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诗词世界》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6

《诗词世界》2016.07期目录与作品(下)

$
0
0

咏物寄意

 

胡迎建

 

题婺源桃花曲酒用方跃明原韵 

 

闻道桃花雪舞春,酒香深巷曲翻新。

与谁共醉婺江畔,从古滔滔论到今。

 

敬贺山西李旦初海屋添筹用其述怀原玉 

 

险境椎心刻骨深,迎来花发水流音。

曾将办校尊师计,转变求田问舍心。

镂肾雕肝寻趣乐,摘星揽月旷神吟。

因缘拜识诗魁健,更待春风化雨淋。

 

宜春登明月山遇大雾行栈道得句

赠人健、龙凤、勇堂春、勇辉诸君 

 

峰峦缥缈失峥嵘,雾海濛濛鸟不鸣。

栈道纡行撑柱险,悬崖窥瞰客魂惊。

斜垂松老铁针短,横挡石奇花藓生。

我亦从中增妙趣,惜无时待月华明。

     

郭 云

 

和邓辉友《病中吟赠京中诸君》

 

水漾东流远,帆高万里程。

可怜松上雪,偏爱俯冲鹰。

巢茧摧蚕老,灯花落泪明。

劈开荆棘路,依旧赴新征。

 

再赠邓辉友

 

车行弯曲辙,帆过逆风航。

不觅清凉世,休锄冻骨霜。

漩涡朝夕起,落照晚云妆。

塞雪吟寒苦,招来春草芳。

 

复赠邓辉友

 

壮士胸怀儿女仁,虔诚赢得梦中真。

良心难解丁香结,义气堪怜寒苦春。

君子钟情珍尚德,红尘谁识玉贞淳。

且教月老牵针线,许有来生第二轮。

 

数日屡读邓辉君《梦醒赠人》

等数首三赠邓辉友

 

冷眼功名路,粗衣蔽腐尘。

水磨磐石骨,玉铸脊梁人。

兰品清如洗,苍松雪浴真。

铮铮慷慨气,昂首傲嶙峋。

 

刘先森

 

次韵邓辉吟长

《病中吟赠京中诸君》

 

别离无几日,恍惚在行程。

遥忆玉龙雪,仰望蓝月鹰。

星辰心海出,韵律案头明。

蜀地隐松鹤,佑君祛病征。

 

次韵邓辉吟长《与诸诗友酌叙》

 

品茶论道议黉堂,林隐诸君醉斛觞。

龙水湖边松鹤翥,玉龙山顶雪花香。

摩崖石刻誉今古,小径神来吟短长。

倏忽渝中三五日,知音有几对斜阳?

 

邓 辉

 

病中吟赠京中诸君

 

转瞬三千日,飞飞万里程。

雨中黄叶树。世上白头鹰。

不怨西风紧,因怜北斗明。

寸怀何所愿?求索死长征!

 

梦醒赠人

 

良辰如水泻,幻化似云旌。

过夏怜花谢,逢秋盼月明。

江长千里浪,梦短万钧情。

人世何为贵?痴心坐五更。

 

与诸诗友酌叙

 

南山翠蔼拥华堂,邀得群贤共举觞。

浊酒催来言语杂,清风拂过艾蒲香。

批天怨地乾坤小,论古谈今日月长。

直待沉醺还激烈,误将此处认高阳。

 

夜不眠忆旧寄人

 

启动尘封泪若倾,同灰海誓约坚贞。

随风我送花前韵,伴月君招梦后情。

莫悔当年无相册,但期今夜有心声。

权除万念抛红豆,可乞泉台共五更?

 

何 鹤

 

席间闻酒品即人品有作

 

茫然回首半成翁,浪迹京华西复东。

云梦已同三月老,诗心难饮一杯空。

惯从酒品思人品,何以文风敌世风。

我自行来我自素,席前无意问穷通。

 

无题或有题

 

故事经年抻懒腰,坊间柳色又喧嚣。

星辰恋旧还朝北,岁月怀春未长高。

缝补忧伤诗浪漫,点燃情感夜疲劳。

醒来合上红楼梦,问取风流值几毛。

 

潭柘寺采风

 

旧雨新知难陌生,戒心彼此小于零。

云堆山口诗迷路,春掩佛门花诵经。

野趣自来当自忘,俗音宜滤不宜听。

世间纷扰由它去,独善其身座右铭。

 

春日通州

 

大运河西宜纵眸,春光次第到枝头。

蝶初睡醒云初散,花渐芬芳柳渐柔。

每戒浮名伤淡定,岂因逆境怯风流!

扁舟一叶凭来去,诗海从容垂钓钩。

 

祁 峰

 

祁连山下怪坡

 

世间怪事数奇坡,车往高行省力多。

向下油门加极大,游人费解乐呵呵。

 

酒泉动车站

 

今日离乡坐动车,省时快捷走天涯。

车新站美人愉悦,一路观光更想家。

 

陈 琳

 

读史杂咏

 

青史悠悠血泪斑,兴衰治乱各纷然。

宫廷碌碌逐权位,瓦舍频频号苦寒。

志士良谋常化梦,奸雄诡计总逢源。

皇图霸业今安在?拍案何人叹未眠。

 

春游西狭(新声韵)

 

几度东风春滿枝,寻幽揽胜正当时。

一峡花醉八方客,十里溪流万卷诗。

古道蜿蜒牵远梦,雄文灿烂启遐思。

归来检点情何在?半付流云半入词。

 

清明祭母(新声韵)

 

又到清明祭奠时,空将烛纸寄哀思。

春晖此日光邻里,冬雪当年压弱枝。

九道磨劫娘难尽,三分孝顺我觉迟。

丰碑欲借青山绿,书尽痴儿感念辞。

 

张少林

 

绿道信步闲吟

 

向背寒温待入肤,晨光漫启泽东隅。

旁敲壁垒双重料,远眺云涛百变图。

健翼初张声裂帛,红腮已透果成珠。

翩然蝶化神鞭执,海上仙山有也无?

 

忆明妃

 

泪垂千里湿舟车,铁垒青茵落雁斜。

意态难为工画笔,琵琶欲唤暮云鸦。

根繁朔漠勤耘土,语息干戈漫饮茶。

换得江山桃李貌,香溪碧水润天涯。

 

王泉浚

 

京郊昌平花海二首

 

花海无涯杂色馨,红黄绿紫晃身尊。

游人无数风姿美,踏遍鲜芳想母亲。

 

杂乱无章随植芳,少思设计管无方。

无名野地成花海,拍照天然千万张。

 

刘全增

 

夜吟《围炉夜话》

 

松风柳月入云窗,犬吠鸡鸣布谷乡。

厚德田园花事锦,围炉夜烛话幽芳。

 

马一平

 

景泰黄河石林

 

万象奔腾阵势隆,惊心荡魄向天穹。

黄河饱蘸如椽笔,能绘林梢几点容?

 

涂运桥

 

金缕曲·致龙永公路建设者 

 

    春到湘西早,忆当年、武陵腹地,万山环绕。追梦逍遥生双翅,扬起风帆云缥。路漫漫、张开怀抱。莫问出征天堑阻,辟新程、但把长桥造。双鬓染,坦途报。  离愁扫尽黄莺闹,水潺潺、歌飞燕舞,峡边人俏。酷暑严寒从容度,何惧峰危壁峭。看碧野、朝霞夕照。电掣风驰千里近,喜中秋、不再乡思扰。龙永月、共偕老。

 

金缕曲·读蔚斌兄《巴西夜语》有寄

 

    际会风云起。念巴西、浪回夜语,海天尘洗。梦绕香山明月在,怕上长城独倚。目断处、重洋迢递。红叶凌霜横绝壁,对西窗、数点寒鸦外。松掩袖,卧书里。  汉唐旧韵熏人醉。近天涯、惊鸿照影,会期将至。远望楼中同把盏,俯仰关河难止。浑不觉、星沉酒肆。只愿逍遥成永忆,跨古今、神笔沧桑绘。看试手,举双翅。

 

念奴娇·鹿鸣原野

 

    鹿鸣原野,问谁续、千古风流佳什。大境门前,斜日里,犹记诸君雅集。电闪沽源,花开尚义,醉罢将松揖。天低云淡,望中春草成碧。  闻道朝夕之间,死生如一梦,安无消息。照水然犀,追念处、多少英雄当觅。故国堪怀,新愁待解,莫负春秋笔。江湖虽远,与民还共休戚。

 

张霖和

 

登盱眙都梁阁

 

登阁如临摘月楼,都梁锦绣一眸收。

三山隐约蓝天外,二架依稀碧水头。

墅若湖波楼似笋,花如海浪树如稠。

盱人奋发康庄路,万马奔腾建九州。

 

三月桃花秀

 

山丘春色满神州,独有桃花数一流。

十里仙葩添锦绣,天涯碧海衬彤楼

群花横野千山丽,贵客回眸一目收。

漫步桃峰寻曲道,捻须点首喜今游。

 

陈佐松

 

咏 泉   

 

层岩白水涌为泉,一路狂歌向海天。

敢用微躯冲绝壁,聊凭豪气跃深渊。

如逢逼窄情偏激,若遇宽弘性却绵。

但得明渠相引导,甘为玉液润禾田。

 

清明即事

 

清明又自雨沙沙,为祭先人各返家。

山上声声鸣爆竹,村头处处摆豪车。

墓碑林立争高矮,钱物堆烧竞侈奢。

追念如能情彻骨,何妨一束杜鹃花。

 

浣溪沙·题咸宁人民广场音乐喷泉

 

    锦线丝丝织夜柔,轻弹雅曲逐风流,喷泉伴舞弄银绸。  幻化声光编绮梦,缠绵意蕴醉乡愁。潜山淦水两悠悠。

 

临江仙·次卢芒兄韵赋

崇阳古堰湾瀑布

 

    原本山中清逸客,于兹竟化飞泉。宕开一笔出云天。悬空难自已,落地始安闲。  坝坎经由归恬淡,悠悠暗度流年。沧桑不改旧容颜。清怀犹是我,尽在不言间。

 

曹小萍

 

阳城骏马岭牡丹园 

 

阵阵香风何处来?花王骑马正登台。

晚春不许芳菲老,紫嫩红鲜一并开。

 

大阳龙树 

 

春秋知万物,龙树阅千年。

天地风雷韵,山河日月篇。

神工藏玉宇,鬼斧在人间。

福祉祥云瑞,苍生俊杰贤。

 

漱玉新篇

 

匡 晖

 

春日谒同谷杜少陵祠

 

绝壁通天岚色翠,高山仰止吊荒祠。

凤凰台下青泥水,诗圣堂前古柏枝。

同谷七歌堪坠泪,忠心一片不逢时。

先生大雅今何在?但抚残碑听子规。

 

读陈琳先生《观杨立强先生

画展感赋》组诗有寄

 

煮茗结庐忘世尘,八台山下寄闲身。

门前菊写三秋露,笔底梅开一片春。

喜识展翁承画脉,远思摩诘羡诗神。

胸中丘壑笺中墨,化作心香待故人。

注:展翁,展子虔,隋朝绘画大师,称为“唐画之祖”。

 

少年游·夏柳

 

    熏风舞尽楚宫腰,敛翠画眉娇。长安城外,灞陵桥上,怜看湿红绡。  世情易薄心难薄,花谢更妖娆。终老相思,不争香艳,几似一纤条?

 

踏莎行·重访骊山

 

    垂柳摇烟,芙蓉出水,古都流碧唐风里。日高林静更无人,双双燕雀惊声起。  阆苑通幽,琼楼叠翠,记曾携赏丹青地。遍寻旧迹影难追,莫教轻负离时泪。

 

张 琰

 

浣溪沙·酷夏 

 

    烈日炎炎柳浪扬,蜻蜓点水戏池塘,几声蝉语绕亭梁。  借得荷风消酷暑,邀来疏雨弄清凉。依窗听曲酒茶香。

 

满庭芳·景迈山赞 

 

    风簇微云,山连碧草,沐淋古道神光。霁天空阔,好韵在澜沧。溢彩芳馨瑞笼,堪称那、世外仙乡。珠帘卷、翠烟飘缈,涧水绕云廊。  名扬,时赞誉、珍稀圣地,景迈荣昌。愿族壮黎元,百业兴强。羌鼓巴乌婉转,凤鸣唱、普洱茶香。金樽满、琼浆酬月,此境永流长。

 

雷 春

 

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

 

中华亘古敬轩辕,不尽风流豪气连。

甲午圆明圆里泪,南京苦难日中烟。

夺金奥运太空愿,反腐清平黎庶天。

举国同心圆国梦,勿忘国耻月长圆。

 

端午节有感

 

糯粽喷香祭屈原,龙舟击鼓有诗笺。

览今怀古离骚调,闲赋轻吟橘颂篇。

畅饮雄黄佳酿酒,长歌华夏舜尧天。

天伦之乐神仙羡,莫再垂涎富贵年。

 

莫品清

 

书香小房

 

一间陋室透清香,经典名书字里藏。

天下好文通哲理,人生不厌读华章。

 

汪梦之

 

锄 草

 

春风吹绿北山苗,除草人儿累断腰。

小伙停锄悄看妹,哪知妹正把哥瞧。

 

机 耕

 

一犁黄土一犁金,春种夏收悬在心。

今日田间蓝领笑,农机奏出最强音。

 

山中农户

 

翘角红楼拥翠华,一湾溪水绕篱笆。

霞光筛进竹林里,隔岸时禽啄槿花。

 

刘香莉

 

浪淘沙·白露雨

 

    细雨入秋风,清浅清溶。夏蝉喑哑薄烟笼。柳叶飘飞知冷暖,心与天通。  极目悦疏桐,叶茂枝葱。安闲一世伴星空。驿水长流随岁月,月近桥东。

 

杨文先

 

7415班学友三亚行二首

 

古稀学友不辞辛,千里迢迢南海滨。

洒下笑声一串串,张张倩影返青春。

 

微信约商飞海角,廿人欢聚在天涯。

百花艳艳迎君绽,芳草茵茵为友赊。

互敬相亲情似海,游山玩水面如花。

来年若问逢缘处,万里有朋皆有家。

 

向玖云

 

端午节得句二首

 

五月龙舟竞渡乡,粽粑艾叶入诗堂。

明君国相屈原慕,为护诗魂浪里狂。

 

野径山花绘彩毡,双湖鼓吼浪中传。

骚词楚句文人记,舟搏沧浪岁岁旃。

 

施探薇

 

山 花

 

松风涧水润芳容,沐雨经霜寒苦中。

无意与群争媚宠,浓情一片映山红。

 

游大战乡绿道

 

翠映双溪分外妍,此间风物倍堪怜。

黄鹂娓娓枝头语,白鹭翩翩陌上旋。

烟雨楼浮云霭里,梅桩磴枕浪花边。

裁绯剪绿穷搜句,难绘家山锦绣天。

 

张洪艳

 

贺圣朝·西柏坡

 

    地灵物阜龙忙碌,依山东麓。环山临水,运筹帷幄,伟人文牍。  艰辛跋涉,神州解放,世人瞠目。士将征战,京城赶赴,风尘移足。

 

卜算子·颂毛泽东 

 

    武略亦文韬,哪代君王卓?推到三山赤帜红,华夏黎民乐。  率起义秋收,声震湘江鄂。豪气凌空战寇顽,写下诗文作。

 

周启安

 

鹧鸪天·珞珈山赏月

 

    皓月清风梳绿篱,东湖如镜水依依。落樱流影藏春梦,香榭飞檐蕴好诗。  情未了,月沉西,相思一缕伴星移。似曾相识年年识,依旧烟笼十里堤。

 

高景芳

 

游白鹿书院二首

 

为寻活水赣乡来,万壑松风竞入怀。

未觉秋深砚池满,清泉作响向天阶。

  

情系河山

 

晨 崧

 

千鸟湖思远

 

天光云影弄鳞波,百鸟双双戏芰荷。

绿草鳟鱼藏醉梦,倩谁伴我唱情歌。

 

游牯牛降美景

 

牯牛降岭大溪流,荡尽人间万斛愁。

驻马亭中才子笑,栓牛石上老君忧。

鸳鸯戏水鸳鸯醉,情侣销魂情侣羞。

我眺飞涛观叠瀑,高吟绮丽更登楼。

 

安邦河湿地公园

 

安邦河上明珠缀,湿地银螺展画楼。

幽致泛舟观白鹭,雅吟寻乐戏斑鸠。

昔年大漠荒凉处,今日春晖福禄洲。

我若得缘长住此,养心健体更修眸。

 

星 汉 

 

百步洪

 

柳堤十里尽春光,不见当年鼓浪狂。

追蹑髯苏千载后,今朝招我赋沧桑。

 

卧东坡石床

 

黄茅岗上自悠悠,也学髯苏一梦留。

多事黄莺呼醒后,风吹诗句挂云头。

 

燕子楼

 

楼空人去本寻常,不向前贤借旧章。

垂柳迎风频蘸水,多情代我写春光。

 

游潘安湖

 

春光深浅问船家,只说东风落杏花。

解缆平湖杨柳水,诗心满载向天涯。

 

丰县梨花树下作

 

今生来往惯风沙,西出阳关是我家。

此地春光收揽后,白头留影对梨花。

 

张希昆

 

谒巩义杜甫陵园 

 

岁月沧桑时代迁,谒怀杜老上邙山。

松青柏翠仰诗圣,雨冷烟蒙笼岭川。

朗朗唐风光禹夏,煌煌金律壮乡园。

神州正是花千树,阆苑魁星耀丽天。

 

鹧鸪天·杜甫 

 

    仕进无门杜少陵,流亡颠沛险而惊。弃官西去草堂地,落魄东迁疾病情。  忧舜事,念民生,亦诗亦史集天成。沉愁顿挫千余首,万古骚坛留圣名。

 

青玉案·拜谒杜甫故里 

 

    长河翻滚邙山雾。故乡泪,桃花雨。落魄凄凉忧满路。凝情词海,诉民疾苦,千首来工部。  沧桑岁月如梭去,国粹飘香五颜聚。谁遣东风长久驻?诗魂激荡,九州金律,阆苑花无数。

 

张小航

 

华山吟

 

倚天拨地削千峰,壮气龙门锁万重。

北瞰黄河凝瑞色,南连秦岭见霓虹。

劈山救母传经典,引凤吹箫听异同。

玉女朝阳腾锦绣,云台落雁显莲篷。

 

沁园春·长安

 

    圣地恒昌,帝业千秋,古迹寿康。叹秦朝陶俑,闻名世界:碑林博物,塔寺高墙。八水萦堂,茂林修竹,骊岭千峰耸翠长。释、儒、道。忆文明华夏,悠久弘扬。  秦川八佰风光。都盛极,王朝帝子乡。昔丝绸之路,发源起点;女娲补石,盘古开疆。民族呈祥,十三朝立,武卫文治缔锦章。功勛赫,数英雄历历,西凤犹芳。

 

沈雄飞

 

咸宁十六潭公园水上茶廊晀望

 

一潭秀色半丘霞,轻棹分波到酒家。

彩蝶衔香穿岸柳,錦鳞带韵度莲花。

廊桥玉黛婆娑影,涧草烟云舒适茶。

静坐山溪无限意,空蒙几缕隔浮华。

 

雨中花慢·重看同窗在湖南大学

爱晚亭旧照 

 

    翠壑腾霞,浮云醉叠,欣绕绮梦华鬘。晚亭千秋染,欣步凭栏。惜美景、匆匆一现,瞬间别、散如烟。待童心重拾,白发披肩,空惹情牵。  雄心欲揽浩月,正书山伏案,风雪窗璇。岂知暗流湍,腥雨狂澜。枪声疾,旗摇怨沸,泪纷飞,剑指江寒。叹荒唐一曲,剧终人去,误尽航鹇!

 

苏幕遮·西凉湖泛舟

 

    碧波澄,烟柳媚。燕剪熙风,陌上人先醉。肥蟹翔鱼凫踏翠。十里香荷,疑是神功赐。  笑盈舟,心境易。谁奏琵琶,思念弦中寄。人瘦霜尘心已累。岂料仙池,又惹牵肠意。

 

李青葆

 

贵州六龙山竹海

 

云騰雾漫六龙山,竹浪滔滔天更蓝。

欲借清风三万亩,分装两袖馈千官。

 

六龙山杜鹃花

 

天降龙山一片霞,化成百里杜鹃花。

仙姿艳态鸟先醉,偏嫁风流摄影家。

 

赤水河感赋

 

忆昔河中血如水,神兵四渡破重围。

战争史上垂经典,今日花红应记谁?

 

瞻仰遵义会议旧址

 

万里长征到贵州,红星闪闪耀琼楼。

回眸来路血如水,放眼前途乐亦忧。

旗树高原正方向,军清左毒得风流。

笑看旭日腾空起,一曲壮歌惊五洲。

 

张俊卿

 

郴洲抒怀

 

两岸轻歌几道泉,郴洲景色起斑斓。

蓝湖荡漾迎新客,市井繁华别旧颜。

细雨金波苍翠舞,微风银浪彩霞环。

洞天一绝晶宫美,万旅潜穿云水间。

 

贺诗友采风抒怀 

 

儒家鹤发桂琼游,胜境风光一览稠。

璀璨明珠迎远客,晶莹紫贝乐君眸。

驱舟海角骚虹起,驾杖漓江逐画流。

缀影闻香凌妙笔,经伦满腹醉春秋。

 

揭建华

 

杭州吟

 

鄙人昨日赴杭州,借满熏风熏满楼。

醉倒苏堤君莫笑,情倾岸柳影随流。

孤山寺北蜂追蝶,兰楫湖心鱼戏舟。

莺鸟争春啼不止,无边风月复何求。

 

西湖荡舟

 

岚光朝露浥轻尘,一望晴波绣锦鳞。

兰楫微烟消永日,断桥残雪吊芳魂。

风来宛若蛇仙至,浪涌犹疑法海临。

何处琴声流韵苦,斜阳霞落写彤云。

 

游越秀山赋

 

芬芳四月惠风鲜,越岭葱茏滴翠甜。

叼穗五羊声鼎沸,秀湖一角乐潮喧。

古楼镇海观天韵,碑塔瞻天听海言。

总理遗音须努力,金瓯犹盼得重圆。

 

熊玉乐

 

华清宫   

 

千年古润石溪中,九帝孤妃乐旧宫。

碧水莲汤滋腻玉,环园魅影慑真龙。

靡音切切诉情意,信誓锵锵空孝忠。

篆隶草行今尚在,丽人霸主各西东。

 

情韵李集街

 

云淡风清照滠阳,流年福报问天长。   

高跷楚韵歌春意,泥土红流铸碧煌。

信义铮铮茶禅敬,寿延赫赫子规香。  

英雄大道忠诚路,锦绣山河驻我乡。

 

满江红·情韵李集

 

    云淡风清,秋阳照,乡荣民耀。村邑落,曲音歌颂,楚词清调。几许高跷随岁步,总将春意欢心闹。寿而康,此地好山川,鹃花笑。  黄泥塑,形神妙。农耕器,红流造。矿巴茶花放,碧天香浩。借问苍天何律动,双兄双弟真情告。怅寥廓,李集翠微中,英雄造!

 

李世文

 

游济南植物园二首

 

翠色偏怜远客行,他人作别此相逢。

玉兰怒放鸦呼鹊,油菜盛开蝶引蜂。

喜绽芳梅荣早岁,新栽火树耀前程。

清风忽动门旗上,园内红花都是情。

 

阳春三月郁葱葱,蝶舞蜂飞展俏容。

芳草萋萋茶野绿,桃花淡淡岭林红。

玉兰树下听莺叫,溪水桥边看画浓。

得意东风翻碧浪,馨香醉我忘归踪。

 

杨国武

 

曲游春·游清明上河园

 

    高速行连霍,曙晨收残夜,轮碎朝露。沐浴初阳,领略霞光艳,燕飞莺舞,景色凭窗顾。望伴侣,正专前路。两眼凝,紧握轮盘,看表一百多数。  近午,开封城竪。汴京上河园,曾似如故。雕栋飞梁,画船游水面,鸭戏飞鹭,惹引游人目。店铺密、主家仿古。柳岸快马轿车,宋风惠复。

 

鱼游春水·游天波杨府

 

    红橙黄绿绛,美郁金迎阳怒放。龙亭旁侧,鼓乐震天鸣响。天波厅堂父子兵,域外沙场夫妻将。飞马厉兵,武威雄壮。  清浊双湖涌淌。忠烈一门皆奋抗。金戈铁马奔驰,挥军扫荡。后继前赴热血洒,叱咤风云百姓赏。千载记颂,万年传唱。

 

李泽冱

 

暮春至泸州滨江

 

白云簇簇碧空深,江耸高桥车蚁奔。

小艇飞梭飞雪浪,叟童追逐一筝喧。

 

袁汝勇

 

钱塘江观潮

 

倒海排山万马奔,波涛滚滚撼乾坤。

三千强弩今何在,动魄惊心欲断魂。

 

重游庐山西海

 

八万工农锁大河,湖中碧水泛鳞波。

猴鱼俯仰生千屿,峰影沉浮成百螺。

孔雀开屏游客乐,山羊献艺笑声多。

桃花岛上蹁跹舞,狮子楼台情对歌。

 

仇国安

 

游茅山主峰

 

首上茅山抵主峰,登巅远眺雾濛濛。

腰间玉蝶双龙眼,山顶瑶池万福宫。

宋帝赵恒持子赏,南朝弘景炼丹工。

诸家筑馆传清道,古院幽游不绝踪。

 

茅山元符万宁宫

 

茅山宛若巨龙卧,苍劲蜿蜒句曲中。

峰插云霄峦复嶂,溪流沟壑水轻冲。

奇岩怪石星棋布,异草名花云雾融。

道院欲知何静谧,洞天福地万宁宫。

 

蔡教光

 

园村行

 

宗寺火烟人气旺,雅园林木鸟声柔。

桂花老酒香千里,绿叶名茶解万愁。

 

瑞金叶坪

 

此地而今为绿地,群楼旧址静幽幽。

苍松古柏天云淡,犹忆当年岁月稠。

徐勋汉

 

夜游九江

 

悠然执杖作闲游,感叹斯城万象幽。

暮色苍茫飞白鹭,浮云舒卷舞灰鸥。

携来往日少年趣,卷去今朝游子愁。

为向庐山观夜景,披星戴月下江州。

 

胡国栋

 

卜算子·秦始皇兵马俑

 

    霸也剑枪刀,崩也刀枪剑。理得心安冥梦中,缴械兵丁站。  未待贾公言,二世来同窆。幸得农人凿井开,涩脸千秋鉴。

 

卜算子·白鹿原

 

    周起入关兵,鹿送迁东印。翦别秦王伐楚荆,汉祖还军镇。  浐水去盈盈,载泪何曾悯。革旧图新话别离,霸柳无须恨。

 

卜算子·西渭桥

 

    万里仰张骞,千古瞻青冢。车队辚辚战马萧,渭水沣河涌。  今雨浥轻尘,旧柳贻新董。西出阳关尽故人,高铁长桥送。

 

童传高 

 

游华清池忆当年

 

华清宫里浴羞花,情有骊山粉黛茶。

一曲霓裳沉酒色,史安之乱泪千家。

 

鹧鸪天· 丝绸古道歌新曲(新声韵)

 

    大汉西商启长安,肇成丝路乃开端。张骞艰险征西域,华夏文明融百川。  新带路,正扬帆,万轮四海大洋穿。丝绸古道歌新曲,高铁银鹰天下瞻。

 

胡俊文 

 

景园湖所见

 

双桥抱月映琼楼,落日红霞劝客留。

待到秋风消酷暑,闲乘画舫水中游。

 

夜游景园湖

 

环湖漫步纳清凉,路曲微闻野菜香。

古木参天摇翠叶,霓虹斗彩闪金光。

琪花绿岛藏幽境,水榭瑶台入梦乡。

不羡天宫孙大圣,人间今日胜天堂。

 

丹桂恋秋凋复开,御书阁外客徘徊。

问塘欲得水深浅,万籁无声须自裁。

 

七彩人生

 

金志勇

 

古稀感怀二首

 

古稀不必叹流年,且赏白驹忙眼前。

雨润朝晖花竞放,风吟暮色鸟飞还。

高天变幻山河影,大地牵连世代缘。

莫道人生情短促,长歌千载续缠绵。

 

生年满百渺难期,日月钟情照古稀。

对酒当歌犹振奋,裁诗寓意任猜疑。

旁观富贵施红粉,反顾兴衰伴紫泥。

肯待秋来风雨后,天蓝水绿彩虹低。

 

刘纯斌

 

观孙女武汉新居寄语二首

 

新居紫气泛湖洲,随处风光豁眼眸。

遣兴临窗朝远望,楼前尚有更高楼。

 

绕户兰香满室清,庭园雏鸟唱新声。

春晖朗照钟灵景,恰似慈颜关爱情。

 

去武汉观长子长媳乔迁新居二首

 

大厦悬空入九重,楼高正好望飞鸿。

云浮鹤舞晴窗外,林茂花繁香径中。

十里清风来喜气,一生奢梦化霓虹。

安居阆苑吟诗韵,勿忘茅庐忆杜公。

 

人生难得是攀升,今日豪楼一步登。

四野惠风熏画栋,三春秀色绕青藤。

临窗可赏满轮月,坐夜欣观万户灯。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华宅占高层。

 

李德敏 

 

踏莎行·同窗重逢感赋 

 

    寻访京华,初春方醒。流年卌七烟云酩。桃花源里喜相逢,同窗握手诗情咏。  回溯韶光,少年倩影。凝眸华发衷肠顷。栉风沐雨度人生,桑榆再织神仙境。

 

桃源忆故人·为春日迎送老战友

冀豫鄂旅途中重逢而作 

 

    故园冀鄗凭娇姹,牧野桃源如画。战友重逢萧洒,不尽知心话。  壮心老骥飞天马,欲让沧桑雄跨。平仄征途孰怕?直把云帆挂。

 

雍冠生

 

悼爱妻袁敏

 

灯油耗尽泪双流,一世操劳片刻休。

呆坐灵堂思往事,凝观遗像动心舟。

强撑病体分箱箧,细点衣裳别饰裘。

抗病八年经百难,但期冥路少纷忧。

 

再悼袁敏

 

人亡声寂两悠悠,山陡碑寒无限愁。

捧得亲朋哀思泪,化为冥海渡魂舟。

开箱理物针堪密。惊梦掀衾意未瘳。

如若天堂存彼岸,但希一会学牵牛。

 

康有才

 

蝶恋花·乡愁

 

    昨夜寒蛩声不住。雨点轻轻,敲打庭前树。辗转簟秋生嫉妒,离人梦里思归路。  谁把乡愁雕玉柱?对酒黄昏,一展风尘路。烟雾枭枭村外度,觉来光景仍如故。

 

鹤冲天·无题

 

    他乡客旅,不是凭生许。如约在轮回,当何去?寄在云烟外,旁世俗红尘雨,无需还考举!天地人间,却把此生安度。  曾经岁月,涂墨挥章成巨。自幼爱诗书,堪回顾。且任风吹浪打,真相往、难停住。如今刚岁暮,怎忍芳华,一了百年停步。

 

刘家兴

 

贺钟老师米寿

 

黑发朱颜声望隆,诗词国画老黄忠。

栽培桃李用心苦,意韵推敲赫赫功。

 

程德康

 

省 悟

 

书房独坐极无聊,创作心情似火烧。

今日文坛虽热闹,平庸诗句有谁瞧。

 

王华强

 

晨练过藕香亭

 

红彤一树高,些许藕香逃。

蹈舞身心乐,诗成值几毛。

 

周国庆

 

京师逢李正国

 

韵透江淮海内惊,兰舟夜雨送箫笙。

诗词世界群贤会,丹桂飘香始识荆。

 

郝怀景

 

英魂祭

 

父亲随刘邓大军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泣血祭之。

碑铸军魂青史载,捐躯报国献忠诚。

燃香稽颡铭心祭,烈士精神后裔承。

 

寒食梦

 

夜阑寒食梦回乡,故土重归欲断肠。

烈士碑前纸燃意,眼前吾父影流芳。

潸然泪水思今昔,苦涩童年论短长。

岁月沧桑悼千古,英名后世永传扬。

 

李述善

 

参观福星康乐养老院感言

 

中极高悬康乐天,惠风和畅润心田。

枯枝老树发新叶,锦瑟弦弦贺福年。

 

忆少年时莲台河舟中游乐

 

碧水悠悠两岸情,斜阳倒影跃鱼莺。

扁舟浮动琴音远,紫燕翻飞春色明。

欣有灵犀怀雅志,苦无妙法效高声。

一篙点碎云中月,细浪平风助我行。

 

听风小榭

 

夏 深

 

梦入荷塘宿雨长,烟云往事费思量。

当年竹马今犹在,莲子青青谁与尝。

 

鹧鸪天·泛舟

 

    霜染兰溪轻泛舟,今朝且作少年游。红尘难寄相思老,绿水依然旧梦休。  云笼月,雾生愁。归巢倦鸟任凝眸。波摇清影风盈袖,一枕星光入翠楼。

 

卢桂花

 

行香子·初夏

 

    谷雨淋廊,桃李消芳。鹧鸪叫,蝶倦人忙。梅红东岭,荷探西塘。正尝新果,着新缕,吻新香盈盈春步,去日诗行。村溪暖,暮霭尤凉。栀开窗侧,月泻眉旁。恰伤流年,叹流水,怨流光。    

 

张文彦

 

依 窗

 

月光初探静秋庭,花暗幽居门叩风。

不见青灯亮老母,枝摇如纺更无声。

 

田园新咏

 

夏明江

 

浣溪沙·水乡老人

 

    鹤发铜颜踏碧流,西霞渔火晚归舟。肩沉蔑篓过汀洲。  众有儿孙难绕膝,年前年后伫村头。涛声入梦枕离愁。

 

蝶恋花·汤湖相聚

 

    赴约汤湖心浪激。六月莲荷,又见连天碧。山上茶园香雾白,千行翠色犹能滴。  举盏倾壶滩上立。晚笛声悠,远忆牛归夕。柳泊渔舟鸥鹭息,情潮逐得乡愁溢。

 

水调歌头·回乡吟

 

    草隐离时路,雾锁旧村庄。旱坡渠坝坍塌,惟见系牛羊。苦楝年轮难抱,慈父蹒跚步履,万绪绕愁肠。独对院前柳,情漫藕池塘。  觅踪迹,蛙声闹,诉田荒。儿孙远去,翁妪劳作务农桑。冷落乡间沃土,拥挤繁华都市,藤蔓守泥墙。行到水穷处,久忆芰荷香。

 

望海潮·倒水河

 

    深山离别,行程千里,清波荡漾无涯。穿岭入畴,经风历雨,勤滋万户桑麻。遣雾绿香茶。忆三县开道,夜露晨霞。驱走洪魔,鄂东群麓绽奇葩。  雪涛翻卷年华,看长龙进闸,洗尽泥沙。高铁猛奔,虹桥静卧,轮开港口梨花。情笃玉无瑕。两岸幽林闹,鸥鹭齐夸。一路江舟远送,四海听喧哗。

 

颜 静

 

采桑子·夏在荷塘

 

    天光雨霁晴方好,波荡荷风。心荡荷风,夏醉平湖在画中。  清香妙曼菱歌荡,花也融融。人也融融,遗境横眸晚照红。

 

落梅风·垂晚感觉

 

    流光垂晚寸心违,愁怀寂寞低眉。百声入耳总迟疑,是谁归?  故人来去烟云里,梧桐里巷声稀。遣闲檐下向斜晖,看鸿飞。

 

吴贡明

 

荷 塘

 

中有花千骨,如霞似绣袍。

无心胭粉色,有意立清高。

 

清华大学窗外即景

 

桃红荆紫万千花,绿柳撩窗影映纱。

学子声随风荡漾,忽知人已在清华。

 

偶见桥头河畔菜地一景,记之

 

乱云含雨过高桥,风捡篱蓬打嫩苗。

老妞提篮才试步,头巾却在水中漂。

 

李治善

 

郊游拾韵二首

 

郊原雨初霁,万物竞春娇。

袅袅溪边柳,夭夭山麓桃。

池观红锦鲤,田喜绿油苗。

芳景撩诗兴,漫吟过野桥。

 

潋滟湖光秀,婆娑杨柳新。

燕轻身影远,莺巧语声亲。

倩女嬉芳甸,髫童逗锦鳞。

怡情郊外景,韵拾一襟春。

 

张启侠 

 

菩萨蛮·夏游武汉沉湖湿地 

 

    沉湖沐日波光耀,不时见到鱼儿跳。水面架舟翁,高扬小曲中。  浅滩莲叶碧,岸上芦花密。湿地好风光,游人喜欲狂。

 

清平乐·索河龚家渡景区游记 

 

    青山不老,秀水长环绕。大片湖滨成至宝,景点装修特好。  金龙水寨妖娆,观荷仙境多娇。众客前来游览,赞声直上云霄。

 

西江月·游“知音”故址马鞍山即赋 

 

    屹立南湖右岸,其形恰巧如鞍。青松翠柏遍山峦,更有古亭长伴。  史上知音典故,源于流水高山。只缘情节动人寰,赢得万民赞叹。

 

王远奎

 

排佐村茶叶基地二首

 

白云生处建茶林,一座茶山一座金。

吹拂清风翻碧浪,茶歌一曲暖人心。

 

峻岭峰峦任剪裁,白云生处绝尘埃。

茶山座座层层浪,生态香馨摆擂台。

 

罗顺华

 

鹧鸪天·采春茶

 

    坡上青青展画廊,红裙绿袖赶春阳。新枝翠叶随风舞,阳雀黄莺绕岭翔。  人笑语,手留香。风和日丽耀山岗。村姑采得茶筐满,一路欢歌响四方。

 

陈新民

 

姚岸老村(新韵)

 

苍茫烟霭闪红星,乐鼓欢歌迎晓晴。

今日老区新若画,阳关道上共兼程。

 

仙林庄园览胜

 

夏日驱车穿绿涛,山中驿馆觅逍遥。

奇峰险壑移云霭,观景方知绝壁高。

 

戴学文

 

花仙子·丰收

 

    绿柳亭旁别墅农,黄莺声里水迎风。清溪鹅鸭浴斜虹。  稻谷满仓红薯累,池鱼跃水藕莲丰,欢天喜地笑盈容。

 

青玉案·绢水山庄

 

    风嬉日笑祥光绚,碧池里、荷花绽。小女堤边身影灿。鸠啼声迈,蝉鸣音啭,蝶舞双双恋。  庄园秀丽楼红璨,竹翠松幽柳风转。煮酒酣杯人浪漫。满天风彩,亭骚塔炫,锦画斓诗卷。

 

涂继明

 

赏聚龙湾黃花菜产业园

 

漫野黃花似浪颠,媚娇含笑竞鲜妍。

暗香盈袖催人醉,信手拈来好韵篇。

 

休闲聚龙湾

 

休闲邀友聚龙湾,赏景垂纶对酌间。

鸟雀清音添雅趣,溢舟酣畅伴星还。

 

吴华山                         

 

村女看秧

 

秧插绿铺茵,西霞鸟背金。

如孩亲脸笑,似脚踏泥温。

不负春风暖,深怀土地恩。

月明村女眼,流转响琴音。

 

农家小院

 

白发旱烟袋,孙依椅靠门。

红花闲照影,翠鸟互弹琴。

小兔生绒细,母鸡产蛋勤。

冬阳升院暖,关住早来春。

 

王启平

 

端午桥乡即景

 

桥乡笑语喧,端午乐三天。

欣赏黄梅调,欢瞧马戏班。

粽香飘古镇,季报出新刊。

文化公园美,湖滨舞倍妍。

 

鹧鸪天·牛镇采风

 

    女养蚕来男种瓜,村民含笑话桑麻。虾游浅水鱼衔草,鸟唱枝头鹭戏沙。  生态美,景观佳。南洋河水泡禅茶。下乡干部归何处?精准扶贫几十家。

 

徐定福              

 

故乡泉水

 

羁旅桂林年岁长,梦中夜夜诉衷肠。

而今手棒濂江水,爽口清心还觉凉。

 

巫山一段云,梦家乡

 

    昨夜家乡梦,醒来欲断魂。望娘消瘦脸昏昏,迈步又回身。  月照黃沙岸,风吹白发人。高低泥泞到如今,泪水湿衣裙。

 

王道君

 

行香子·游大战乡绿道依苏轼韵

 

    漫步汀洲,心旷神明。原生态、水茂林丰。鱼翔鹭跃,深水蓑翁。赏径溪倚,堰溪抱,翠溪宁。  新村果圃,层峦叠嶂。碧纱笼、鸟语花馨。轻烟幽谷,仙境如屏。睹远山郁,近山峻,霁山青。

 

叶青才

 

碧桂园

 

过罢荷塘过柳塘,心生澄澈眼生光。

碧云堆里红檐外,抓把秋风手也香。

 

阎玉彩

 

村翁二首

 

肥田沃土精描绘,头戴浮云顶日追。

四季耕耘勤刻苦,惟知秋稔有佳期。

 

村翁绾袖田间爽,驾驶农机作业忙。

笑捻胡须观远景,年高赶上好时光。

 

王永南

 

复耕种菜

 

北菜园中一闲地,低洼易涝草齐胸。

钩开三面生泥垒,粪垒十车为土松。

蔬菜青青长畦夏,豆科绿绿越寒冬。

功夫不负耕耘者,邻舍街坊都有功。

 

李朝宗

 

茶乡唱晚

 

林壑夜光投,庄园翠欲流。

风轻香满路,步步可寻幽。

 

赵宪和

 

春满山村二首

 

鸟哢柳烟村,持竿梁父吟。

飞车惊不动,独钓一山春。

 

庄外青山啸万松,清溪杨柳鸟鸣空。

频敲字健寻新技,欣喜煦风花绽红。

刘福良

 

游青龙岩景区感咏

 

扶贫精准到青龙,石显灵光水映红。

两岸婆娑迎澎雨,一船欢笑醉春风。

艰难跋涉崎岖路,曲折盘旋峻秀峰。

一线天窥虽见小,阳光无限景无穷。

 

金穗山庄采风

 

善挥彩笔世人喁,带写兼工境不穷。

水榭晨歌陪鸟唱,山楼夜亮映林红。

描成伊甸奇葩丽,绘就庄园金穗丰。

蜂蝶穿梭花世界,源源蜜誉颂春风。

 

张武祖

 

荷畔人家

 

石沙铺小道,菡萏映朝霞。

绺绺稻禾粲,丛丛鸟雀哗。

盈眸堤岸柳,扑鼻渚中花。

蜂蝶随人意,翩飞百姓家。

 

家乡情韵

 

葭荷映木房,杨柳蔽村庄。

鸟唱情深厚,羊乖意笃长。

伸兜捞鲤煮,举手摘梨尝。

漫步行吟醉,画诗馨满囊。

 

社团撷英

 

·焦作诗词家俱乐部组稿·

 

《莲花》同题  

 

汤林尧 

 

水养芳姿风染容,妖而不冶自亭亭。

宋儒爱你名篇在,更有观音坐蕊中。

 

毛瑞花 

 

六月荷风十里香,碧波浮动粉红妆。

晚风拂过亭亭玉,一片清幽佛性藏。

 

杨国武 

 

娇柔粉色寄塘中,出水芙蓉也艳红。

惹引蝶蜂争吻蕊,招来画客泼融融。

 

 朱玉栋 

 

梅骨丹魂灵窍根,亭亭玉立出污泥。

雍容大体皇家像,宝气华妆七彩霓。

冰洁不辞金是柱,红颜甘作叶为妻。

娇妍非慕浮荣贵,皈化莲台天竺西。

 詹子庆 

 

花容绽尽露蓬台,水玉观音善坐怀。

佛子禅心莲室隐,灵犀渐透欲霾开。

 

刘松魁 

 

花放芙蓉映碧晖,凭栏十里舞芳菲。

如霞火炬云天照,乱眼蜻蜓美梦飞。

 

吴同枫 

 

瑶池仙妹下尘埃,莲步轻盈水上裁。

每到熏风艳阳照,红中透粉笑颜开。

 

李全旨 

 

香传君子意,高洁月涵秋。

露洗淤泥迹,蜓驱金蕊愁。

斜阳动风韵,骤雨净容羞。

脱俗霾尘界,情辞贵幸酬。

 

闫广慧 

 

曲岸洄塘五月中,浮香是处去年同。

绿肥圆润遮风雨,孤傲颜浓入客瞳。

杨子恍疑前日景,白公还误旧时风。

风流人物皆过往,嗟叹年年此物蓬。

 

刘忠国 

 

【双调】拨不断·莲花

 

    梗儿骚,叶儿夭,天仙子稳坐着花船笑。鬓角飞白颜面娇。转身争宠三围俏,惹尔心跳。

 

邵彦豪 

 

浣溪沙·莲花

 

    朱笔朝天玉蕊开,凌波袅娜下瑶台,蜻蜓识趣早飞来。  聆取观音悲悯咒,得承王母贬仙钗。清心涤性远尘埃。

 

伦炳宣 

 

蝶恋花·莲花

 

    仰看娇阳云顶耀。笑展香襟,一揽熏风抱。忽有雷公龙母到,倾盆过后依然俏。  无染霜身心自傲。欲说清廉,争往伊名靠。附雅芳容非尽好,蜂吟蝶舞蟾蛙扰。

 

《夏趣》同题 

 

伦炳宣 

 

瓜趣 (新声韵)

 

四块赤瓤瓜,吃完皮剩仨。

缺一何处去?正把丽颜擦。

 

樵 声

 

蔓 儿 

 

二楼小伙三楼女,上面浇花下面雨。

低处蔓儿爬上去,小花朵朵说心语。

 

白凤岭

 

空调声

 

半夜高温仅二零,热伤富贵忒无情。

可怜一夜空调泪,稀里哗啦滴到明。

 

刘忠国

 

浣溪沙·夏日趣事二首

 

    午后醉醒客满堂,荔枝羞裸透莹光,罕其尤物奉君尝。  千里征尘连尾疾,一身星月带蹄伤,贵妃嗜好玉容妆。

 

    月上小楼闻酒香,主人待客敬茶忙,无非消暑话家常。  夜半忽听东户闹,凌晨便觉对门狂,球迷情绪正高昂。

  

王庆伟 

 

吃地摊

 

毛豆黄瓜能爽口,冰箱啤酒透心凉。

微风入夜难消暑,也学他人光脊梁。

 

李国锦 

 

纳 凉 

 

缓缓晚风吹上台,裸胸赤背爽歪歪。

窃欢孙女站身后,小手轻轻抓痒来。

 

孙止铭

 

夏 趣 

 

乡村士气高,口号满天飘。

严禁烧禾桔,何能写作标?

 

田晓霞 

 

夏日趣事二首

 

阴阴杨柳绕城河,燕雀与蝉相对歌。

老叟悠闲林荫下,笑看童子戏清波。

 

光腚顽童好弄沙,沙随汗水一身花。

婆婆遥指笑相骂,老少天真入晚霞。

 

《醉春风》同题  

 

伦炳宣  

 

    扫尽千堆雪,催青林杪叶。熏香桃李染红棠,悦!悦!悦!吹皱平湖,欲肥金鲤,挟来花屑。  暖热全身血,激起情怀烈。放眸春色绘新图,跃!跃!跃!莫笑心高,借君推助,敢登天阙。

 

刘忠国 

 

    雨水愁无尽。清明花有信。醒来却忘约春风,笨、笨、笨!桃李双寒,海棠孤瘦,鸟稀人困。  梦断添生分。心燥惊方寸。欲归燕子不思飞,问、问、问!传语堂前,寄声廊下:等奴音讯。

 

梁国中 

 

    渐觉清风暖,访春盈水岸。遍寻芳意却蹒跚。缓,缓,缓。草睡沉酣,柳萌微绿,碧波慵懒。  心急将春劝,万紫千红现。又忧春尽早阑珊。慢,慢,慢。万木扶疏,百花次第,胜春常伴。

 

李晓飞 

 

    燕子归来俩。啾啾相倚膀。云踪比翼醉春风,赏、赏、赏!绿柳河边,牡丹亭角,落霞林晃。  莫负沙河舫。偕侣划轻桨。又临阡陌沐斜阳,爽、爽、爽!漫步青茵,逗遛兰道,顾瞻樱上。

 

李全旨 

 

    护主坡前路。车流无隙处。险幽奇景尽情观,慕。慕、慕。榆挂青钱,望茱萸峻 ,捋龙湫雾。  根动松岩悟。新韭知赐予。怨萌迟叶未肥腴,恕。恕、恕。可赏经楼,尽撩天瀑,滞销魂渡。

 

李国锦 

 

    任性徐徐闹,吹来花蕊俏。锦装淑女赏花梢,笑!笑!笑!眉柳弯弯,袂襟撩起,蕙人相照。  旭日驱寒峭。枝头栖家鸟,对春肆意叫啾啾,妙!妙!妙!龙井香茶,紫砂在手,醉心酣好。

 

 闫广慧 

 

    缓步通幽路,心谙春又住,须臾放暖换轻衣,赴,赴,赴,旧地寻芳,菜花依旧,那人还故?  触景常无措,心绪何处诉,去年此日指心盟,误,误,误,无奈梢头,蝶蜂浮掠,怎比前度。

 

毛瑞花 

 

    逐水清波皱,牵衣云入袖。吹成一曲绾青丝,秀、秀、秀。两岸鹅黄,半坡新绿,与卿厮守。  欲说相知久,飞英拈我手。回头欲问苦无踪,叩、叩、叩。襟底凝香,眼前飘絮,饮之如酒。

 

詹子庆 

 

    把盏陪君酒,当时情正厚。纵横十指键成毫:叩、叩、叩!数遍平生,约邀伊面,是真心诱。  莫证谁人诟,汝自成王寇。我伤细雨立楼头:走、走、走!春意休拦,胆肠更热,挚怀依旧。

 

 吴同枫 

 

    三月东风软,桃花轻踏岸。芬芳馥郁诱游人。看!看!看!彭泽湖边,武陵山上,相机留卷。  银侣同携腕,红颜相贴面。溪流甘露醉山川。恋!恋!恋!丽日蓝天,蝶翩蜂绕,落英迷眼。

 

韩振文 

 

    三月阳春步,风香十里路。花明柳暗漫天涯,助、助、助!俏了芳华,惹她莺雀,醉她骚赋。  雨沐风苏顾,河开波荡渡。调来万色抹春天,著、著、著!染了山川,沃她荒野,稔她禾谷。

冯慧来 

 

    杏映丹河水,清波浮暖翠。桃花柳燕闹东风,醉、醉、醉!望眼鱼虾,淡黄春笋,笛箫声脆。  四月芳菲坠,风流难再媚。花妍终有谢衰时,累、累、累!碎入泥尘,暗香依旧,此生无愧。

 

张学白 

 

    野外春光耀。芳菲桃李好。踏青游客漫天来,笑、笑、笑!百态千姿,赏花观景,手机轻照。  声沸园中道。儿童追蝶笑。蜜蜂采蜜叫嗡嗡,闹、闹、闹!燕舞莺歌,斗香比艳,与春争俏。

 

辞赋天地

 

赵宪和

夏云赋

 

    祝融司职,炎夏音韵,妙趣横生。草木茁壮,花齐开而飘香,鸟欢唱而翱翔。桃李始黄,杏枣初绛。翕然独赞,云秀琼霄,婷婷飖飖。静矣,风停娟影自悠邈;动乎,飞霞秀出更窈窕。紫气东来,白云飘浮,犹如轻纱。八大仙驾云,遨游碧落,四海为家;七仙女渡河,寻找乐园,遍栽琼花。艳染晨霞,光彩夺目,如樱花盛开绯红,素映白粲,皎洁澄莹,若月光灿照洞明。白皑皑兮如雪如霜,比雪温暖;白茫茫兮如棉如玉,比玉柔软。夜眠星空,云髻洒脱遮月,晨妆自理,环肥燕瘦超越。缕缕兮,如天女之彩练,朵朵兮,若洛阳之牡丹;层层云堆,如峦峰叠嶂,融融清雅,似秀竹芳兰。云素薄矣,若仙女之轻纱,云黝黑兮,如遮日之群鸦。時而黝黝蒙蒙,倏而熠熠莹莹。变幻多情,难可品评。

    天霁矣,山涧沟谷,岚烟腾起,绕树三匝,攀峰聚雾,腾空飞舞;离海兮,霓虹瑞霭,熠灿新装,仙娥飘绫,欢歌笑语,翩跹飞步。忽而,渺渺兮,笼罩三江之翼,漫漫兮,横断五岳屹崎,冥冥兮,穿行阡陌留滞。倏而,凝重蔽日,云步低行,沙场点将,受阅雄兵。汹涌怒涛,擎旗挥旌,枪舞鞭策,倾雨滂沱,战鼓雷鸣,旋落为珠,珠花四溅,散珠为星。独阴不雨,独阳不云,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阴阳和而万物生。若乐都,北山爷爷,南山奶奶,老呈风流,巫山一会,天地合和,以降甘霖。松花蒸雾,龙池布云,电光雷鞭,列缺迩凋,雷神怒吼,霹雳顿起,皲裂幽空。聚而为霰,粒粒敲地。振地有声。冷气凝结,聚霰为雹。往昔冰雹落地,树皮脱落,禾苗枯萎;而今高炮耸立,描准云核,除灾降瑞。

    云,天之霓裳,地之泽被,雨之源泉,雪之魂魄,水之精灵。造福人类,庇护苍生,与天地同春,共宇宙永恒。

    夫云者,变幻莫测,百态千姿。汉武雄伟,壮志凌云。陶潜归隐,东篱闲云。思亲念友,落月停云。离情别意,春树暮云。转瞬即逝,过眼烟云。难于料想,不测风云。凡其种种,难可尽云。静坐赏云,得《巫山一段云》一阕,词曰:

碧海霓虹起,云霞映碧天。沟谷山涧绕岚烟。滋润万顷田。

落月停云念,暮云春树眈。任舒任卷尽无边,几度坐参禅。

    注:祝融,火神。列缺,雷神。落月停云,落月,杜甫《梦李白》诗:“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停云,陶渊明曰:“停云,思亲友也”.春树暮云,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章康福

 西湖赋

 

    嗟乎!大美西湖,地造天成,钟山川之灵气;钱塘烟景,神工鬼斧,得水泽之风流。通读史书,忽兴忽亡;人文荟萃,古笔留悠。诗仙太白,佳趣杭州。情韵豪放,千古烟楼。唐朝刺史,勤政湖疏。白堤十里,烟柳诗舟。鹤子梅妻,山中宰相。孤山灵气,林逋隐幽。东坡居士,南宋知州。诗心傲月,堤筑情留。

    慢步长堤,随心流眄。天宇无限,琼湖如邀。红桃灼灼,绿柳婆娑。野卉扬芳于水岸,虹桥卧影于清涛。鬓色衣光,炫耀于阆苑;车声人语,喧沸于晨宵。湖波俪影,正情侣相携;烟桥扶筇,迎宾客于芳郊。清籁徐徐,来凉飗于香苑,草虫趯趯,谱细乐于竹壕。

    鸣乎!湖分里外,水光潋滟。移步换景,云山空濛。翠台水榭,三岛莺歌,妙音婉转;香径芳甸,六园花卉,姹紫嫣红。白雾淹涌六桥?,凝作虹彩;清波荡漾倒峦影,猜是塔峰。伫叠翠孤山,极目远眺,湖山秀色,尽收眼底;瞻岳王少保,喋血男儿,精忠报国,民族英雄。光罩灵隐,西天如来普渡世;云浮净寺,活佛济公救难中。醉意春山,云遮钱塘六和塔;情牵冬雪,雪霁湖山一片融。

    诗曰:湖山亭阁别重天,九曲廊浮绿水间。饰路千荷香馥绕,雕栏紫竹荡云烟。若夫!花港观鱼兮,诗阁艳鱼色飞放;苏堤春晓兮,画桥烟柳翠成茵。柳浪闻莺兮,绿浪春浓莺又叫;断桥残雪兮,虹桥冬雪人去频。平湖秋月兮,浩月湖天共一色;曲院风荷兮,烟桥荷径绿千芬。南屏晚钟兮,晨钟暮鼓声悠远;雷锋夕照兮,古塔夕云情意真。双峰插云兮,云吻峰巅天映水;三潭印月兮,烟潭锁月地浮银。

    于是乎!百里粼粼兮,三面云山城一面;一湖漾漾兮,二堤桃柳岛三尊。历代丹青兮,书画借湖烟罩水;古今墨客兮,吟诗择韵月近人。诗曰:凿破鸿潆可争奇,钱塘门外落瑶池。云亭翠阁春光闹,浩月青峰秋瞑姿。烟柳虹桥千夕画,水天山色万年诗。琼湖旖旎如西子,四海游人谁不知。

    注释:[诗仙太白]唐·天宝元年,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在杭游湖时作诗。

   [杭州刺史]唐·长庆二年,白居易,字乐天,在杭州做官时,疏湖筑堤吟诗。

   [山中宰相]宋朝林逋,字居复,仁宗赐“和靖先生”,在孤山隐居,有名诗传世。

   [东坡居士]南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杭州做官时,疏湖治理筑苏堤。并有大量诗词、名作传世。

   [三岛]指西湖中,“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六园]指西湖沿湖六个公园。

   [二堤]指苏堤与白堤。

   [岳王少保]指西湖三杰之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一阕“满江红”惊天动地,泣鬼神,气壮山河。

   [光罩灵隐]就是西湖飞来峰下灵隐寺。

   [云遮净寺]指西湖净慈寺。

   [花港观鱼]、[苏堤春晓]、[柳浪闻莺]、[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曲院风荷]、[南屏晚钟]、[雷锋夕照]、[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指西湖万千景点中著名的十景。

  [西子]既西施,春秋时越国著名美女。南宋时西湖也称西子湖。

 

 新诗之页

 

张少林

 

唐古拉

 

我是被沥青煮过的枕木

我是藏胞悉心酿造的酥油茶

我是万般虔诚洁白无暇的哈达

——唐古拉

我魂牵梦绕头顶青天的坦然

我匍匐叩拜不敢仰视的璀璨

我要牵你衣襟

神游二十一世纪的童话

我来了,唐古拉

  

我是嘴唇干裂时的一滴甘泉

我是弹尽粮绝时的一团给养

我是精疲力竭仅存一息的青鸟

——唐古拉

我身穿孟姜女缝织的寒衣前来探看

我向往轻尘不扬纤萝不动的圣境

我一无所有追随你

向远方延伸的生涯

我来了,唐古拉

  

为了一睹你亘古未变的丰姿

为了一个水滴石穿的童话重见天日

为了证实人类还有

不靠谎言生存的绝美

——唐古拉

你千万不要舞动钢浇铁铸的裙带

你大可不必垂青金镶玉砌的奢华

你的天真你的自然你的不被诱惑

拜托了,唐古拉

 

纳木错

 

顷刻,如烟往事随风而去恍若隔世

红尘路 遗留在纳根山口的另一端

比想象中的天堂更靓丽 更空灵

穹窿云绕 雪山怀抱

深藏逼人的神秘

纳木错 纳木错

天尽头镶嵌着的

一颗光前裕后的明珠

 

湖水幽蓝幽蓝跃动蓝宝石的光焰

仙女仿佛流连湖底湖面

往来袅袅飞天

世界海拔最高的湖

人类最壮丽的画卷

一尘不染 无与伦比 骇世惊天

纳木错 纳木错

不近人间烟火

固守着绝美脱颖超凡

 

没有半点矫揉造作 人工斧凿

实实在在 触手可及 决非海市蜃楼

难以割舍 依依惜别 回首 再回首

一切都变得洁净空幽 心平如镜

纳木错 纳木错

魂牵梦绕 刻骨铭心 红尘千帆过尽

 

纳木错 这般柔情蜜意绵绵啊

纳木错 今生此去何还……

 

雷 春

 

致灵秀罗山旗袍协会的女儿们

 

纵横……纵横……

一场久违的视觉盛宴,

悠长……悠长……

美丽的遇见……

伴随着悠美的筝乐。

北江南女儿们,

撑开了油纸伞。

风格各异.色彩斑斓,

呵护着民族的精华。

展示着中国的经典。

 

闲暇的时光,

在袅袅香风飘染下

灵秀罗山女儿们

轻吟浅唱,

展示现代俏丽

唯美的内涵……

 

四季轮回的时光,

灵秀罗山的女儿们。

叹息.年华老去渐渐,

彷徨.淋湿了憔悴的岁月,

忍受.寂寞颠簸辛苦和茫然。

 

感动因为发现,

朦胧里……

华丽.古朴,

沉静婉约.魅惑的你

己定格在灵秀女儿们心甜

在浩淼魅影里

流连……流连……

 

于亿万人中寻亿万年,

多少次独游魂牵梦萦

美丽的遇见,

 

古典隐含着性感

灵秀罗山女儿们:

艳如一阙花间的诗韵,

隽秀轻盈款款,

高挽云髻淡淡黛眉,

摇曳生姿,

一领一叉一窈窕,

内修外敛……

 

耳畔点睛珠坠,

散发丝丝缕缕千年幽香静婉,

仿佛水墨温婉步履珊珊,

惊鸿一瞥薄嗔微羞,

风情万种凝固永恒的意愿,

 

一切恍若梦,

趆过岁月的屏障,

清理了残缺的记忆,

了却了陈年的伤痛,

和枯寂的容颜,

中华经典民族的精髄,

才是守候夕阳深邃的湛蓝,

灵秀罗山女儿们的画卷……

 

李必胜

 

迟到的表白

 

你象一缕清风,

吹过了春天,

我已汗流满面,

且泪水涟涟。

 

你象一片白云,

飘向了天边,

我己茫然无措,

且彻夜难眠。

……

 

春天会回来么?

须等三百六十五天;

白云能见到么?

须重返眼前。

 

请让我约定,

楚楚动人的你,

清波湖畔,

崎岖道边,

鲜花盛放,

绿荫映掩。

 

情,

不需太激;

语,

不需太粘,

期待着,

重叙旧好,

哪怕瞬间,

……

 

让温柔的春风,

饱满我的心田。

让圣洁的白云,

永据我的眼帘。

让我乖乖地,

继续,

听从你,

喃喃絮絮;

任凭你,

指指点点,

……

 

诗词解读

 

李树喜

 

诗者的风范

 

——蔡厚示先生《二八吟稿》代序

 

    岁末年初某日,88岁高龄的诗界前辈蔡厚示先生打电话给我,要我为他的诗集《二八吟稿》作序。以后生晚辈为泰斗级前辈作序,吾不胜仓皇。正欲推脱,厚示先生连声喊我“学弟”,说他和我先后就读北大,还都是邓广铭先生的弟子,同出燕园,气息相通。前辈提携后学,情真意笃,推脱无计,自当应命。

    我自幼习史学诗,深慕古今诗词大贤。屈宋陶谢李杜苏辛之辈无缘与之游,幸与当今诗界众多元老巨匠为师为友,其中最为仰慕者就是蔡厚示先生。古贤年代久远,其形象皆如画像,千人一面;当代名家却各具风采,历历在目。而人们心目中最具文人风雅、最具诗人形象、足以为范的就是蔡厚示先生。你看他,八尺男儿,伟岸如山,沉厚若谷,和煦如风,柔情似水。“佛生”之禅,“艾特”之特,“雪轩”之雅,浑然一体(注:蔡厚示,字佛生,笔名艾特,室名玉雪轩)。于天然中展显出诗人的本真与气格。

    诗者言诗。蔡老诗词创作越过半个多世纪,题材广阔,收获极丰。时代风云,社会变迁,曲折磨难,咏物怀古,哲思感悟,朋友酬答,心路历程,相思爱情,都纷然入诗,各著光彩。“题林锴、刘征、陈萍合作《三友图》”写道:“怪石孥云竹几竿,红梅一树色斑斑。青松更踞山头立,始信人间重岁寒”。此间,云、石、梅、松,傲然山巅,岁寒未凋。这,既是一位老诗人的曲折奋斗史,又可视作一部当代社会史与诗词史;史有所阙,诗以补之,谓之诗史。如此成就,蔡老并不满足,他“不贪人后尊诗老,但冀身前远俗氛。朗朗乾坤宁畏鬼?胸中海岳走千军。”确实,诗人胸中有乾坤海岳、大漠雄风、晚霞朝露,万马千军。携来清气,运诸笔端,当然便得好诗。

    诗如其人,大凡诗人都是性情中人,诗贵真情。蔡老被公认是诗界最真情、最多情的一位。朋友情,师生情,诗友情,襟怀坦荡,真挚无瑕。尤其是亲情、爱情,至诚至笃,刻骨铭心。我们所见集中几十首幽婉缠绵的爱情篇章,当是蔡诗中最光彩动人的部分。“四月芳踪竟未归,鹃声彷佛是耶非?从来天意与人违!五十一年伤逝水,无穷余恨对斜晖。春寒恻恻渐侵衣”(浣溪沙·悼亡妻)。诗人对“十年两隔意茫茫”的“梅娘”,未能忘,每思量,可谓曲曲深婉,句句沾巾。又一次走近梅娘墓,诗人已老,步履蹒跚,但痴心未泯的还是那位才郎,“步履盘跚卿莫笑,来前确是旧中郎。”泫然哀婉,细微凄美,令人心动者三,以致不忍卒读。

诗如其论。蔡老作为诗坛前辈,青年导师,对诗界动态和诗词理论颇多关注,多有阐发。他与时代同行,笔墨跟随时代,旗帜鲜明地主张诗词应当“持正求变”。即求正须守其本,容变必出其新。并身体力行,颇多拓展。赏读这位耄耋老人半个世纪的诗作,总觉春风扑面,生机盎然。

    蔡老的诗词主张,还集中表现在一组七绝“论诗”中。

    强调真情与诗性,突出创意与出新。蔡老指出,“屈陶李杜名千古,首贵真情非假情。”又说“天然好语足怡神,春草池塘见性真。雕绘徒增庸俗相,陈言力去味弥新。”告诫为诗要不拘一格,各展性情。“一似林花春又秋,诗词风格任神游。雄豪婉约皆珍品,不袭他人自一流。”尤其“不袭他人自一流”句,当是前人“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着”的诗化升级版,可谓一语破的,至理名言。

蔡老性情洒脱无羁,充满灵性、幽默和魅力。他与人友善,不拘细节,爱才惜才知才。是青年的知心朋友。他喜欢童言无忌,我们热爱白发童心。无论和他一起旅行,开会,谈诗或聊天,他都口若悬河,不知疲倦,吞吐珠玉,妙趣横生;无论大小场合,只要蔡老在,就如沐春雨,如坐春风。欢声一片,乐何如哉!与之相处相交,真是一种享受。

    蔡老以智慧幽默入诗,更于诗集中每每见之,如“荔湖泛舟”:

   “荔枝湖上荡清波,俊友骚朋笑语和。叶底红妆三两女,轻声唤我老哥哥。”看啊,诗心永在,则诗人不老,这位八秩诗人真是人见人爱的老哥哥。

    又如妻子酣声作响,诗人一时难眠,他不生烦恼却生趣。小诗“闻鼾”是这样写的:“之子鼾声美,贪听损夜眠。韶音出天汉,雪水下祁连。风动隋园柳,波摇太液莲。千金难买得,不费一文钱。”活脱精湛,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说是古今最美妙的“听鼾”诗绝不过分。

    今年是蔡老的米寿之年,他说,人生88岁,可称之为“二八佳人”,他这部诗集就命名《二八吟稿》。童心永驻,堪比二八;老而弥坚,不堕青云。学者诗者长者,诗品人品文品,其人其诗其事,蔡老之声名誉满诗界,远播海外。诗人蔡厚示的风范和形象,就是中华诗词和中华诗人的代表形象。故我有一句诗云:“南国烟花塞上风,骚坛难与古今同。诗人本色觅何处,二八高标看蔡翁。”

    人未老,雄心在,诗还新。蔡老的心迹,在致友人的“八声甘州”中可见,他唱道:

   “莫谓刘晨已老,尚能餐擅饮,不改前容。愿唐骚宋韵,簪笔伴高踪。觅桃源,广开花径,便来人,长此醉春风。功成日,许吾侪去,另上层峰。”好个“功成日,许吾侪去,另上层峰!”愿蔡老更攀高峰,吾辈愿随其后。

 

何怀玉

碧血丹心壮国魂

 

——中华“诗仆”晨崧先生

    晨崧先生爱好文学,尤爱诗词、书画与收藏。1987年加入中华诗词学会,除担任中华诗词学会主要职务外,还兼任中国写作论坛首席顾问,中国青年古文学研究会总顾问,中国大学生文学联合会总顾问,中国诗词书画研究会会长、北京卿云诗社名誉社长、贵州省赤水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内蒙古包头市诗词学会顾问、安徽省笔架山诗社顾问、《中国万家诗》编委会顾问,中国民间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央电视台300集大型电视专题片《共产党员》摄制组顾问,商丘师范学院客座教授等职务。他还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创办了“观园诗社”,担任社长。晨崧先生在中华当代文学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会长。

    一、因爱伤神 激发诗兴

    大凡诗人爱上写诗都是有种种原因的,有的出于愁苦,有的出于愤怒,有的出于穷困,有的出于劳累,有的出于离散,有的出于爱情。古人云“愤怒出诗人”“诗愈穷而愈工”。“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有道理的。司马迁也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仁人发愤之所为作也”。晨崧先生迷上写诗竟然是因为失恋。原来他早年在天津谈个女朋友,长得很漂亮。1958年晨崧被下放到东北大兴安岭漫无人烟的原始大森林里劳动锻炼,女朋友便借口“得了肺结核”离开了他。他在《文缘·诗意·心声》一书的序言中写道:“从此后经常为了弥补精神上的空虚和怨恨而不断地写诗来宣泄自己的激情,慢慢地成了习惯,竟一发不可收拾。不论走到哪里,都带着一个小韵典,一个小本本《简明词谱》和一个记录创作诗稿的笔记本。多年来不论工作多么紧张,出差多么忙碌,生活多么艰苦,或在火车上,或在汽车上,或在饭厅里,或在洗手间,只要有空闲时间就琢磨。最多的是在床头上、睡觉前如不看诗书几乎不能入眠。有时梦中偶得佳句,急忙拉开电灯记录下来,若是梦中佳句未醒,醒后便忘记了,则后悔不已。”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有一首“失恋”词是如何写的。词是步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韵而作的《春华任他飞流去》:        

    雾失苍松,月迷溪渡。宁园望断伤心处。布棚劲草傲秋霜,寒来更怕残阳暮。    萦念荷花,急传尺素。回声合泪无其数。红颜为国效青山,春华任他飞流去。

    词作慷慨悲壮,不因个人感情低落而丧失爱国热情、报国意志。一如作者自己在简析这首词中说道:“我当时的想法是,秦少游是因政治上受牵连被贬而发泄自己的不满,我则是由于失恋而情绪低落来宣泄个人的怨恨,并表示为了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横下一条心,就在这里干上一辈子也不后悔的决心。”因为失恋而迷上写诗,爱情的挫折,并没有挫伤他的报国志向,反而更加激发了爱国热情,奋发有为、献身边疆,无怨无悔。正是因为这次失恋情结,凝铸了他一生为之奋斗不已的“诗业”和与魂牵梦绕的“国魂。”

    1993年,著名教育家、中华诗词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对晨崧先生写诗和做人有重大影响的江树峰老师去世后,他以饱蘸深情和热泪的笔触,写了一首七律: 

清辉梦翰一书斋,情满乾坤志满怀。

论赋谈诗传后世;呕心沥血育英才。

豁然肺腑昭星月;阔静胸襟扫祸胎。

哭我良师辞世去,忠魂回首万花开。

    这首诗对江树峰先生的人品、志向、作为,给予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扬,也坚定了作者继承老师遗志,永传诗坛薪火的远大志向。“论赋谈诗传后世,呕心沥血育英才”,既是对老师功业志行的肯定和赞扬,也是对自己未来事业的勉励和期许。

    二、人如其诗,诗如其品

    晨崧先生认为,诗是诗人生活经历所构成的心灵图画,是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表现,也是诗人品德、修养、学问、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他有一篇有名的文章叫做《作诗做人和诗德》,其中说道:“作诗先做人,功夫在诗外。”“作为一个诗人,既要个人艺术水平高,又要个人品行修养好。这就是诗人的素质,是诗人的诗德。人品好,诗德就好,诗德好,诗品就好。”他说:“爱国,爱人民,有修养,品德好的诗人,像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岳飞等,都在人民的心目中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尽管他们有的在当时那个时代并不得志,甚至被统治者打击、流放,但他们的人品和他们的作品,一代代被老百姓颂扬。”我们不仅要继承古代诗人的优秀作品,更要继承古代诗人的优秀品德。

    当代,中华民族,是处在一个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代,是一个伟大的、壮丽的、美好的、发达的、富强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祖国的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诗人,生长在这个国度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我们当代的文学艺术,我们个人的诗词作品,是反映社会状况的,是通过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灵来反映的。如果我们的思想不纯洁,品德不好,就不能正确认识今天的社会,也就不能正确地反映这个社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陈毅、叶剑英,他们的人品好,诗品也就好。毛泽东《沁园春·雪》和《念奴娇·昆仑》两首词,是举世公认,有口皆碑的人品、诗品俱佳的不朽之作。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也英雄。”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带到雪化时”等等,都是崇高的革命理想,高尚的人格与高超的诗歌艺术水乳交融的产物。我们要继承古代诗人留下的优秀作品,也要继承他们的优秀品德。更要学习老一辈诗人的优秀作品,高尚精神,学习他们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崇高品德,并且要善于学习、勇于继承、发扬光大。

    晨崧先生大力提倡、大声疾呼并多次强调,作为一个诗人应有的气质:“一、诗人要正派。要胸襟宽大,要有广阔的胸怀和远大的目光。登山、写山,要有山的气魄;观海,写海,要有海的宏量。二、诗人要高尚。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有良好的品行修养,要有纯洁美丽的灵魂。要有甘于牺牲自己,勇于助人为乐的精神。三、诗人要谦虚。要有‘二人相聚,有我师处’的灵性,要以‘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态度和大家相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道德的根基打牢了,诗外的功夫学到家了,诗自然也就能写好了。晨崧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华德韵》中写道:

静雅静心幽雅贤,涤尘涤梦荡尘寰。

敬亲敬爱崇诚信;尊老尊仁仰孝廉。

净利净名真善美;纯情纯义泰和安。

儆华儆众光华夏,神韵神奇德韵天。

    全诗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诠释了做为诗人要高尚,要有良好的品行修养,要有纯洁美丽的灵魂。他谦虚谨慎的作风、虚怀若谷的情操,无不让人心生敬佩。他还分析了全国诗人的情况提出“人品好,诗德好,诗品就好”得到了诗词界的一致认可和赞同。他的诗充满了正气,讴歌了时代精神,这是和他的人品修养,道德情操不分开的。

    三、潜心创作、传承国学

    诗是文学艺术的一部分,文学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财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晨崧先生自幼爱好文艺,喜欢读诗、写诗,他每阅读诗词佳作如获至宝,从中开阔眼界,悟出真谛,增长学问。他个人诗词创作的体会是:写诗,见景生情,情蕴腹中,如蚕吐丝,不吐不快,吐后轻松、痛快。当诗写出自己的胸中之妙时,会感到无比的愉快和幸福,是一种高雅的、美好的精神享受。他把“写诗是享受”作为诗观,更是道出了做为诗人对诗词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最朴实的心声。他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其早年写作经历说:“我自少年上小学时就喜欢语文、文艺,爱写些顺口溜、快板词、打油诗等。上中学以后,特别是参加工作后喜欢看小说、读诗词,而且特别喜欢读古典诗词。也喜欢时常写点似诗非诗的押韵语句。记得在部队当兵时就曾写过两千多字的快板书。转业至地方后也写过三千字的长快板书。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模仿写唐诗、宋词之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学诗、写诗的勤奋、刻苦和执着。

    为了提高诗词创作水平,晨崧先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师从江树峰教授。江树峰评价他的作品是:“恣肆豪放,弩拔弓张,词意稳重,气志昂扬。”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弘扬了社会正气,抒发了最真实的情感。他在参加中华诗词学会工作三年抒怀诗中这样写道:

三年广结众诗豪,又植桑麻又砍樵。

霜鬓酣吟重九乐;红心醉唱大千娇。

言无妄发轻骑浪;志不狂谋漫逐潮。

厚德纯情扬国粹,清风明月韵香飘。 

    整首诗把他的品格、胸怀志向叙述得淋漓尽致。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以来,他不仅仅专注于自己的诗词创作,而且还扶持、提携、传授了一大批的诗词爱好者,投入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当中来。他对诗词的热爱以及在诗词理论方面的许多见解,如1998年在海南岛讲学时,曾创造性地提出营造诗词意境,是一个“由意随境高到境随意高的飞跃过程”的理论。 很有见地,使我们获益非浅。

    晨崧先生是诗词界的泰斗,他平生致力于繁荣中华诗词事业,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古典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们诗人学习的榜样。我们有幸结识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诗词界前辈,亦得益于诗词,在北京、合肥、儋州、杭州、北戴河、黄山等诗会活动中,因诗结缘,由缘生敬。他恺恺而谈,平易近人,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阐述了作诗的理论与技巧,使我们在诗词的创作之路上又向前迈进一大步。他的诗品、人格、德操,深深地震撼着、影响着我们。有一位诗友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打开晨崧先生的赠书,那简单的赠言发人深省:“真诚的友谊,纯洁的感情,平等的地位,共同的心声。”我们应当向老先生学习的不单单是诗词的创作,他身上所体现的谦恭平易、无私奉献的品德,对党、对人民、对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都是我们应当好好学习的。”这实在是肺腑之言。

    晨崧先生自1958年开始从事格律诗词的创作以来,已写有格律诗词五千余首,并出版有《流暇轩凝萃吟草集》、《晨崧诗词选》、《晨崧千首诗选》和《忘年情义最深长》《文缘诗意心声》等诗文集。多次在全国各家报刊杂志发表诗词作品和文章,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专集、辞书、辞典和碑林,有的被陈列馆收藏。曾在国际文化艺术协会台湾分会举办统一命题、统一韵律的“世界诗友万人联谊征诗大赛”中获金牌奖。在国内多次诗词比赛中获多种奖励。从事党务工作多年,有一定的政治工作经验。曾参加编写《机关党的工作手册》(辞书)。曾在”思想政治工作征文”和”机关党的工作征文”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和领导干部优秀论文奖。2002年获炎黄文化研究会授予的“对国际龙文化发展有突出贡献金奖”。2015年获 中国萧军研究会授予“华语红色诗歌终身成就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诗词创作中,曾获中央宣传部的“百诗百联创作”一等奖。晨崧先生为传承国学、弘扬国粹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甘做诗仆、默默奉献

    晨崧先生把弘扬国学、繁荣文艺当作己任,以光大汉诗、振兴诗教为出发点,以诗仆的身份和心态,为发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默默地奉献着。为了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发扬光大,让中华诗词真正走向大众,向全国普及,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多年来奔波行走在中国各省、市的诗词机构、诗词之乡建设中。他先后担任中华诗词学会组联部主任、会长助理、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务,组织召开了十几届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并为大会秘书长组织召开多次诗词骨干,秘书长培训会议。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中华诗词组织的发扬和壮大,为中华诗词理论研讨、诗词活动开展,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做出卓越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晨崧先生的组诗《我是诗坛一仆人》这样写道:

(一)

人有精神诗有魂,学诗先学做诗人。

行仁播德当诗仆,浩气纯情一片心。

(二)

人有精神诗有魂,诗魂赋我赤诚心。

名财利禄皆腥秽,甘做诗坛一仆人。 

    晨崧先生给“诗仆”下的定义是:全心全意从事诗词事业,以繁荣诗词为宗旨,以为诗词界和诗人服务为己任。他还有一首《晨崧倡诗风》(新声韵): 

冲霄大韵弄波澜,积善凝慈铸爱源。

作事做人德尚美,兴仁行义道崇贤。

好言半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

我敬诗坛天下友,和谐相共绣河山。

    晨崧是这样说的,是这样倡导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身居高位却从不自傲,博学多才却从不自夸,一直站在诗仆的位置上,热心为全国的诗词组织和诗人服务。当他知道自己家乡要组建诗词学会的消息后,即多次和县诗词学会的创建组织者伊世余先生联系沟通,并亲笔为会刊题写书名。《阜城诗词》创刊号,开篇便是他为阜城诗词学会成立而作的七绝: 

阜城沃土美家乡,百姓豪情万仞光。

一得清凉江水意,诗人大韵铸辉煌。

    当读到《阜城诗词》后,晨崧先生在表达欣喜和祝贺的同时,对诗友们的作品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表示随时可以回家乡和诗友们交流,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诗词创作规律,提高创作水平。

    据《大家、大爱、大德:晨崧印象》一文记载:晨崧先生曾多次到家乡阜城县诗词学会讲学。有一次,会前和几位领导共进早餐。喝完一碗粥之后,县诗词学会会长伊世余先生给他盛粥。晨崧感慨地说道:“我已经吃饱了,但是粥还没喝够!还想喝!家乡的饭哦……”。诗词讲座持续近两个小时,讲者滔滔不绝,听者津津有味。工作人员数次给嗓音发哑的晨崧先生倒水,我们没看见他喝一口。晨崧先生还要到山西讲学,不能在阜城过多停留。回京前,先生再三表示说:“大家什么时候需要他来讲课,只要一个电话。从北京来三个小时,回三个小时,往返一千里不算远!不需接送,不需招待,喝粥就好。”

    五、推行诗教,改革诗韵

    让中华诗词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在青少年中开展诗教活动,是中华诗词学会1998年提出来的,1999年、2000年中华诗词学会先后在武汉、深圳召开全国十二、十三届诗词研讨会,积极倡导诗教,得到全国教育部门的领导同志支持,和全国各地学校老师的热烈响应。晨崧先生作为中华诗词学会主要负责同志,在制定诗教决策和开展诗教工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在《关于中华诗词走向大众走进校园---学习<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心得》文中说:“现在,中华诗词学会就中华诗词走向大众、进入校园这个主题,抓了16个点,分为三大类:一是,创建诗词进入校园诗词教育先进单位;二是,创建诗词之乡、诗词之村、诗词之县;三是,创办全国范围的中华诗词培训基地。我是负责这三项工作的具体工作人员,我很有信心。......我相信中华诗词学会,各省市、各地县的诗词组织,全国的诗人都重视这件事,很快,中华诗词事业就会呈现出一个朝气蓬勃、波涛滚滚、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全国沸腾的大好局面。”

    他参加了杭州首届全国诗词之乡先进单位经验交流会议,并连续担任了杭州会议、南京会议、娄底会议、淮安会议、望奎会议、宾州会议等六个诗教经验交流会的秘书长,以及第十四届合肥、第十五届儋州、第十六届赤壁、第十七届北戴河等全国诗词研讨会的会议秘书长。还亲自考察验收了常德、淮安、黄梅、广元、赤壁、儋州、昌邑、涟源、靖安、安义、滨海、阳江、抚宁、永城、彰武、公主岭、肇源、科尔沁等一百多个诗词之市、诗词之乡,考察了五十多所大、中、小学、及常德诗墙、哈尔滨监狱、满城县医院、河南酒厂等近百个诗教先进单位,并为许多诗词之乡、诗教先进单位授牌、揭牌。在诗词之乡、诗教先进单位的考察中、同时进行诗词教育、做重要讲话、专题讲座、或讲诗课,或接受当地领导同志邀请作与诗词有关,与当地历史、人文素质有关的专题报告。他曾多次在讲话或专题报告中说,诗词文化艺术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诗词事业能反映时代的脉博,能反映人民心声心愿,能激励和振奋人民的精神。中华诗词不仅是中国的优秀传统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载体。它是社会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积极因素,是社会走向繁荣、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有一次,他应长江水务局党委书记黄强同志的邀请,在武汉长江水务局全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作报告时说:“有一位老农民说,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是走路,没有文化的餐饮就是吃饭。我今天在这里要说:没有文化的长江,就是流水!”然后他详细讲解了长江的历史,长江作为中国的“龙”,长江的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巨大贡献!得到大家的高度好评!晨崧先生对全国各地政府支持建设“诗词之乡”的举动,给予极大地肯定和鼓励。为了贯彻中华诗词发展纲要,使中华诗词能够早日走进校园,他又在奔走各大、中、小学校园之时,从多个方面对老师和学生们讲述中华诗词走进校园是时代呼唤、是国家需要,是在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12年6月19日晨崧副会长应哈尔滨《丑石》编辑部邀请到哈尔滨监狱,在服刑人员“诗词部落”做了一次特殊的诗教工作,他在与服刑人员座谈时说:“今天的座谈会,是一次纯粹的诗人之间的座谈会。在这里,不存在身份的差别,有的只是诗人的情怀和友谊。”一席话,让在场的服刑人员倍感亲切。接下来,哈尔滨监狱服刑人员“诗词部落”的代表们纷纷发言,畅谈诗教对自已的影响,以及自已对诗教工作的看法。

    《丑石》报刊的编辑人员在发言中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哈监开展的诗教工作,那只能是---伟大的灵魂工程。”大家认为,哈监开展诗教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在哈监范围内,更在于哈监在全国监狱系统率先提出了“大墙诗教”的全新教育改造理念,并付诸实践。哈监 “诗词部落”的会员周荣贵在畅谈诗教工作对自已的影响之后,即兴赋诗一首:

诸君一路洗风尘,爱洒方城一片心。

欲问学诗何所获?强知塑品净灵魂。 

    表达对各位领导不辞辛苦来哈监指导诗教工作的感激之情。接着,“部落”会员杨秋江即兴填了一阙《一剪梅》,“部落”会员邢晓伟也跟着赋诗一首。一时间,雅韵声声,诗词朗朗。

晨崧副会长对三位服刑人员即兴创作的诗词给予高度评价,并当即乘兴步周荣贵的诗韵,和了一首诗:

谢君祝语浥轻尘,诗友深情一片心。

丑石园中新景色,更将仁德铸灵魂。 

    然后,他亲切地对参会的服刑人员说:“诗歌让我们相识,这种缘份是诗缘。诗友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诗友之间的感情是纯洁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坚持学诗、写诗,早一点走出这个地方。到了大墙外面,我们仍然是诗友………”一番朴实的话语,感动了在场所有的服刑人员,更激励大家继续用诗歌书写人生。

1998年,晨崧先生在海南讲学时提出:“诗韵改革,势在必行”的观点,建议以普通话为基础,参照新华字典、历代诗人和各地使用的韵书,搞一个诗韵字表、韵典,作为规范诗韵的范本,并报请国务院批准,成为“钦定韵典”。2011年,又在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研讨会上,再次提出这一主张。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晨崧先生在《关于当前诗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中的第二问题“关于诗韵改革”中说:“诗韵改革势在必行。自古以来,不同时期押韵及韵的标准不同。唐代以前是按口语押韵,到了唐代出现了《唐韵》是由切韵发展来的。于是唐代有了标准。到了宋代,唐韵改为《广韵》。到了元末,许多音韵合为106个韵,一直用到现在,叫平水韵。”说明诗韵和语音 一样,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韵书和用韵标准。并举了许多事例说明诗韵改革的必要。“文字有变革,语音有变化”“用现代话,说现代事”。

    他还说:“许多诗人、词家、音韵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出了不少新韵韵书、韵典......但现在新韵各地还不统一,还没推开。新、旧韵混用现象严重,要加以引导。”“如今我们有全国统一的文字,有全国统一的普通话,统一的声韵,可以而且应当用现代的语言,现代的声韵写诗。”

    中华诗词学会曾提出:可以使用平水韵,也可以使用新声韵写诗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但两韵不能混用。得到全国诗人的响应。晨崧先生在创作中,要求既坚持正确地讲究字声平仄的严肃性,又坚持“邻韵通押”的灵活性,如:“东、冬” 通押,“江、阳”通押,“波、歌”通押,“庚、青、蒸”通押,“真、文、侵”通押,“寒、元、删、先”通押。同时坚持同韵中的“阴平”、“阳平”通用。这种严肃性和灵活性,保证并增强了诗句平仄、诗韵的协调、流畅和美感。

    六 、诗风淳朴,情怀无限

    细品晨崧老师的诗,犹如品一杯纯正的苦丁茶。一品微苦,再品微甜,三品回味无穷。而后便是无穷尽的想象涌入心扉,那难以言表的激动贯穿经络,引得神思飞扬,让人登高望远,涉远及空,临空而忘我。例如:

    沁园春·赞国家发改委诗词协会兼赠马凯名誉会长 

    三里河滨,叠巘琼楼,紫阁辅台。看良臣硕彦,欧苏韩柳,五车学富,八斗奇才。名辩雌雄,事功彪炳,文望尊隆谐韵裁。咳唾处、竟金珠碧玉,滚滚东来。  神州瑞世唐槐,承华翰、红梅倚俏开。携青囊春暖,渴尘万斛,甘棠善政,冰柱萦怀。泣鬼惊神,蒲鞭示辱,鸣凤朝阳灿九陔。多豪迈,振冲天羽翼,横扫阴霾。

    这首词咋看,为一首普通的赠词,但是细品才知,晨崧先生文笔苍劲,功底了得!整首词从“三里河滨”开始,一直到“滚滚东来”,用词层层递进,从而渐入佳境,直至最后的气势磅礴,浑然天成。而后笔锋一转“泣鬼惊神……横扫阴霾。”让此词不但一直保持宏大的气势,还让这种气势逐级递增,直到浪遏千丈,令人惊叹不已!此词贯通古今,构思精巧,用词稳重熟练,又言简意赅,既成功地赞赏了别人,又充分地展示了自己身后的文学功底,真可谓是“五车学富,八斗奇才”呀!又如《赠纪检监察干部》: 

淳情正气满胸怀,铁笔生花仗义开。

腰挂龙泉三尺剑,阆风慈惠扫阴霾。

    此诗从起笔开始就给人以正气凛然的感觉,到“腰挂龙泉三尺剑,阆风慈惠扫阴霾”,形象而不失风采地表达了自己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赞许和支持。而后,“乌纱一顶抖雄风,”进一步的描写干部的职责和节操,“依律澄清千障雾,天生专为不平鸣”表达了他要歌颂的人,同时也寄托了先生自己希望干部廉政的情怀。更有“ 恫瘝在抱惩魔宄,为党廉风仗剑鸣。”这些诗句,看似不动声色的普通描写,其实不然。晨崧先生用词恰当,语言凝练,诗风稳重,耐人寻味,寄语深远。

    晨崧先生是1978年恢复中央纪委工作时,最早参加中央纪委的工作人员。多年来对纪检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当《中国纪检监察报》创刊后他写过一首词:  

六州歌头·祝贺《中国纪检监察报》创刊 

    金秋时节,国庆续重阳。洪潮涌,旌旗奋,舞霓裳,醉琼浆。喜报章新创:贺新诞,开新面,辟新壤,谱新曲,唱新腔。正本清源,铁笔描青史,横扫荒唐。教笙歌翰墨,播德布八方。协奏宫商,护船航。  为宏图壮,驱邪恶,扬正气,颂甘棠。海瑞胆,包公脸,斗贪狼,佑贤良。更倡廉惩腐,翻珠玉,辩雌黄。缚奸宄,洗沉冤,爱情长。念念恫瘝在抱,解民愠,富国兴邦。看晴空万里,十二亿英姿,大步康庄。

从这首词的创作,可以看出他对纪检工作的热诚、希望和信心。他经常在这个报刊上发表诗词作品,歌咏纪律检查工作,表扬纪检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得到好评!更甚者,是在他的《观园诗社》里,还创办了一个《观园集咏》诗刊,为大家创作诗词、抒发情怀、歌颂纪检工作,搭建了平台,为配合、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作出了贡献!

    诗,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为诗人,创作作品时的首要目的,是以诗作为媒介引起读者共鸣,这就要求作者的诗,读来易懂,懂后获益。晨崧先生不但善于挖掘生活中的题材,还把这些题材运用于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朴素易懂,又获益匪浅!例如《三劝君》:

    一劝:“劝君莫发昏,君亦是凡人。任尔权威重,依然做鬼魂。”二劝:“劝尔莫歪心,操行作善人。权威无限大。死后亦焚身。”三劝:“忠言再劝君,且莫黑良心。权势咄咄重,阎王不饶人。” 

又如《拒腐防变论》:

金钱美女夜光杯,商海无涯浊气吹。

官质民风污秽处,几人着意说惊雷?

 

 再如《赠马鞍山周志生同志成功》:

谁人不晓马鞍山,我更钟情敬俊贤。

灿灿钢花腾富浪,流光益处壮华年。 

    这些诗读来朗朗上口,不但道出了诗人的心声,也道出了广大民众的心声。紧跟时代,接地气,而且形象地表述了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和对奉献者的诚恳赞美之心。晨崧先生用词信手拈来,诗风淳朴,情真意切,感动人心。又言简易懂,符合大众欣赏的口味,还能引起读者共鸣,激发正气之风,弘扬中华美德,给人以警示。同时也表现出晨崧先生对社会的关注,对国家的关爱,和对己、对人都做出了做人的标尺:“一世操行作善人,劝君且莫黑良心”。充分体现了晨崧先生是一个胸襟宽广,心怀天下的诗人!

    我们在欣赏古人的诗也好,现代人的诗也罢,会发现,很多诗人总是一种风格,久而久之,读多了,便能揣测其风格。但是,读晨崧先生的诗词却不是这样。他的诗品风格多变,不拘一格。他的诗有时像行云流水,洒脱飘逸,例如:“千百冰城七步才,满怀憧憬唱诗来”有时恣意豪放,不拘小节,例如:“巧剪春风裁妙句,搅动乾坤振九陔”有时如春风拂面,温暖柔和,例如:“春城七彩妙香花,水色山光映碧纱”有时像一盏清茶,味淡意浓,例如:“萍飘海外泣蹉跎,一代传奇逐世波”有时泼墨千里,活力无穷,例如:“耄耋吟诗讴盛世,天河回首更高歌”。晨崧先生驰笔轻重有度,技法水到渠成,用语毫无雕琢之迹。用词信手拈来便成佳句。看似轻松,实则显示了先生渊博的学识,厚德才能载物嘛! 

    著名学者,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星汉在2001年12月13日给晨崧的信说:“晨崧先生:近安。非常感谢赠书、赠诗。今天下午收到,我很高兴。大著在海南就读过一些,我非常佩服。您是真正的诗人。佩服之一是您写大题目不见标语口号,驾驭自如;小题目能出大意思。您的改革诗韵的看法,我完全赞同。您的文章活泼、幽默,读者很容易从中受到启发。愿明年再见。我佩服您。浮言不陈。即颂吟安,星汉上。”书信对晨崧先生的人品、诗品、文风及诗韵改革观点非常认同和赞赏。

    晨崧先生就是这样一位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学者,他所信理的“天无私盖,地无私载,我无私心”,值得我们每一位诗人去借鉴。他的德操,他的品行,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愿我们的诗人都能像晨崧先生一样,甘心做一个“诗仆”,为繁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为振兴中华诗词事业做出毕生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

最后,谨以一首七律表达我们对晨崧先生深深的敬意!

凝聚丹心铸国功,一身正气意无穷。

漫从人品修诗品;还向文工鉴德工。

情寄山河歌咏志;胸怀日月目追鸿。

举旌直上云霄路,承继中华万古风。

 

吴华山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读白居易《琵琶行》试谈好诗与

人民情感相融的基调

    唐·白居易在《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中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他自己写的这首巜琵琶行》便是广传人间的好诗。这首诗的好是多方面的,最为当今诗词创作者所需要的,是与人民大众情感相融的基调。

巜琵琶行》的基调是什么呢?我们从此诗的开首与结尾以及中间对琵琶女的形象塑造着力于她的内心较为明显看出,便是诗中所说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情之意。

    此诗所写,正如其巜序》中所说,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与感受。首二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曲曲传出的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与后二句“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遥相呼应。中间着力塑造琵琶女的形象,从表层到内心,层层展开。“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通过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接着“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表现了她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总之,通前至后无句无字不蕴含着琵琶女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两相交融的“天涯论落”的情思基调。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或许是,以意寻象,以象明意,这是写诗的一种路数。但还应看到,白居易的诗,大多是写人民大众的,如他写的名作巜卖炭翁》中名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便充分体现出与人民大众情感相融的基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中说:“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指明了创作就得要努力培养和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古为今用,研读白居易巜琵琶行》,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是会有一定帮助的。古为今用,重点在用,用在对于创作关节点上。这里的关节点,便是与人民情感相融的基调。基调,通常讲的是音乐作品中主要的调,作品通常用基调开始或结束。在诗作中,就是诗句里蕴含的意绪情调的性质。一首好诗如一篇好的音乐作品,总是有基调的,基调决定了一首诗的意境,不同的基调,构筑成不同的意境。一般诗者重视意境,却忽略了基调,甚至不知基调是什么回事。简单来说,基调就是主要精神,基本观点。人们常说,这部作品虽然有缺点,但它的基调是鼓舞人向上的。对于诗创作来说,尤其是要写出好诗,是不可忽视的。

    不妨再举一例。唐·李白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首句是写听到王昌龄被贬的时间是暮春三月。如果写成“正当三月到来时”时间清楚,读来顺畅,却失去了基调,成为非诗的表述。或者写成“杂花生树听莺啼”,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暮春三月典型景色,既有时间,也具情调,但这与同情王昌龄被贬的基调正好相悖,反而破坏了这首诗的意境。可见写人民大众的诗,便得要与人民大众的情感相融。白居易把巜琵琶女》写得震撼人心,是因为他有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亲身经历。李白把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得打动人心,是因为他与王昌龄有着相同遭遇的友情。可见基调的得来,绝非是作者提笔时,一时想与人民情感相融便相融,想写成好诗便是好诗,而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如同与自己父母兄妹的情感相融相洽一样。由此可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从深层次理解,须得要扎根在人民的心中,与人民的情感相融。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诗艺漫谈

 

欧阳鹤

 

创作诗词精品中要正确处理的

几个关系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并提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无疑也是对我们诗词界的最高要求。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中华诗词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即提出了“实施精品战略,繁荣诗词创作”的要求,并指出精品力作的主要标准,是时代精神、先进思想、真挚情感与艺术感染力的高度统一,与“讲话”精神是完全吻合的。多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讲话”中列述的种种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务必收到更好的成效。

    我认为诗词要出精品,首先要摆正认识,处理好下面几个关系:

    一、 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当然重要,因为它是首先被人类感官所接收而产生直觉的力量。韵的和谐、声的抑扬、语言的文采,对仗的精美、章句的排列等都是诗词的艺术形式,它能给人以愉悦和享受。但这只是浅层次的,而深层次的则是作品的内涵,因为它可以进入人的思维,从而激发人们的感情、意志和理悟。诗词内涵应当健康向上,弘扬真善美、道德情操、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能触到人们的心灵深处。只有精湛的艺术形式和精深的思想内涵高度统一才能写出诗词精品。

    二、 高雅与通俗

    中国文学史自古就有“高雅”与“通俗”之分,即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高雅”是指那些高贵雅致,需要有专门知识才能欣赏的文艺,其优点是经过文人的深思熟虑,精雕细琢,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层次,其缺点是曲高和寡;“通俗”则是指不需要专门知识,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文艺,其优点是接近人民群众,能够反映他们现实的生活和情感,群众喜闻乐见,其缺点是容易出现在艺术上缺少打磨,思想深度不够等问题。高雅和通俗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的,都有其存在的地位和价值。两者也可以互通,即雅可涵俗,俗能通雅或雅俗共赏。高雅和通俗艺术都可成为精品、成为国粹,诗词中高雅者如离骚、汉赋、李杜诗、苏辛词等,通俗者如诗经中的风 、白居易的歌行、元曲等,都有传世之精品,当代诗词高雅者如宋祖棻的涉江词,通俗者如聂绀弩的诗,也都无愧精品之誉。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界定范围,不能越线,高雅艺术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让自己锁在象牙之塔中,活在虚幻之梦中;通俗艺术要遵守道德准则,更不能藐视法律,“讲话”所言“要通俗,不要低俗’,即此之谓也。

    三、 共性与个性

    任何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共性存在与个性之中。诗词特别讲究形象思维,即用生动活泼、有境有情、有血有肉的个体形象去感染人,而不是向人说教、讲道理。可以说:个性是诗词的生命力,是作品创新的根本。“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的“抄袭模仿、千篇一律”和“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等问题,在诗词创作中并非少见,尤其在政治诗、颂体诗方面仍较为突出,这是我们今后要力求进一步解决的。

 

金志勇

入 声 刍 议

 

    中华诗词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经历了由“万马齐喑究可哀”变为“丽景早春时”的过程,当前正从复苏走向复兴,面临着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但是,当代诗词界还不能够真正地轻装前进,还有包袱。这包袱中有两个多年来一直困扰和拖累中华诗坛的“结”,一个是旧声韵与新声韵打成的结,一个是入声自己扭成的结。这两个结一大一小,形成合力,共同阻滞中华诗词的健康发展。当然,归根到底,两个结也就是一个结,入声只是旧声韵属下的一个“特别分子”,这个小结附着于大结,靠着大结的存在维持自己的身份,同时又巩固和加强了大结的存在。依笔者的观察和认识,新旧声韵这个结虽然大,但它是个“活结”,入声这个结虽然小,但它是个“死结”。顾名思义,活结是“有解”的,是可以解开的,死结是“无解”的,只能被放弃,被搁置封存。说新旧声韵这个结是活结,很好理解,因为事实上这个结正在被解开:旧声韵正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改革”,正在向以普通话为标准的现代汉语的新声韵看齐,靠拢和让位;新声韵有着鲜活真实的生命,并且已经有了法律依据——2001年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更早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同时也有了基本定型的规范,如《中华诗词》2004年公布的《中华新韵(十四韵)》。然而,现实的另一个方面是,这个解结的过程还是艰难的,缓慢的,旧声韵仍然是中华诗坛事实上的“主旋律”,是新旧声韵这个“双轨”的“主路”,新声韵要变“辅路”为“主路”乃至最终取代旧声韵,还远非易事。而在这个艰难缓慢的过程中,入声这个特别分子起到了旧声韵的“铁杆卫士”的作用。长时间以来,中华诗坛有一个人们见怪不怪的现象,这就是,每当新老诗词爱好者讲到旧体诗的声韵时,入声总是大家讨论的一个重点,成为大家纠结的一个难点。可以说,入声就是旧声韵生存和延续的一个标志,如果中华诗坛肯于把入声这个死结束之高阁,那么旧声韵的最坚强的卫士就下岗了,旧声韵的最坚固的堡垒就陷落了,旧声韵也就真正回归为旧事物了。鉴于此,本文不探讨如何解开新旧声韵这个大结、活结,只专论入声这个小结、死结。

     一、入声是什么样的

    笔者曾经向多位资深的诗词作者询问入声的语音特点,得到的回答都只是

   “短促”二字。昔时,领袖说过,只有了解帝王将相才能批判帝王将相。如今,说到入声,我们恰好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虽然,对于以普通话为标准的现代汉语来说,入声已经是“俱往矣”了,但是既然我们还有必要讨论它的存废,那就还是要对它有所了解,然后才好做断言,盲目地坚持使用和不讲道理地主张停用都是不可取的。

    那么,入声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古人是这样描述的:“入声直而促”(唐代)、“入声短促急收藏”(明代)、“入则诎然而止,无余音矣”(清代)。笔者认为,用现代语音学的方法来讲述,入声的定义应该是:当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失去爆破的爆破辅音收尾(作韵尾)时,这个字读出的声音就是入声,这个字就是入声字,它的字调也就称作入声。所谓爆破辅音,就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塞,然后冲开阻塞发出爆破声的辅音;[p]、[t]、[k]这三个辅音在发音时就是气流分别受到双唇、舌端与上齿龈、舌后与软腭的阻塞,然后冲开阻塞发出爆破的声音。所谓失去爆破,就是爆破辅音在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塞而急促停止,不冲开阻塞,不发出爆破的声音;作为入声字韵尾的[p]、[t]、[k]就是这样失去爆破的爆破辅音。古人所说的“急收藏”、“诎然而止,无余音矣”,就应该是在描述这个失去爆破的情景。现代中国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把入声字中[p]、[t]、[k]的发音过程描述为“只有成阻,持阻,而没有除阻”,应该也是在描述它们失去爆破的情景。所以,古时的入声字,如“叶”、“别”、“国”,应该是读作韵尾失去爆破的[yep]、[biæt]、[guk]。在古汉语数目众多的入声字中,无论一个字的声母(辅音)和韵母元音是什么样的,整个字读音的收尾都具有上述语音特点,而这个特点又是入声字独有的,其他任何非入声的汉字都不具有。这也就是说,入声的语音特质在古代汉语的语音体系中是一种另类的现象。笔者说入声是旧声韵中的一个特别分子,也是基于这种情况得出的结论。现代中国人比较难于了解和模拟入声字的实际读音,更难于把它们运用到流利的口语中,不但是因为它们的存在距今久远,而且还因为它们的语音特质与今人的语音习惯相距甚远。

    二、入声语音特质的作用

    1、入声语音特质的作用首先是构成古代汉语语音体系的一个特异现象,使入声成为“另类分子”。也正是由于有这样另类的身份,入声才比较容易被从汉语语音体系剥离,并进而被彻底遗弃。由此可知,入声从汉语中整体消亡并非偶然,而是它的语音特质注定了这样的宏观的必然性。

    2、入声“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塞而急促停止”的特点,使入声字能够产生特别的声韵和情感表达效果。这一点,我们可以借助一些由入声字构成的词语、特别是以入声字为仄脚的诗句和押入声韵的词(如《忆秦娥》、《满江红》等)想象到。但是,由于这种效果对现代人只具有供猜想的作用和纯理论的价值,所以它构不成保留和继续使用入声字的理由。

    3、当以“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塞而急促停止”为特点的入声出现在一个句

子中时,它会起到阻断句子的语流、使其波折不顺的作用,并进而降低言语交流的效率和效果。这种情形,就仿佛在歌曲的一个乐句中间额外添加了休止符一样,使歌唱变得不顺;又如同是在短短的一段小溪中放入了阻挡水流的石头,致使溪流不畅。入声特质的这种作用,应该是使它在汉语语音体系中处于劣势并发生变异的直接、具体和共同的原因。当入声的这种作用表现在诗人要吟诵的不超过七个字的一个诗句之内时,它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就比在日常口语中更加显著了。笔者相信,这个问题,古代的诗人们是不可能感受不到的。

    笔者还认为,这第3项所探讨的问题,应该是最值得引起遵循旧声韵、坚持使用入声字的当代诗词作者注意的。现实中,因为绝大多数作者不了解入声的语音特点,更谈不上正确读出入声字,所以对入声字的使用——从真实声韵的角度讲——是处于盲目状态的。笔者注意到,在古人所写的格律诗作品中,一个诗句之内重复使用入声字的情形是很少见的(少数由入声字构成的词或词组例外,如“寂寞”、“日月”、“白发”等)。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格律部分地起到了限制作用;另一个应该说是古代的诗人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因而刻意避免。在大家熟悉的《唐诗三百首》所收的五、七言律诗和绝句中,我们只能找到极为有限的在一句之内连续或间断地使用超过两个入声字的例子,如“不觉碧山暮”(李白,3个)、“玉玺不缘归日角”(李商隐,4个)。但是,在今人遵循旧声韵所写的格律诗中,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样的例子;而且在这样的例子中,有很多是不自觉地误用了上面第2项所述入声具有的“特别的声韵和情感表达效果”:

日炙骨筋遒(高昌,3个)

栉风沐雨一如常(高从训,3个)

疏忽花睡碧云间(刘庆霖,3个)

襟翻雪色入梅花(刘庆霖,3个)

遥山雪色白云封(刘庆霖,3个)

一台捷达一分钟(丁芒,4个)

玉洁冰清脱俗尘(钟恒波,4个)

一角相思一角情(高昌,4个)

    笔者相信,如果真的按照旧声韵来要求,如果作者或读者真的能够把上面各句中的入声字读出来,那就一定会感受到这些诗句是多么地拗口、其中一些入声字的使用是如何地与诗情不谐。笔者认为,使用旧声韵的格律诗作者要警惕盲目性,避免在一句之内重复使用入声字,防止不知不觉地损坏自己作品在旧声韵中的音韵美和在诗意情感表达上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三、入声字的变异不只是改变字调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入声作为汉字的四个字调(声调)之一,

    是与其他三个字调(或现代的四个,加轻声是五个)有着语音上的实质性差异的。其他三个字调都是以单字读音的高低升降调子来定性的,是在单字语音音素的构成(或者说声母和韵母拼出的读音)之外附加的语音要素,即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依存关系。而入声字调则不然,它是以单字韵尾辅音的发音方法及其造成的整个单字的语音特质来定性的。这就是说,入声(入声字调、入声字)是以入声字特别的韵尾辅音作为存在前提的,有这个韵尾辅音才有入声字,否则就没有了入声字。在入声字变异的过程中,首先是单字的这个韵尾辅音音素被割舍,造成单字的发音方法和语音效果发生改变,失去入声的特质,同时韵母元音和其他辅音音素也可能随之发生某种变化,然后单字取其他三个字调之一作为自己的字调。可见,入声字的变异虽然并不一定是单字的全部语音音素发生改变,但肯定是至少要舍弃一个韵尾辅音音素,因此绝不会是原本的单字读音无所改变而只换一个新的字调就完事了。现在人们常说的“入声派入”或者“入声混入”其他几个字调,其实都是不正确的描述,因为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形。实情应如上述,是原本的入声字扬弃了入声,单字的音素构成和语音特质已经改变,与入声毫不相干了,然后才进入其他字调的行列。那类“入声派入”或者“入声混入”的说法,让人误以为入声字似乎还保留着原本的读音,只不过改用了其他的字调,如今只要再把它拿来,用“短促”的声音(或有人建议的去声)读出,原本的入声字或者它的某种相似物好像就重现了。这样的认识和做法与入声或入声字毫不相干,既无理论的依据也毫无实用的价值和意义。

    四、入声的地域留存

    大家都知道,入声在我国某些省份的方言中至今仍然保留和使用。入声的这种地域留存的情况,是近几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地域差异造成的。地域差异同样也使这些方言保留入声的情形各不相同。笔者不主张因推广普通话而废止方言,但是显而易见,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交流等各方面的发展,社会越来越一体化,再加上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越来越趋向弱势。笔者相信,这些方言所保留的入声字绝对没有联合起来“做大做强”的可能,相反,也只会各自走越来越趋向弱势的道路。所以,即使只在这些方言的使用者中间鼓励写诗填词时保留入声,那也是没有前途的做法,更不用说以方言为依据让讲普通话的人使用入声是多么地不合时宜了。

    五、让入声“守书为安”

    自元朝开始,在我国占主流的北方语音就逐渐废弃了入声。元代所编的《中原音韵》和清代的“十三辙”都已经没有了入声。一种语言的语音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变化,有一些读音甚至完全消失,成为“死语音”,这是很正常的,不独中国有之,不独汉语有之。入声对于普通话和多数北方方言来说,在六、七百年以前就已经成为死语音了。虽然是死语音,但是曾经代表它们的语言符号(入声字)以某种方式存在于有关的书籍之中,供学术科研之用,还是必要的。然而,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这些虽未“匿迹”却已“销声”的符号仍然被不断地从书本中请出来,静静地或者以与它们大相径庭的读音进入一代又一代人的诗词作品中,被用来表现作品的“音韵美”,这实在是古今中外的一大怪象。盲人摸象,毕竟还有动物的活体供双手触摸,堂吉诃德大战风车,也毕竟还有那个大大的实物让主人公生出幻觉和幻想。中华诗坛用自己读不出、别人听不到的死语音来创作和吟诵自己为之骄傲的“富于音乐美”的诗词,这实在是更加可悲的事情。前面说到,入声这个结是个无解的死结。可是,至今仍然有人在幻想解开这个死结,对入声进行“改革”,例如将古人分列的所有入声部合并为一个部,规定写诗填词时可以全部通押。这实在是荒唐。为什么要制造这个现代版的“死马当活马医”,为什么中华诗坛上的诗人们一定要骑着这匹死马做“马术秀”呢?笔者建议,大家不要继续在入声这个死结身上做无用功了,也没有必要再对它进行什么改革或者革新了,更不要无意中把自己扭进这个死结里,不得脱身。死语音就是死语音,无论人们如何朝它呼喊,如何为它争吵,如何对曾经代表它的那些符号寄予幻想,它都不能死而复生,遑论济世安民——这已经被近千年的历史所证实。我们还是放弃一厢情愿的“自扰之”,让入声静静地呆在旧韵书里,“守书为安”吧。

    中华诗词绝不会永远和死语音扭在一起,以“半身不遂”冒充“体魄健壮”,更不会因为扬弃了有名无实的入声就哑然失声;相反,中华诗词的音韵美将获得真实健康的新生命,传承千载的中华诗词将健步走上复兴繁荣的康庄大道。对此,我们每一个当代的诗人都应该充满信心,乐观其成,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胡晓军 

志和情,复与兴

 

——再谈当代古体诗词创作

 

 

    2014下半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发表了几次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讲话,包括在北师大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说“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在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些讲话,显示了中央政府对在当代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极度重视,我们有必要将这些讲话链接地看待、贯通地探究,以便更加精准、全面地从历史的深度(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政治的向度(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社会的广度(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世界的高度(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和艺术哲学角度(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审视、构建和展望包括古体诗词在内的当代文化的现状和未来。我们更从“很不赞成”、“涵养”、“站稳脚跟”等用词上,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的古典诗词,与当代古体诗词创作的内在关系。

    同时,习总书记还多次使用比喻、排比手法,对当今文化领域的普遍现象作了评析和要求,同样适用于当代古体诗词创作。如“有高原缺高峰”,说中了目前诗词界“诗人多诗才少,诗作多杰作少”的问题;又如“文艺不能做市场的奴隶,不能沾染铜臭气”,看似市场与诗词较远,但正因当代古体诗词的这一处境(这种处境比历代更显著。时间已将诗词曾有的名利都淘干洗罄,“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的境界应算空前,难言绝后。这对当代的诗人来说,既是一件难遇的幸事,又是一件幸甚的难事),其“文憎命达”的精神优势和“穷而后工”的发展空间才会彰显;再如“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多年来在艺术商品化、创作产业化的内外交攻下,文艺品位的低下不仅反映、而且加剧了社会道德的滑坡,导致精神层面、社会层面的众多负面问题。包括当代诗词在内的文学艺术,正应用现实生活的通俗,用乐观主义的希望,用传统和当代的人文思想、美学品格和艺术魅力给人以精神快乐。既然古代经典诗词能涵养人的性情、修炼人的品质、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那么当代古体诗词也一定能通过继承和创新,焕发同样的神采、发挥同样的效能。

古代经典诗词拥有悠长的历史、深厚的底蕴和广博的内容。因此,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是当代古体诗词创作的首要命题。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国人有着或彻底否定过去、重新塑造当下,或完全固守传统、拒绝丝毫进化的心理偏执;有着或唯独认同自文化而否定他文化、或彻底否定自文化而全盘接受他文化的思维痼疾。概言之,“中庸”鲜矣,不是“过”就是“不及”。这种思维和行为,无论是在意识形态层面还是在物质生活层面,无论是政治经济领域还是社会文化领域,都出现过极端的例子,造成思想的左右摇摆、行动的进退失据,后果是整个领域乃至社会的紊乱和倒退,值得反思、警惕和加以避免。惟有秉持中庸的文学观念、延续辩证的发展思维,方能避免“非此即彼”、“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错误,方可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全相对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核心在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复”,表示这种文化我们曾经有过、曾经失去,需要“复”;“兴”,表示当代文化必须出新、必须开创,期待一种基于传统但有别于传统、适配于时代并延伸至未来的“兴”。笔者以为“复”与“兴”作为当代古体诗词创作的方向,即在文化内涵上,今人必须既有古人发现和表现的思想情怀,又有今人才能发现和表现的思维方式和特有情感;在外在形式上,今人必须既有古人创设和运用的老的文化载体,又有今人才能创设和运用的新的艺术形态。两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互相融合、彼此映照的。 

 

 

    笔者曾以《我们拿什么爱诗词》一文,以格律为中心话题,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角度,谈了诗词形式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本文仍以格律为中心话题,从创造审美与接受审美的相容性角度,来谈诗词内容的创作与欣赏问题。

    先秦肇始的诗言志,晋人发现的诗缘情,从思想和情感两个方面确定了诗词所表现的内容,并指向以赋、比、兴为主的艺术理念及表达方法,经过历史的生成、演变和存废,其表达方法逐渐成为格律而相对固定下来。诗词见于格律,正如思想见于人格、情感见于性格,互相映现、互相制约和互相成就,缺一不能构成有生命、有表征的整体。由于格律对诗词中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具有释放与控制的双重作用,因此“诗言志”、“诗缘情”与格律存在辩证的、历史的、哲学层面上的关联,这种关联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从创造审美层面看,无形的思想情感需借助有形的格律以呈现,因此格律本身必然是创造的一部分。尽管格律早已生成,但对真正的创造主体而言,它从来是先被内容(诗人)所选择,而后才去影响内容(诗人)的。因此,与新诗创作一样,古体诗词创作也是一个内容与形式同步完成的过程。不少人对诗词存在着理解误区,即仅视其内容为原创,却将格律视为原创之外的一个个“套子”或“壳子”,于是难免堕入片面、机械的认知怪圈。反过来说,一首诗词的内容陈旧、用词熟滥,毫无新意可言,与原创根本不搭边,那这首诗词的内容和用词,又何尝不是一个个的“套子”或“壳子”呢?

    当然应该看到,格律成熟之后出现过不少僵化的时段、大量腐朽的作品,但这并非只是格律的问题,也是而且多是内容(诗人)的问题。将诗词内容与格律的有机联系加以片面理解、机械分割,不但不易看清诗词创作衰颓的根本思想情感原因,更会对形式上的优秀传承加以无端指责和无情破坏。以历代尤其是近现代一批诗词巨擘如梁启超、苏曼殊、郁达夫、柳亚子、鲁迅、毛泽东等人的作品为证,我们不仅不能认为格律已成为思想的禁锢和情感的枷锁,更应充分发现其规范性在创造审美中的独特作用、强大活力,更看到优秀格律诗词的思情表达和美感享受,是自由体诗歌和新诗无法模拟和替代的。当然,格律当既非天定、自非永恒,这是古人的历史探索、后世的公认标准,需要在尊重、继承的同时,根据时代审美、社会共识的需要逐渐演变和发展。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如当代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样。

    从接受审美层面看,无形的欣赏评价需凭借有形的格律以把握,因此格律本身必然是审美的一部分。由于格律早已生成,故对真正的接受主体而言,格律从来是首先被辨识、被欣赏,后才进入内容的被感知、被理解的。长期以来,形式的框定、条件的均等既已成为诗词欣赏的共识、评价的基础,也已成为诗词留存、传播最稳定、最悠长的因素。确实,格律对成诗条件作了诸多限制,包括声律、词性和篇幅等;但应看到,诗词作为民族文化写意性特质的代表品种,既有独立性,又有与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的兼容性,特别是篇幅与思想情感的容量,并不存在僵化的比例关系。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到“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再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优秀传世的诗作无不是从精短的篇幅里、有限的文字中、愈来愈严格的条件下,迸发出几何级数的能量,从而以个体显现群体,以个性代言共性,以时段指向时代的。这些诗作多以相对固定的格律呈现,方能更为人所吟唱、所记取、所传播,可见格律从未游离于审美的内容和对象之外。

    当代古体诗词必须将言志、缘情与格律更有机、更紧密地融合在创作之中,以此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整体继承与创新。当代古体诗词创作面临的严峻问题,并不在于是否采用格律、严守格律,而在于将内容和格律分割开来、区别对待了。当个人的志与情尚不够博大和深刻,又难以通过个性化的表达和艺术化的抒发,许多诗人便自然地将原因归咎于形式的格禁、格律的束缚而去盲目突破,却终不能改变概念化或随意性的本来面目。

 

 

    历史和辩证的“复与兴”,涵盖内容和形式各领域、各层面。且按传统说法,无论从《诗经》肇始的现实主义创作,还是从楚辞发端的浪漫主义创作,古典诗词均是在思想深厚、情感丰赡,个性强烈、特色鲜明,且在总体愈来愈严谨的形式的发展过程中走来的。这条文脉,当代古体诗词需要“复”;于此同时,当代古体诗词必要在现实层面、想象层面以及表现形式上,都去发现“兴”必然性(思想情感)及可能性(格律)。

当代诗词创作既须保持观照生活,又须适当间离生活。现实主义的首义是从生活中吸取素材、产出灵感、形成作品、寄托主题。由于创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于诗人最强,因此如《登高》、《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大批杰作,多为对自己或他人个体命运遭际的描绘,从中反映社会历史镜态和作者思想情感。但现实主义并不妨碍诗人同时发挥想象力,比如“侍儿扶起娇无力”、“宛转娥眉马前死”,貌似亲眼所见,实为诗人想象。更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主义的深义,是诗人完全可以将平时生活中形成的观念、积累的情感,熔铸于他认为合适的任何现实题材、或经他有意组合、拼接的现实题材中去。这与“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并不矛盾,因为观念同样源自生活,只是被诗人从“彼生活”挪用、活用到“此生活”中来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对“诗言志”产生全面、透彻的理解。那种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单向化、将现实主义创作片面化的理念,产出了大量浮光掠影、平淡乏味的作品,便是忽视创作的主体性所造成的。笔者甚而认为,唯心的创造是缪斯女神赋予文艺家尤其是诗人的特权,是文艺家和诗人与科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的最大区别,诗人若舍弃这一特权,等于自动缴械,是无法达到艺术的巅峰的。

    当代诗词创作既要保持形象思维,又要开辟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意味着创造个性的释放,是所有艺术创造的源头和前提。古代诗人的形象思维,主要来自对自然现象的未知、对事物变化的不解,加上“天人合一”理念深入人心,导致主客体经常发生混同、出于真诚的想象而成篇,如《离骚》、《天问》、《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水调歌头》等。这些杰作能将后世读者拉入当时诗人的处境和心境,生发出思想情感共鸣而历久弥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科学的进步、观念的变化,人的主体意识极大扩张,几乎所有的客体对象都不再神秘,主客体混同的思维已十分鲜见了。当年辛弃疾真诚地问月去向:“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木兰花慢 送月》)现今人们乘上飞机,十几小时就可到达“那边”。若此诗出于当代诗人笔下,定被视作矫情。同时,生活在变,古代的大量生活现象早已被当今新的生活现象或抹消、或替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情况,已不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了。当代诗词创作必须重视这种主体创造思维的巨变,不仅要避免过度的理性伤害形象思维,更要在心灵和生活基础上,重塑想象力,在哲学、美学的意义上挖掘心灵,探索灵魂,进行创造,与时俱进地弘扬“诗缘情”的作用。

    当代诗词创创作既要保持理想主义,又要发挥批判精神。理想主义是古典诗词的精神支柱和追求目标,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聚欢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闪耀着博爱、平等、和谐的理想主义光芒。理想主义与批判精神实为一块硬币的正反两面,恰如杜甫同样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还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苏轼同样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还有“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的名句一样,只是杜甫直截、苏轼隐晦而已。一个完整的创作人格,必然是将理想和批判融为一体的。同时,由于诗人以理想主义观照现实,因此凡与理想相悖或与理想有距离的,皆是他们批判的对象。也就是说,因现实与理想总有差距,所以诗人的批判精神理应比理想主义更多、更显著一些。当代古体诗词创作面临的严峻问题,并不在于追求理想、批判现实,而在于将理想和批判分割开来、区别对待了。当理想被架空,讴歌只能是空洞乏味的;当批判被框死,针砭只能是浮皮表象的。更有许多人将眼前的现实误作为终极的理想来歌颂,将局部的弊病误作为全部的问题来批判,这都难免堕入盲目乐观的虚假或用力过猛的偏激,都难以达到最高的思想情感和美学境界。 

 

 

    当代古体诗词创作只有历史和辩证地处理好生活与观念、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理想主义和批判精神的“复”与“兴”,才可能在“志”和“情”上不仅与生活同步,而且超越生活,成为人类社会和时代的“先觉者、先行者和先倡者”。或言简意丰、以小见大,或婉曲深邈、以近见远,表达时代思想情感,秉承中华美学特质,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功能。诗词教化与知识教育表现在接受者身上的区别,便是后者总体是被动的,接受大大多于反馈;前者总体是主动的,反馈大大多于接受,是接受者自身激发出来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在当代多元文化世界里,体现“志与情”、实践“复与兴”的文化形态极多,古体诗词只是一种。从历史看,古典诗词具有历久弥新的魅力;从发展看,当代诗词拥有吐故纳新的能力。固然,古体诗词早已不是主流文化形态,但若源头性的创造能够生成,并进入其他主流文化形态之中,当代古体诗词同样可以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

这一切,俱在当代古体诗人们的眼中、心中和手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26

Trending Articles