉约派的深情旋律,同样回响和悠扬在千余年来不同历史朝代人们的心中;并且陶冶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人们的精神。如果说豪放派的急管繁弦是人世间的“黄钟大吕”的话,那么,婉约派的浅斟低唱就是蓝天下的“阳春白雪”。豪放派的大题材能够鼓舞士气;而婉约派的小主题同样可以感动人心。应该说,这两种不同风格的作品,都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光芒四射的“珍品”。

   “题材无大小”的另一层含义:就是无论作诗,还是填词,一定要写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和感受最深的事物;否则,无论题材和主题如何宏大,都有可能成为大而空、大而平、大而浅的篇什;甚至主题越宏大,内容越空洞。一句话,写江山社稷可以成为佳作,写佳人香草同样可以成为名篇;只要你用心灵歌唱,用赤子之情歌唱——历史上,以写花写草而成为千古绝唱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并为丰富和绚丽民族语言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启示二:笔触任性灵

    综观婉约派白描作品(甚至扩而大之到整个婉约派作品),抒写感伤幽怨、离情别绪的作品确实占了不小的比例;而这些深沉柔婉的低咏,与豪放派“大江东去”的高歌,同样成为祖国文化百花园中无比瑰丽的奇葩。

快乐当抒发,惆怅可书写——此正所谓:喜怒哀乐,人之常情。让我们一同体会和感受一下李易安的开怀与苦痛,“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一个天真活泼、情趣高雅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一个孤独怅惘,凄凄惨惨的女词人形象又令人潸然;同为泛舟,心境迥异;而这两首风格、情韵相去甚远的词作,一同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让我们再来品读一下另一位李姓大词人——千古词帝南唐后主的一些词作和词句,“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千余年来,这些感伤而深婉的词句,不知打动过多少读者,并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千古名篇或名句;当然,也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穿越时空,永不褪色的常读常新的经典。何也?答曰:真也;赤子之心也。所以,不论登高,抑或望远,不论歌唱欢愉,还是吟咏惆怅,一定要以真为魂,纯任性灵,写最真之意,抒最真之情;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感人,才有回应,才可传播,以至不朽。当然,这还要取决于知识积累、文化素养、人文情怀,以及才气和天赋。

    请允许我用苏轼《水调歌头》的词句,来结束这篇文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杨官汉

 

消除诗词写作中的弊端

 

    林语堂说:“诗……,它替中国文化保持了圣洁的理想”(《文学生活》)。

    写出一首好诗不亚于一项创造或者发明。

    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作品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艺术创作上叫做题材。古代诗词的题材大致都没有跑出应制、旅游、赠答、即兴的范围。它们彼此界限不甚严格,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代诗词,也大抵如是。古代写诗的人不算多,但精品不少;现在写传统诗词的人据说有好几百万,但好诗却寥若星辰。为什么?有社会原因,也有作者的原因。本文仅研究作者在写作上普遍存在的严重弊端。

一、应制诗不要跟风追风

    应制诗是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命所作、或唱和的诗。内容多为歌功颂德,也有少数陈述一些对皇上的期望。现在借用来泛指应长官意志、应社会需求、应时、应节而作的诗。其中最滥的是应节诗:政治节日、民族节日、行业节日、名人诞辰……,天天是节日,天天要写应节诗,俨然成了“应节诗人”。今年写“地覆天翻六拾年,人民生活胜从前。”,明年、后年、大后年,只把年份的数字改变就可以了。往往通篇“四海升平”、“万民同庆”、“盛世重光”等等。以华丽的辞藻去掩盖情思的缺陷。应制诗第二滥的是大事诗,头条新闻、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最新成就、领导人亮相、去世、平反……,天天有新闻,于是天天要写了,俨然成了“新闻诗人”。每事都要表个态,把报纸上的新闻改写成押韵的句子,用套话废话去贩卖无关痛痒的陈词滥调。几十年来,我们习惯地把艺术等同于宣传,深信宣传政策的就是好诗。在继承与创新上,作者似乎只在肤浅、入世一途着力。社会出现大事件,首先以诗词的名义表态,以为追上潮流就一定是好诗,其实往往是在浪费才华和生命。另外,以往报纸上刊登的诗词,大多数只看政治表态不讲艺术,让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泛滥,竟然成了诗词的“主流”!诗人要关心政治,又要有清醒的审美距离,有距离才产生真正的美感。须知诗是作者的心灵歌唱,要写好这一类诗,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你不仅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还要有独特的视角,找到一个切入点而进入写作。杨启宇《挽彭德怀将军》:“铁马金戈百战馀,苍凉晚节月同孤。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间始重万言书。”作者听到为彭总平反的消息,才知道他已于三年前含冤去世了。虽然春天来得太迟,悲剧已经铸成,所幸人间公理尚存,是非自有公论。此诗深沉警拔,别具一格,尤其末二句寄慨遥深,因而荣膺第一届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其次,诗歌不是你把报纸背得烂熟就可以写好,你必须找到宣泄自己感情的独特载体。改革开放无疑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事件,王巨农《北海九龙壁》:“久蛰思高举,同怀捧日心。曾教鳞爪露,终乏水云深。天鼓挝南国,春旗荡邓林。者番堪破壁,昂首上千寻。”通篇比兴,以龙为喻,来写改革开放与振兴中华。此诗格调高昂,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语言典雅,逻辑严谨,有形有声有色,高度赞美了志士仁人的爱国热情,写了我国上百年来的屈辱史、奋斗史,更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美好前景,实属难得的佳作。总之,“应制”之作,也可以写好,但不要跟风追风。鲁迅先生说“写不出不要硬写”,小说如此,诗歌更加如此。

二、旅游诗要有意象美和情韵美

    旅游诗是当代的提法,其实就是前人的山水诗、田园诗和边塞诗等,这类诗词思想内容深刻,想象力丰富,具有意象美和情韵美,是中华诗词的瑰宝。当前祖国河山,特别是边疆和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现代山水田园诗、边塞诗仍然大有可为。

    从数量来看,现在的旅游诗词也十分可观,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欠缺意象美和情韵美。我读过一位退休官员的诗集,中国和外国的所有名胜、名城,几乎都有了,仅坟墓就有黄帝陵、炎帝陵、清东陵、清西陵、印度泰姬陵、俄罗斯列宁墓、……,像一则一则日记。诗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它也不是刻板地照相,如果它与你在感情上没有“擦出了火花”,你就不必要写了。

    旅游诗要有意象美和情韵美,首先要求诗人要以智者的目光审视世界也审视自身,经过集中提炼,写出自己独特感受,否则就没有味道,充其量算是日记。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小园不值》,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应嫌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想进小园去赏花而未能如愿,但心情仍很好,因为他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凭这可想象到园中春色的热烈,这应该是一种精神奇遇。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旅游诗。其次,必须提炼景物的特点,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也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云遮雾缭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古人说看山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题西林壁》就进入这境界了。

    还有,今天的旅游诗,在以山川风貌为主要吟咏对象进行创作时,还应体现时代气息,今生今世的情韵。例如:王邦建《观台湾日月潭》“日月长相抱,澄潭万古清。神州分割久,天地若为情。” 作者以其鲜明的时代气息,使读者在品味诗的美感同时,产生出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临海“江南长城杯”全国诗词大奖赛一等奖获奖作品《桃渚抗倭城》作者徐中秋先生写道:“铁铸铜浇立海隈,当年击退浪千回。尚留四壁城墙在,无赖东风敢再来?”这首绝句文字晓畅易懂,大意是说,桃渚城位居海湾之处,是用铁铸的铜浇的,在当年(明代)一次又一次抵御了海盗的侵扰。这座古城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那些无赖的侵略者还敢再来吗?作者所说“尚留四壁城墙在”,既是写实景,更有象征的意义,一语双关,其言外之意,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长城”是一脉相承的,牢不可破的。这样写,既描写了桃渚古城的外秀,又折射出深刻的内涵,让读者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习惯把“东风”作为革命或者进步的形象,作者在“东风”的前面加上“无赖”这一定语,界限分明, “无赖东风”一语出奇出新,不落俗套,这正是作者用语的高明之处。

三、赠答诗要不从流俗。

    现在写传统诗词的“复印机”很多,诗歌“卡拉OK”化现象普遍,其中赠答唱和也不少,你赞我“才高八斗”, 我就赞你“学富五车 ”。 你赞我“貌若潘安”, 我就赞你“才比子建 ”,陈言滥调,俗不可耐。江西有位诗人徐绚批评说:“诗人如鲫过江多,涩语陈言两奈何。”古人赠答诗写的很好,首先是由他们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时代变了,今人难有古人那种宦游天下、廉蔺交欢、易水诀别、拔刀相助的阅历,这就失去了大量写作赠答诗得必要。要写好赠答诗,首先是你确有强烈的感触,不吐不快,非说不可。第二你要提炼合适的表达方法。陶铸同志受江青一伙蓄谋陷害,从1967年1月4日就失去了自由,一直就被幽禁、批斗、迫害,“你一定要力争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他的战友、夫人曾志鼓励他。陶铸就写了两首《赠曾志》诗,以感谢在自己身处逆境之中,相依为命的革命深情。其中第二首:“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更觉怯霜残。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底无私天地宽”,胸怀博大,坚信自己清白,淡看个人荣辱,不为声名所累,成了现在许多人的座右铭。唐代高蟾的《上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高蟾也是受害者。面对不公平的竞争,高蟾当然心中不满,他在应试落第后,以诗当信,上书给官员高侍郎,用意是借以暗示自己的抱负和请求。诗人用“芙蓉生在秋江”自比,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充满了自信,只是“未开”,而不是“不开”,只要东风来临,迟早是会开的。 在写法上,诗人巧用比拟手法,使作品在表情达意上既委婉含蓄,又发挥得淋漓尽致,既表露了自己的抱负,又深刻而有力地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这样的赠答诗,见友谊,见性情,见平生,见时事,读来令人感动。传统诗词中的赠答诗以送别诗数量最大,佳作最多。送人远行,就要作诗,这是唐代知识分子的风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是送别的名作。第三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因而成为千古名作。盛唐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送别诗也是边塞诗,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千古传诵,脍炙人口。是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四、即兴诗要有诗意的眼光

    即兴诗就是根据眼前实事而写就的诗歌,包括即事感怀、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等诗词。它的表现对象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题材十分广阔。当前,社会处在转型时期,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种即兴诗发展的空间巨大,诗人们投入的热情与力度还远远不足。即兴诗所写的事多数是“小事”,有时算不上是一件事,因此有人认为写出来意义不大,这是一种误解。在艺术领域,题材大小与质量高低是不能划等号的。世界万事万物并非没有诗意,而往往是我们缺少发现诗意的眼光。雕刻的、铺路的都只是石头,不同的诗人可以从中找到不同的诗意。面对广阔的生活,即兴诗首先需要经过集中、取舍、提炼而进入自己的作品,要求不仅要见物,更要见人,有所寄托。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总把新挑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理想。其次,即兴诗也要有时代观念,“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丘逢甲在1896年所写,以台湾情结表现爱国精神唱出时代之声的,世无人堪匹。诗人一想到台湾,首先坚持反帝、“哭”诉清廷腐败无能。今人郭子翊的词《秋风第一枝· 日月潭》是旅游诗也是即兴诗:“信今生难履此乡,忽怎地花甲卸职,潭里荡漾!都说那日月幽深,旖旎风景,光华珠晃;真好比红彤彤红日东升,实在似纤细细纤月天上。我依舟立顿时,悟赞造化无常,伊寺中伏,一心求认佛法三藏。最盼得两岸同春,点化醒兄弟阋墙。”作者到了花甲之年,有了机会到台湾一看,应该属于“行”与“乐”了,面对日月潭许个愿:“盼得两岸同春”,这体现出时代精神,也关乎国家大事。这“盼”与丘逢甲的“哭”,表现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诉求,这“盼”正是当今我们普通老百姓表达爱国感情的办法,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果把诗词题材分为以上四大类,爱情诗也是一种特别的即兴诗,从《诗经》开始,优秀的爱情诗不胜枚举,非常值得借鉴。爱情是文学尤其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中国当代诗歌中,白话体的爱情诗不少;但格律体的却十分罕见,这是不正常的。

    科举制取消以后,诗词的功利作用似乎微乎其微了,但魅力不减,孔子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中华诗词的天性从不媚俗从众。林语堂说过:“诗……,它替中国文化保持了圣洁的理想”(《文学生活》)。它必然要传承千秋永在的民族之魂和历劫不磨的艺术之美,我们民族的精神追求依然是趋于高品位的。泰戈尔说“一个民族,必须展示存在于自身之中最上乘的东西,那就是这个民族的财富——高贵的灵魂。”中国当代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中华文明程度的写照与心灵的建造。写出一首好诗不亚于一项创造或者发明。正因如此,它才更具魅力,更值得我们为之折腰。

    我们不应该贪多求快,而应精益求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6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